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2 中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1.如图,△ABC中,AB=6,AC=4,D是BC的中点,AD的取值范围为 .
2.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AD=BD,∠BDC=45°,点E在BC边上,AE交CD于点F,CE=EF,若S△FAC=4,则线段AD的长为 .
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AB=BC=4,D是BC中点,∠CAD=∠CBE,则AE= .
4.【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HL
(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A.6<AD<8 B.6≤AD≤8 C.1<AD<7 D.1≤AD≤7
【方法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5.某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探究】如图1,△ABC中,若AB=8,AC=6,点D是BC的中点,试探究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请补充完整证明“△ADC≌△EDB”的推理过程.
(1)求证:△ADC≌△EDB
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
在△ADC和△EDB中AD=ED(已作)∠ADC=∠EDB( ) CD=BD(中点定义)
∴△ADC≌△EDB( )
(2)探究得出AD的取值范围是 ;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C=BF.
求证:∠BFD=∠CAD.
6.(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CE.
①证明△ABD≌△ECD;
②若AB=5,AC=3,设AD=x,可得x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7.【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9页的部分内容:
(1)【方法应用】如图①,在△ABC中,AB=6,AC=4,则BC边上的中线A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2)【猜想证明】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D的平分线,试猜想线段AB、AD、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拓展延伸】如图③,已知AB∥CF,点E是BC的中点,点D在线段AE上,∠EDF=∠BAE,若AB=5,CF=2,直接写出线段DF的长.
8.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则AE的长是 .
9.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10.如图,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FPE=100°,则∠PFE的度数是 .
11.如图,在△ABC中,∠ACB=90°,AB=10,BC=6,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BC,连结DM、DN、MN,求DN的长.
(1)求DN的长;
(2)直接写出△BDM的面积为 .
12.【教材呈现】下面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部分内容.
请根据教材提示,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结论应用】如图②,在△ABC中,D、F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F相交于点G,GE∥AC交BC于点E,GH∥AB交BC于点H,则△EGH与△ABC的面积的比值为 .
13.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6和8,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14.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1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cm、12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cm.
例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E相交于点G,求证:.
证明:连结ED.
专题02 中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
1.如图,△ABC中,AB=6,AC=4,D是BC的中点,AD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1<AD<5
【解答】解: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在△ACD与△EBD中,
,
∴△BDE≌△CDA(SAS),
∴BE=AC,
∵AB=6,AC=4,
∴2<AE<10,
∴1<AD<5.
故答案为:1<AD<5.
2.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AD=BD,∠BDC=45°,点E在BC边上,AE交CD于点F,CE=EF,若S△FAC=4,则线段AD的长为 .
【答案】2
【解答】解:延长CD到点G,使DG=CD,连接AG,过点H作AH⊥CG,垂足为H,
∵AD=BD,∠BDC=∠ADG,
∴△BDC≌△ADG(SAS),
∴∠G=∠BCD,
∵EF=EC,
∴∠BCD=∠EFC,
∴∠G=∠EFC,
∵∠EFC=∠AFG,
∴∠G=∠AFG,
∴AG=AF,
∵AH⊥FG,
∴HG=HF,
∴S△AHG=S△AHF,
∵S△ADG=S△BCD,S△BCD=S△ADC,
∴S△ADG=S△ADC,
∴S△AGH+S△ADH=S△ADF+S△AFC,
∴S△AFH+S△ADH=S△ADF+S△AFC,
∴S△ADH+S△ADF+S△ADH=S△ADF+S△AFC,
∴2S△ADH=S△AFC,
∵S△FAC=4,
∴S△ADH=2,
∵∠BDC=45°,
∴∠BDC=∠ADH=45°,
∴AH=DH,
∴AH•DH=2,
∴AH=2或AH=﹣2(舍去),
∴AD=AH=2,
故答案为:2.
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AB=BC=4,D是BC中点,∠CAD=∠CBE,则AE= .
【答案】 3
【解答】解:过点B作B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
∴∠CBF=∠C,∠DAC=∠F,
∵∠ABC=90°,AB=BC=4,
∴AC=AB=4,
∵D是BC中点,
∴BD=CDBC=2,
∴△ADC≌△FDB(AAS),
∴AC=BF=4,
∵∠CAD=∠CBE,
∴∠CBE=∠F,
∴△BCE∽△FBD,
∴=,
∴=,
∴CE=,
∴AE=AC﹣CE=3,
故答案为:3.
