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限时:60分钟)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 ( )
【答案】√
【解析】
【详解】大脑的形状很像一个核桃仁,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所以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
2. 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尝试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
【答案】√
【解析】
【详解】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当你感到愤怒时,停止在说的话和在做的事,确保不会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或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3. 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一定会发生变化。(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不变。
4. 地球内部运动引发的地形变化都比较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内部较为典型的运动就是地壳运动,比如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等,这些运动有的表现明显,但有的表现不明显。题意错误。
5. 在观察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中不需要考虑周围风的影响。(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所以,在观察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中需要考虑周围风的影响。题干表述错误。
6. 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的水槽,可以看到笔直的光线,说明光没有受到阻碍。 (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激光的亮度强,方向性极好,只沿着一个方向传播。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浑浊的水中有很多微小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是不透明的物质,会对激光进行反射、散射,被激光照亮,因此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径。
7. 一个人坐在秋千上与两个人坐在同一架秋千上相比,一个人坐在秋千上时秋千摆动得快。( )
【答案】×
【解析】
【详解】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一个人坐在秋千上与两个人坐在同一架秋千上相比,他们摆动的快慢相同。因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8. 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没有快慢的,是不由我们人类意志控制的。冬天昼短夜长是地球公转形成的,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变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9. 地形图上一般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但是不能表示地势的高低。(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分析地形图可知,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也能表示地势的高低。
10. 我们在制作彩色轮时,将涂有红、绿、蓝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我们可以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
【答案】√
【解析】
【详解】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我们在制作彩色轮时,将涂有红、绿、蓝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我们可以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太阳B. 发光的萤火虫C. 湖面D. 绚丽的烟花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烟花、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湖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12. 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以下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大理岩B. 板岩C. 砂岩D. 花岗岩
【答案】C
【解析】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C符合题意。
13. 捉迷藏时,要想不被同伴一眼看出,可以躲在房间的( )。
A. 玻璃门后面B. 半透明的窗帘后面C. 木质衣柜里面D. 桌子底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捉迷藏时,我们要尽量藏在隐蔽的地方,让别人看不到,玻璃和半透明的窗帘布都透光,桌子底下都能够让同伴一眼看到,躲在木制衣柜里面,因为木制衣柜是不透明的,同伴不会一眼看到。
14. 小科是五年级(1)班的男生,他的身高是1.5米,体重是45千克,那么他属于( )。
A. 低体重(体重指数≤14.3)B. 正常(体重指数:14.4~21.4)
C. 超重(体重指数:21.5~24.1)D. 肥胖(体重指数:≥24.2)
【答案】B
【解析】
【详解】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²(米²),小明的身高是1.5米,体重是45千克,那么他的体重指数约为20(千克/米2),所以,小刚属于正常。故选B。
15.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
A. 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B. 情绪对人有消极的影响
C. 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D. 情绪对我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情绪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积极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消极情绪对身体不利,情绪对人既有负面的影响,又有正面的影响,C符合题意;AB说法是片面的;D观点错误。
16. 沙漏(如图所示)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沙漏可以用来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沙漏的计时原理与水钟类似B. 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先快后慢
C. 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不变的D. 沙漏是利用容器内的沙漏完需要多少时间计时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A.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沙漏的计时原理与泄水型水钟类似,只是计时的材质不是水而是细沙。正确。
B.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先快后慢。正确。
C.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先快后慢的。错误。
D.沙漏是利用容器内的沙漏完需要多少时间计时的。正确。
故选C。
17. 如图这个水钟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泄水型水钟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稀下密,因为水钟一开始滴的速度快,越来越慢,最后最慢。符合要求的刻度是A。故选A。
18. 一个摆每30秒摆动35次,为了将摆动次数达到每分钟60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加摆绳的长度B. 减少摆绳的长度C. 减轻摆锤的重量D. 增加摆锤的重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一个摆每30秒摆动35次,为了将摆动次数达到每分钟60次,想要摆动次数变慢,就需要增加摆绳的长度。
19. 向去掉底部的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慢慢流完(如图所示),重复3次实验后,发现( )。
A. 3次流完200毫升水的时间逐渐增多B. 3次流完200毫升水的时间几乎相同
C. 3次流完200毫升水的时间逐渐减少D. 3次流完200毫升水的时间没有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滴漏水滴的快慢与杯底孔的大小有关,孔越大,滴得越快;还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入2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流出,因为水位越高,滴速越快,但是重复几次实验后,我们会发现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几乎相同,说明滴漏可以计量时间。
