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1.D
【解析】D:“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D正确。
ABC: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体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C
【解析】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说法错误。
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界的事物不是因为人的发现和认识而具有客观实在性,自然界的事物因为人的发现和认识而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唯心主义的思想,B说法错误。
C:2023年10月由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发现的新矿物铌包头矿(nibbatite)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NC)的正式批准,批准号为IMA2022-127a。这有力佐证了自然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符合题意。
D: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D
【解析】A:对上帝、神灵信则有,本身就是主观唯心的思想,不能解释不信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C:一切有神论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上帝、神灵扰乱人的思想,腐蚀人的灵魂,本身这两句话就是不对的说法过于绝对,不能解释坚持无神论的原因,BC说法错误。
D:我们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它是哪种世界观,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即“神”是否存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根本不存在上帝、神灵,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C
【解析】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二者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这说明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
③: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这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体现,④排除。
故本题选C
5.A
【解析】①②:吉祥物的设计反映的是杭州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说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经过加工改造过的,③错误。
④:成为优秀艺术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因素,艺术家的巧妙设计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A
【解析】①③:婴儿从出生时基本上是本能反应的状态,随着大脑的完善、与社会的不断接触才逐步形成语言、思维等,并对接触到的家人、周围的人和物形成基本的认识。这反映出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意识产生的过程,不强调自然界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的起源,也不体现生命有机体通过新陈代谢而发展,②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7.C
【解析】②③:“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认为元气是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认为客观精神是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无论认为元气是本原还是客观精神是本原,二者都认为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主观精神,②③正确。
①:题中的两种观点反映了对世界本原是思维还是存在的不同认识,而不是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的认识,①排除。
④:题中观点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认识上的差异,而不是对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差异,④排除。
故本题选C。
8.A
【解析】①③:法新社拍摄中国军人的一组照片《帝国的黎明》,将本来是松枝绿的军服调成了黑色,塑造出强大的压迫感和肃杀的气氛,这种阴暗黑化手法其实跟BBC之流的阴间滤镜类似,这种做法否认事物的客观性,违背认识、改造世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无法实现主客观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此项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②错误。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④错误。
故本题选A。
9.A
【解析】A: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说法正确。
B: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排除。
C: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C排除。
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排除。
故本题选A。
10.C
【解析】②③: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把道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 已有此理”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这两种观点把“理”和“绝对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也反映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②③正确。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是无神论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①不符合题意。
④:“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思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D
【解析】D:材料体现客观唯心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正确。
A:“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排除。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排除。
C:“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排除。
故本题选D。
12.B
【解析】②③:根据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需要尽快完善退休制度,以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形势的变化,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政策能如实反映时代要求,也说明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我们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B
【解析】①④:《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立足浙江实际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这体现了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正确。
②: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并依赖存在,但存在不依赖思维,二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②排除。
③:思维都是源于存在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4.C
【解析】C: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都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C正确。
ABD: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都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没有涉及必然与偶然的关系问题、主流与支流的关系问题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D
【解析】②④:面对洪涝,古人把希望寄托于客观精神,常会举行各种祈祷仪式,以慰藉心灵,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现。但现在,面对台风灾害,当地部门根据受灾实际情况抗灾,这是唯物主义的体现。古今对待灾害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的世界观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②④符合题意。
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没体现,①不符合题意。
③: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6.D
【解析】①:材料没有体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
②:当地部门全力指导帮助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古人则常会举行各种祈祷仪式,以慰藉心灵。古今对待洪涝的两种做法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②正确。
③:材料不涉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③不符合题意。
④:古人遭遇自然灾害通常通过祈祷来应对,现在我们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古今对待洪涝的两种做法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C
【解析】AC:“气者,理之依也”和“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都是唯物主义思想。而“活火”一词又体现了运动观点,属于辩证的思想,因此,“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既唯物又辩证,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思想,“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思想,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B
【解析】①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秋季日照时间变短,人体分泌褪黑素增多,抑制了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易使人感到情绪低落,说明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了人的情绪,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同时医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②不符合题意。
③:人的情绪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9.D
【解析】①:列宁的对物质的描述是唯物主义观点,但①选项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
②: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不是所有具体物质形态之和,②错误。
③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D
【解析】①:材料没有涉及南极洲“森林消失”是主观因素的作用,①说法错误。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说法错误。
③:“思维的眼睛”指的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③说法正确。
④: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南极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得多,这充分说明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材料中的做法,充分地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析】背景素材:内蒙古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
考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联系教材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弘扬企业家精神
考点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阐释说明类试题,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对“激发市场活力需要企业家精神”这一观点加以说明,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切入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关键词②: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联系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相结合。
3.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该市启动“青春护河五大行动”,正是根据本市水资源危机和污染的现状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生动体现,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
【分析】背景素材:某市正式启动“青春护河五大行动”
考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哲学与文化》“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问题指向分析该市开展“青春护河五大行动”的必要性,属于意义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工业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危机→可联系自然界的物质性。
关键词②:启动“青春护河五大行动”,组建了137支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护河行动→可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4.材料一属于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唯物主义。
①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②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分析】背景素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考点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包括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是要求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属于体现类题型,需要调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简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解析略。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可联系: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关键词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可联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5.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三步走战略是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实现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新时期中国航天人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
【分析】背景素材: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
考点考查:意识的作用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分析探月工程为什么能取得开创性突破。需要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三步走战略→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有效信息②: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联系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有效信息③: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联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6.(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对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分析】背景素材:费尔巴哈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材料中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并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作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可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对哲学基本问题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直接调用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作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可联系对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7.(1)材料一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气”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材料二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二者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前者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后者则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分析】背景素材: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观点
考点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联系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气”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关键信息②: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联系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二者的根本分歧,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联系二者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前者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后者则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8.(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材料三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回答不同。
【分析】背景材料:某校高二()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的材料
考点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唯心主义的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可联系主观唯心主义;
关键词②:“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可联系客观唯心主义;
关键词③: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可联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调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可联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可联系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回答不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9.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塞罕坝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做到了尊重和保护自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说明材料中林业部做法的合理性”,属于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可联系: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塞罕坝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做到了尊重和保护自然,坚持了绿色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分析】背景素材:塞罕坝人让荒原变绿洲
考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0.(1)陆九渊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程颢,程颐兄弟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分析】背景素材:哲学家的观点
考点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可联系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关键词②: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可联系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早在西周已经产生,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认为,其一,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元素);→可联系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3) 本题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知识填写即可,解析略。
1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在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上,凡是试图把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子女身上的做法,都没有做到存在决定思维,相反,只有作出体无完肤自己子女自身实际的正确选择,才是做到了存在决定思维。③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家长们积极反思自己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分析】背景素材:子女教育问题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需要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哲学的基本问题→可联系教材阐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关键词②:试图把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子女身上的做法大多以失败告终→可联系教材知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作答,说明这种教育没有做到存在决定思维;
关键词③:只有作出符合自己子女自身实际的正确选择,才能实现凤凰涅槃→可联系教材知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作答,说明家长作出符合自己子女自身实际的正确选择,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3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优秀习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5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优秀课时作业</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5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优秀复习练习题</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