4.【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HL
(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A.6<AD<8 B.6≤AD≤8 C.1<AD<7 D.1≤AD≤7
【方法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解答】(1)解:∵在△ADC和△EDB中,,
∴△ADC≌△EDB(SAS),
故答案为:B;
(2)解:∵由(1)知:△ADC≌△EDB,
∴BE=AC=6,AE=2AD,
∵在△ABE中,AB=8,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6<2AD<8+6,
∴1<AD<7,
故答案为:C.
(3)证明:如图,延长AE到F,使EF=AE,连接DF,
∵AE是△ABD的中线
∴BE=ED,
在△ABE与△FDE中,,
∴△ABE≌△FDE(SAS),
∴AB=DF,∠BAE=∠EFD,
∵∠ADB是△ADC的外角,
∴∠DAC+∠ACD=∠ADB=∠BAD,
∴∠BAE+∠EAD=∠BAD,∠BAE=∠EFD,
∴∠EFD+∠EAD=∠DAC+∠ACD,
∴∠ADF=∠ADC,
∵AB=DC,
∴DF=DC,
在△ADF与△ADC中,,
∴△ADF≌△ADC(SAS)
∴∠C=∠AFD=∠BAE.
5.某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探究】如图1,△ABC中,若AB=8,AC=6,点D是BC的中点,试探究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请补充完整证明“△ADC≌△EDB”的推理过程.
(1)求证:△ADC≌△EDB
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
在△ADC和△EDB中AD=ED(已作)∠ADC=∠EDB( ) CD=BD(中点定义)
∴△ADC≌△EDB( )
(2)探究得出AD的取值范围是 ;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C=BF.
求证:∠BFD=∠CAD.
【解答】(1)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
在△ADC和△EDB中,
AD=ED,∠ADC=∠EDB(对顶角相等),CD=BD(中点定义),
∴△ADC≌△EDB(SAS),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SAS;
(2)解:∵△ADC≌△EDB,
∴BE=AC=6,
∴AB﹣BE<AE<AB+BE,即1<AD<7,
故答案为:1<AD<7;
(3)证明:延长AD到H,使DH=AD,
由(1)得,△ADC≌△HDB,
∴BH=AC,∠BHD=∠CAD,
∵AC=BF,
∴BH=BF,
∴∠BFD=∠BHD,
∴∠BFD=∠CAD.
6.(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CE.
①证明△ABD≌△ECD;
②若AB=5,AC=3,设AD=x,可得x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解答】(1)①证明:∵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DB和△ECD中,
,
∴△ABD≌△ECD(SAS);
②解:由①知,△ABD≌△ECD,
∴CE=AB,
∵AB=5,
∴CE=5,
∵ED=AD,AD=x,
∴AE=2AD=2x,
在△ACE中,AC=3,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5﹣3<2x<5+3,
∴1<x<4,
故答案为:1<x<4;
(2)证明:如图2,延长FD,截取DH=DF,连接BH,EH,
∵DH=DF,DE⊥DF,
即∠EDF=∠EDH=90°,DE=DE,
∴△DEF≌△DEH(SAS),
∴EH=EF,
∵AD是中线,
∴BD=CD,
∵DH=DF,∠BDH=∠CDF,
∴△BDH≌△CDF(SAS),
∴CF=BH,
∵BE+BH>EH,
∴BE+CF>EF.
7.【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9页的部分内容:
(1)【方法应用】如图①,在△ABC中,AB=6,AC=4,则BC边上的中线A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2)【猜想证明】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D的平分线,试猜想线段AB、AD、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拓展延伸】如图③,已知AB∥CF,点E是BC的中点,点D在线段AE上,∠EDF=∠BAE,若AB=5,CF=2,直接写出线段DF的长.
【解答】解:(1)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
∵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在△ADC和△EDB中,
,
∴△ADC≌△EDB(SAS),
∴AC=BE=4,
在△ABE中,AB﹣BE<AE<AB+BE,
∴6﹣4<2AD<6+4,
∴1<AD<5,
故答案为:1<AD<5.
(2)结论:AD=AB+DC.
理由:如图②中,延长AE,DC交于点F,
∵AB∥CD,
∴∠BAF=∠F,
在△ABE和△FCE中,
,
∴△ABE≌△FEC(AAS),
∴CF=AB,
∵AE是∠BAD的平分线,
∴∠BAF=∠FAD,
∴∠FAD=∠F,
∴AD=DF,
∵DC+CF=DF,
∴DC+AB=AD.