20. 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将黑色卡纸做成圆柱,贴住杯底,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肉眼( )。
A 能完全看清乒乓球B. 不能看到乒乓球
C. 能看到一半的乒乓球D. 能看到模糊的乒乓球影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将黑色卡纸做成圆柱,贴住杯底,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由于在黑暗的纸筒里,没有光,所以不能看到任何东西。
21. 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从外到内制作模型B. 地壳这层要做得薄一些
C. 用同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D. 完成后用手掰开模型并观察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的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2900千米,温度达1500℃;地核的厚度约3486千米,温度达2000℃-3000℃,地心处温度高达6000℃。所以用红、黄、蓝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从里到外逐层包裹;地壳部分做得薄一些;三层的厚度是不同的,从里向外逐层变薄。所以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地壳这层要做得薄一些,故B做法正确。
22. 在“火山喷发成因”实验中,要使实验现象更快更明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把模拟岩浆的番茄酱适当稀释B. “火山”里面的洞不要挖到底
C. “火山口”用土豆封得厚一点D. 选用温度低一点的蜡烛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在实验中,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山”的顶部喷涌而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为了使模拟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将番茄酱适当稀释。故选A。
23.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关于条件的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个小山丘的坡度要一样B. 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一样
C. 两个小山丘的土质要一样D. 有植被的小山丘坡度要大一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植被的有无,两个小山丘的坡度、喷水器的降雨量、两个小山丘的土质要相同。D说法错误。
24. 如图所示,要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可以( )。
A. 将四张纸随意摆放
B. 四张纸放在同一根直尺上面
C. 用一根直的小棒穿过卡纸的小s孔,提起后轻轻放下
D. 只要让四张卡纸在同一个平面上就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以下做法最合理的是将一根直的小棒穿过卡纸的小孔,使四张卡纸对齐。将四张卡纸随意摆放或某一侧边对齐都不能保证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四张卡纸在同一个平面上就行更不行了。
25. 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种,( )是由风的侵蚀造成的。
A. 长白山天池B. 弯曲的岩层C. 雅丹地貌D. 黄土高坡的沟壑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侵蚀造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弯曲的岩层是地震形成的;黄土高坡的沟壑是水流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6分)
26. 请把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相应的传播方式连起来.
【答案】
【解析】
【详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皮影戏、月食都是光的直射现象;黑板需要粗糙一点、台灯的灯罩、汽车射出的光都与光的反射有关;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浅一些是光的折射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12+10+12+10,共44分)
一.光的研究(12分)
光,我们都很熟悉。人类对光的认识起源应追溯到春秋战国时,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及弟子所著的《墨经》中,记载了他们所做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是世界上对光的最早的认识,比起欧几里得所著的《光学》一书中记录的要早一百多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光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27. 根据光的传播特点,用手电简照射不同形状的空心管,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空心管,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A。图中A的空管是直的;B图和C图中的空管不是直的,用手电筒照射在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故选A。
28. 如图所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路线应该为_________(填“A”“B”或“C”),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镜子应按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 ①. B ②. 顺时针
【解析】
【详解】光遇到镜子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所以答案为B。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应该将平面镜向右下旋转,所以是顺时针旋转。
29. 科学家利用了光的某个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个原理是光的( )。
A. 直线传播B. 折射C. 反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仍然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0.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了潜望镜,关于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了潜望镜。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的平面镜上,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眼,人便看到了远处的物体。关于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题干中正确的是A。
31.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图(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选项B符合。
32. 通过三棱镜,太阳光会被分散成七色光,这说明( )。
A. 太阳光是有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B. 三棱镜有变色功能
C. 透明的物体都能将太阳光分散成七色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太阳光被分散成七色光,这说明太阳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
28.在学习《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时,小科查阅了资料,开展了多项模拟实验。(10分)
33. 在地震的模拟实验中,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 )。
A. 相互挤压B. 出现断痕C. 向上隆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上地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模拟实验中,向内挤压泥土时,泥土会隆起、弯曲,地面出现的褶皱,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盒中的泥土会出现断痕。
34. 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 模拟人类矿井B. 模拟岩层裂缝C. 保持气体流通
【答案】B
【解析】
【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模拟岩层裂缝,从而保证实验效果。
