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展开(完卷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为“道”。秦汉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秦汉的“道”制(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权B.防止了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D.发展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2.北魏孝文帝时形成了结合本民族传统和汉制的新官方礼制体系,孝文帝还颁布诏书,要求“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这说明,孝文帝礼制改革旨在( )
A.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B.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实现汉晋体制的回归D.借礼教加强民族交融
3.下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4.据漆侠统计,宋代客户(无地农民)比数自北宋初年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是逐年下降的,从36.3%下降到31.1%,有地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相应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农民起义频仍
C.人身依附关系增强D.政府政策干预
5.据《闽书》记载:明清里甲“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里长和甲首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根据实际需要要设置里甲相应职务,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这体现了明清基层治理( )
A.自治权力较大B.融入儒家思想
C.组织结构严密D.突出法律作用
6.从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1907—1911年),清政府任命的15位交涉使(外交官)中,有新式学堂或留学毕业经历者占到了40%。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清廷( )
A.较为注重官员的专业背景B.外交观念走向近代化
C.科举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D.确立了学堂选官制度
7.1932年7月至1933年初,中央苏区发行了5种面额的纸币,以及一定数量的银币、银洋作为通行的国币,同时严厉打击埋藏现金和私运现金出口等行为。苏区还设立收买金银处,大量收集金银。上述举措( )
A.遏制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旨在应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C.适应了国共合作抗日的需要D.有助于打破苏区的经济困境
8.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中央部署下,编写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教材,整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出版社会公德教育普及型读物;在城市制订市民守则,在农村推广乡规民约,清除封建陋习;并通过立法手段清除各种精神垃圾。这说明,我国( )
A.健康有序社会生活规范形成B.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C.重视消除城乡文化间的差距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
9.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在1954—1955年向埃及购买3000多万美元的棉花和棉纱之后,于1956年再次购买1000万英镑埃棉,其中现汇支付590万英镑。新中国这些举措意在( )
A.保障工业化建设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转变外交的重心D.声援不结盟运动
10.公元前5世纪前期,罗马经常和周边的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埃魁人、沃尔斯奇人等战争,罗马平民则利用外敌进攻的时候离开罗马,让贵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这种斗争方式被称为“撤离运动”。到公元前449年,平民开展了三次“撤离运动”。这一运动( )
A.体现出平民家国情怀淡薄B.促使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
C.催生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D.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1.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英国此举( )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
12.20世纪20年代,印度国大党确立了“印度人民用一切和平与合法手段取得自治”的新目标,在自治问题上也没有作出“帝国范围内”和“殖民地类型”的限制。据此可知,当时的国大党( )
A.受到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B.深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民族革命活动得到广泛的国际同情D.试图谋求印度的完全独立
13.如图为1919年3月,英国人创作的一幅漫画《超重》。画面中,美国总统威尔逊面带微笑,躬身将一根写有“国际联盟”的粗大且沉重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这一作品( )
A.表达了英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愿望B.赞扬了国联对维护和平的作用
C.讽刺了美国重建世界秩序的方案D.反映出美国主导战后国际格局
14.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这说明当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讨论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甚微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必然选择D.苏联模式即将取代新经济政策
15.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国际货币体系回归金本位,同时还邀请其他国家效仿法国,将盈余美元兑换成黄金。发布会后六天,法国与欧洲各国开始把新近累积的美元全部换成黄金。戴高乐的提议( )
A.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B.加速了法国复苏步伐
C.摆脱了美国金融管控D.协调了欧洲大国分歧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B.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
C.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D.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图1—4是1941—1943年期间,中外记者在延安进行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从材料中选取两张相关联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延安精神的内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王国维重视西北史地和民族史研究,而且善于利用考古发现新资料,借鉴外国东方学家成果,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成就大大超过前辈。王国维早先就十分注意搜集整理蒙元史史料,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用很多精力从事校勘、注释,完成了《蒙鞑备录笺证》等,为后来学者提供了重要史料的完善校本,对诸书所载人物、地理、史事、年代、制度、风俗等都有精辟的考释。
陈寅恪自幼接受中、西学教育,通晓梵文、中亚古文字和多种东西方语言,在隋唐史、宗教史、西北民族史、敦煌学、古代语言与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其研究《蒙古源流》等四篇论文,以蒙、满、汉文诸本对校,旁征博引大量汉、藏、蒙文资料相考证,纯熟运用审音勘同方法考释,甚多发明。陈寅恪的蒙元著述不多,但足以作为我国蒙元史研究开始进入以直接利用多种文字史料运用等特征的新时期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王国维和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的原则。(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明隆庆以后,政府改变以往的朝贡贸易体制,每年在广州举办春夏两季交易会,主要输出如粮食、糖、花生、生丝、棉纱、瓷器等中国商品,以增加财政收入,广州成为东方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但嘉靖《问刑条例》律令仍然以严刑峻法惩治违禁下番者。从1757年始,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限定仅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实行十三行贸易体制。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五口通商,买办兴起,外国商人在广州投资开设洋商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广州的外贸。在这一时期,广州外贸出入口商品品种不再受禁令限制,广州港进口商品分为洋货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的商品,进口商品有鸦片、洋布、洋棉等机器生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近代以来,广州贸易额仍在缓慢增长,但已经被上海反超,其占全国贸易额比重逐年减少。
——摘编自李庆新《广州“交易会”及其制度改革(1567—1644)》等
材料二
1957年4月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此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广州各举行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99年春第85届广交会,有4家民营企业首次参加,2005年秋第98届有4619家民营企业参展,所占比例达到36.57%,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广交会第一大参展主体。早期广交会主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增加了进口展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口产品逐步过渡到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2023年第133届广交会有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全球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更是与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摘编自胡光霁《1956—1965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若干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影响。(1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
200
70—80
40—70
50
绢(1匹)
4000
1500—1600
800—900
800
时间
言论
来源
1925年12月
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工业化的决议
1927年11月
2500万小农户是俄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根源。逐渐从这一大批人中间出现的富农阶层,正在重演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下埋藏一个大地雷
《真理报》
图1 农民参与投豆选举
图2 陕甘宁边区二次一届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
图3 朱德祝贺吴满有获评劳动模范
图4 中央与八路军直属机关干部的纺线比赛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挑战者
西方
西方
经济全球化
应战者
西方
东方
西方、东方
挑战
战争
经济
军事、经济
经济、民主
经济
应战方式
战争
经济
革命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87,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87,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历史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