(3)如图③,延长AE交CF的延长线于点G,
∵E是BC的中点,
∴CE=BE,
∵AB∥CF,
∴∠BAE=∠G,
在△AEB和△GEC中,
,
∴△AEB≌△GEC(AAS),
∴AB=GC,
∵∠EDF=∠BAE,
∴∠FDG=∠G,
∴FD=FG,
∴AB=DF+CF,
∵AB=5,CF=2,
∴DF=AB﹣CF=3.
8.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则AE的长是 .
【解答】方法一:
解:连接DB,延长DA到F,使AD=AF.连接FC,
∵AD=5,
∴AF=5,
又∵点E是CD的中点,
∴EA为△DFC的中位线,则AE=CF,
在Rt△ABD中,
AD2+AB2=DB2,
∴BD==13,
∵AB⊥BC,AB⊥AD,
∴AD∥BC,
又∵DF=BC,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FC=DB=13,
∴AE=.
故答案为:.
方法二:
连接BE并延长,延长DA交BE延长线于点F,
∵AB⊥BC,AB⊥AD,
∴AD∥BC,
∴∠D=∠C,
在△DEF和△CEB中,
,
∴△DEF≌△CEB(ASA),
∴DF=BC=10,BE=FE,
∵DA=5,
∴AF=5,
在Rt△ABF中,
AF2+AB2=FB2,
∴BF==13,
∴AE=BF=.
故答案为:.
9.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解答】解:如图,延长AE交BC于F.
∵AB⊥BC,AB⊥AD,
∴AD∥BC
∴∠D=∠C,∠DAE=∠CFE,
又∵点E是CD的中点,
∴DE=CE.
∵在△AED与△FEC中,
,
∴△AED≌△FEC(AAS),
∴AE=FE,AD=FC.
∵AD=5,BC=10.
∴BF=5
在Rt△ABF中,,
∴AE=AF=6.5.
10.如图,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 .
【答案】5
【解答】解:∵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FD、FE、DE为△ABC中位线,
∴DF=AC,FE=AB,DE=BC;
∴DF+FE+DE=AC+AB+BC=(AB+AC+CB)=×10=5,
故答案为: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FPE=100°,则∠PFE的度数是 .
【解答】解:∵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
∴EP=AD,
同理,FP=BC,
∵AD=BC,
∴PE=PF,
∵∠FPE=100°,
∴∠PFE=40°,
故答案为:40°.
11.如图,在△ABC中,∠ACB=90°,AB=10,BC=6,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BC,连结DM、DN、MN,求DN的长.
(1)求DN的长;
(2)直接写出△BDM的面积为 .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专题】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运算能力.
【解答】解:(1)连接CM,
在Rt△ACB中,∠ACB=90°,M是AB的中点,
∴CM=AB=5,
∵M,N分别是AB、AC的中点,BC=6,
∴MN∥BC,MN=BC=3,
∵CD=BC,
∴CD=BC=3,
∴CD=MN,
∵MN∥BC,
∴四边形NDCM为平行四边形,
∴DN=CM=5;
(2)由(1)知,CD=3,则BD=CD+BC=3+6=9.
在直角△ABC中,∠ACB=90°,AB=10,BC=6,则AC===8.
∵N是AC的中点,
∴NC=AC=4.
∴S△BDM=BD•CN=×9×4=18.
故答案为:18.
12.【教材呈现】下面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部分内容.
请根据教材提示,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结论应用】如图②,在△ABC中,D、F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F相交于点G,GE∥AC交BC于点E,GH∥AB交BC于点H,则△EGH与△ABC的面积的比值为 .
【解答】解:【教材呈现】连接DE,如图①,
∵D、E分别为BC、BA的中点,
∴DE为△ABC的中位线,
∴DE∥AC,DE=AC,
∴△DEG∽△ACG,
∴,
∴,
即;
【结论应用】∵D、F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
∴,BD=CD,
∵GE∥AC,
∴△DEG∽△DCA,
∴,
∴,
同理可得,,
∴.
故答案为:
13.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6和8,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解答】解:①当6和8均为直角边时,斜边=10,
则斜边上的中线=5;
②当6为直角边,8为斜边时,
则斜边上的中线=4.
故斜边上的中线长为:4或5.
故答案为:4或5.
14.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解答】解:
∵在△ACB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AB=16,
∴CD=AB=8,
故答案为:8.
1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cm、12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cm.
【解答】解:如图,在△ABC中,∠C=90°,AC=12cm,BC=5cm,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
则根据勾股定理知,AB==13cm,
CD=AB=cm;
故答案是:.
例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E相交于点G,求证:.
证明:连结ED.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2 中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2 中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求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材料,阅读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1 角平分线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能力提升)(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