35. 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 被风卷起来的沙子B. 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C. 自然界的岩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36. 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降雨”后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B. 彩沙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C. 流入盆中的水依然清澈
【答案】A
【解析】
【详解】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所以雨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降雨”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
37. 小科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下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_________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_________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答案】 ①. 搬运 ②. 沉积
【解析】
【详解】“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沙漠地形是被风带走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沙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摆的研究
小科发现一个摆的玩具:15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绳长的在左,绳短的在右(如图甲所示),将15个球用木棒推到同一高度,放开后发现这些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如图乙所示)。
38. 小科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和_________有关。
39.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科尝试用自己制作的摆展开探究,并作了如下实验记录:
①小科应该用上表中A、_________(填字母,下同)、_________这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②根据你的经验判断,小科记录的实验数据中,_________(填字母)组的实验数据有问题。
③根据实验数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小科分析后发现,该玩具中15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
A. 左多右少B. 左少右多C. 相同
【答案】38. 摆绳的长度
39. ①. D ②. E ③. C ④. 慢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15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绳长在左,短的在右。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摆绳的长度有关。
【39题详解】
①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A、D和E三组数据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摆锤重量。
②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相同的摆,在单位时间内的摆动次数是相同的。图中A、B、C三组使用的摆绳长度都是20cm,则一分钟内它们的摆动次数应该大致相同,A组与B组的摆动次数大致相同,每分钟摆动65次,而C组记录的数据大约为60次,与其余两组的差异较大,从而判断C组的实验记录数据有问题。
【40题详解】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动次数多。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动次数少。15个小球悬挂在支架上,绳长在左,短的在右。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速度是左慢右快的,摆动次数左少右多,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
30.了解奇妙的身体(10分)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杭州开幕,亚运会作为亚洲最大的体育盛事,不仅代表着亚洲体育的最高水平,也向全世界展示亚洲体育的独特魅力。这场盛会涵盖40个大项、482个小项的比赛项目,共计16天的比赛时间。在这个舞台上,亚洲各国的优秀运动员们同场竞技,展现他们的实力与风采。他们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体育的魅力,让我们看到拼搏、团结、奋斗的精神。会场上亚运健儿们正激烈地进行着,让我们一起了解身体是如何完成运动的!
41. 听到发令枪响,跑步运动员马上在起跑线上起跑。在这个过程中,神经信号传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耳朵感受刺激 ②神经中枢做出指令 ③身体做出反应
④传出神经把指令传给身体 ⑤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⑤→②→④→③D. ①→②→⑤→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感受刺激,然后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出指令,最后做出反应。听到发令枪响,跑步运动员马上在起跑线上起跑。在这个过程中,神经信号传程排序正确的是;①耳朵感受刺激,⑤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②神经中枢做出指令,④传出神经把指令传给身体,③身体做出反应,所以C选项正确。
42. 跑步运动员们在跑步的过程中需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这要发挥图中_________(填“A”“B”或“C”)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图中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跑步运动员们在跑步的过程中需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这要发挥图中B的作用。
43. 为了了解心脏是如何让血液流动起来的,课堂上我们用吸耳球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用力挤压吸耳球,发现水流到塑料管中,这说明( )。
A. 心脏收缩,血液从心脏进入血管
B. 心脏收缩,血液从血管流回心脏
C 心脏舒张,血液从心脏进入血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体肌肉生长在骨骼上,人体的肌肉具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人体肌肉收缩能牵动着骨的运动。如图所示实验,在吸耳球中灌满水,用力挤压吸耳球,发现水都流到塑料管,这说明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进入血管。A符合题意。
44. 如图是小科的心跳数据。请推测,这些数据是小科处于( )状态下测得的。
A. 跑步前B. 跑步中C. 跑步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血液压入血液,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称心跳一次。运动后人体的心跳会更加快一些,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少,恢复正常心跳,所以这些数据是小科处于运动后的状态下测得的。
45. 小科想到自己运动会的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他觉得自己非常健康。下面三个同学的观点你赞同哪个?( )
A. 甲:同意,因为健康就是要运动好
B. 乙:不同意,因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C. 丙:不同意,因为健康要运动好,各科成绩也要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为了健康生长,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保持好的心态,保护周围环境。所以,甲同学和丙同学表述不正确,乙同学表述正确。故选B。
皮影戏
光的直射
汽车射出的光
月食
光的折射
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浅一点
黑板需要粗糙一点
光的反射
台灯的灯罩
组别
摆绳长度(厘米)
小球质量(克)
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A
20
30
66
65
65
B
20
60
65
65
65
C
20
90
60
59
60
D
30
30
55
55
55
E
40
30
47
47
4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90,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经开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经开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经开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