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巩固练习
展开一、挖空训练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助词,的)事可得闻(听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这类人)无道(谈论)桓文之事者,是以(“是”,这。“以”为介词,因、由于。“是以”为宾语前置,“以是”,因此)后世无传(流传)焉,臣未之闻也(句式:宾语前置句,“臣未闻之也”)。无以(不得已),则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乎?”
曰:“德何如(如何,怎么样)则(才)可以王矣?”
曰:“保(安抚)民而(表顺承)王,莫(没有人,没有谁)之能御也(句式:宾语前置句,“莫能御之也”)。”
曰:“若(像)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句式:宾语前置句,“由何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省略句,“臣闻之于胡龁”的省略)曰:‘王坐于堂上(句式:状语后置句,“王于堂上坐”),有牵牛而(表修饰)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往)(句式:宾语前置句,“牛之何”)?’对曰:‘将以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句式:省略句,“将以之衅钟”的省略)。’ 王曰:‘舍(释放)之!吾不忍其觳觫(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若(这样)无罪而就(走向)死地。’对曰:‘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废衅钟与(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不识(知道)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
曰:“有之。”
曰:“是(代词,这,这样)心足以(足够用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是)爱(吝啬,舍不得)也,臣固(本来)知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忍也。”
王曰:“然(对,正确),诚(确实,的确)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狭小),吾何爱一牛?即(就是)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表转折)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动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代词,他们,指百姓)恶(哪里,怎么)知之(代词,指齐宣王的想法)?王若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
王笑曰:“是诚(究竟)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句式:状语后置句,“以羊易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式:主谓倒置句,“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曰:“无伤(没有妨碍)也,是乃(动词,是,就是)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同“悦”,高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揣测,估量)之。’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之谓也(句式: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谓夫子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探索)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禀报)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而不见舆薪(整车的柴火)。’则王许(相信)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推及,推广)禽兽,而功不至于(至,推及;于,到)百姓者,独(偏偏,却)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句式: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不举一羽”),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句式: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不见舆薪”),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表被动)保(句式:被动句),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何以(即“以何”,怎么、用什么)异(区分,区别)?”
曰:“挟太山(泰山)以(即“而”)超(跃过)北海(齐国北边的渤海),语(动词,告诉)人曰:‘我不能。’是(这)诚(的确,确实)不能也。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敬爱)吾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以(即“而”,表递进,进而,从而)及(推及到)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吾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天下可运于掌(句式:状语后置句,“天下可于掌运”)。《诗》云:‘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于寡妻(正妻)(句式:状语后置句,“于寡妻刑”),至于(推及到)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斯(这样)心加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和孩子)。古之人所以(……的原因)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丈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代词,这样),心为甚(厉害,严重)。王请度(考虑,思量)之!
“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王兴(发动)甲兵,危(形容词使动,使……受到危害)士臣,构怨(结怨)于诸侯(句式:状语后置句,“于诸侯构怨”),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介词,对)是(代词,这)(句式:状语后置句,“吾于是何快”)?将以(介词,用,凭借)求吾所大欲(“所”字结构,最想要的东西)也(句式:省略句,“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轻软暖和的衣服)不足于体与?抑(还是)为采(同“彩”)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指音乐)不足听于耳与?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开辟)土地,朝(使动用法,使……来朝见)秦楚,莅(统治)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地区)而抚四夷也。以若(如此)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也。”
王曰:“若(像)是其(语气词,表强调)甚与?”
曰:“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国家)固(本来)不可以敌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国家),寡(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固不可以敌众(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用作名词,强大的国家)。海内之地,方(方圆)千里者九,齐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有其一。以一服(战胜,降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同“盍”,何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王之朝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王之野耕”),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王之涂出”),天下之欲疾(憎恨)其君者皆欲赴(奔走)诉(求告,申诉)于王。其(表假设,如果)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明事理,糊涂),不能进(达到)于是(这一步,这种层次)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教我。我虽不敏(聪慧),请尝试之。”
曰:“无恒(长久)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纵)辟(不正)邪侈(过度),无不为已。及(等到)陷于罪,然后从(接着)而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之,是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民也。焉(哪里)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侍奉)父母,俯足以畜(养活)妻子(妻子和孩子),乐岁(丰年)终身饱,凶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动词,往,走向)善,故民之从之(代词,指明君)也轻(容易)。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足),奚(何)暇治(讲求)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之以桑(句式:状语后置句,“以桑树之”),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强行改变,这里可以译为“耽误”)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之教,申(申诫,告诫)之以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之义(句式:状语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颁(同“斑”)白者不负戴(用头顶着物件)于道路矣(句式:状语后置句,“颁白者于道路负戴”)。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二、文化常识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即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泛指做买卖的人。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殷代称序,周代称庠。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的意思。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四端之心:指的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 的萌芽。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即来自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可以说,“四端”说的提出,才真正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便嬖:君王左右受宠爱的人。中国:指中原地区。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行旅:远行的人,往来的旅客。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士: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豚:小猪。彘:大猪。黎民:百姓。
三、相关成语
1.心有戚戚:心中产生共鸣,深有感触。
2.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3.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新生的绒毛的毛尖儿。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4.不见舆薪: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5.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6.发政施仁: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7.放辟邪侈:肆意为非作歹。
8.衣帛食肉: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四、素材美文
【适用话题】
适用话题一:民本 治国 仁政
因为高尚,才成绝响。他站在原野上,怀着一种大悲悯的心情,怀着一种向往,描摹心中图画。在这儿,庄稼遍野,荷叶田田,鸟鸣如露,鸡栖笼中,狗吠舍外。一个读书人,真真切切勾画一幅融融乐乐的世景图,不只是为自己,而且为百姓。这位从邹城走出来的读书人,正是孟子。他为了天下苍生,劝说诸侯放下屠刀、抛弃杀戮,给百姓一线生机。他满怀热情的告诉他们: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一种担当、一种博大、一种无私、一份绝响。这种为底层百姓奔走呼告读书人,可谓是国家的脊梁吧!
适用话题二:为生民立命,担当,责任,无私
在那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他怀着大悲悯心,从未停歇,为底层百姓奔走着,呼号着,他辛苦,孤独,既使不切实际,他义无反顾。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都抱着巨大的热忱去努力,他会满含感情地告诉他们:“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个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心念念,都是天下苍生,这是一种博大,一种担当和责任心,永远是一座碑,矗立在历史深处,供我们仰望,供我们追随。
适用话题三:民本,执著追梦
孟子生活在动荡、战火纷飞的战国,出生清贫,他从人民中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心系百姓。他对明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世人或嘲他迂阔,他却是最清醒的人。看透国家兴亡,在民心向背,民心之所向,是仁政。以霸道称于天下,"是以后世无传焉″,故“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孟子也是灵活的,他把纲常应用在政治上以缓解矛盾;他也是天真的,他把政治理想化。同时也创立了“性善论”…他有美好的理想境界,但是几番辗转,漂游多国,一腔抱负终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念,多次向不同的君王进谏,却终未有所成效。他与时代是不合的,但他始终有一腔热血,不断去试,这是新时代追梦人应该有的品质。
【美文欣赏】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 鸿门宴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鸿门宴一课一练</a>,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2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石钟山记课后作业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原文翻译,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译文,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