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拓展班会 初一年级 “关闭手机  打开生活“主题心理活动课 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拓展班会  初一年级 “关闭手机  打开生活“主题心理活动课 教学设计第1页
    初中拓展班会  初一年级 “关闭手机  打开生活“主题心理活动课 教学设计第2页
    初中拓展班会  初一年级 “关闭手机  打开生活“主题心理活动课 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心理健康七年级全册第九单元 生活面面观第十八课 学会保护好自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心理健康七年级全册第九单元 生活面面观第十八课 学会保护好自己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学生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闭手机 打开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学会真正用好手机。
    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为载体,折射出对一切高科产物都应辨证接受,在使用中真正发现它的价值,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
    【活动重难点】
    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
    【活动准备】
    1、准备视频《Lk up》
    2、分小组收集资料,为主题班会做准备。
    【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入:
    回想反思自己昨天晚自习放学回家后以及刚刚过去的周末有多少时间是在手机上度过的?
    (设计意图: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但很多学生平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把很多时间白白浪费在了手机上。觉知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二、观看视频,感悟若沉迷于手机网络可能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
    1、欣赏微电影《Lk up》
    (设计意图:短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伤感故事:一个沉迷手机的男孩,错过了一生的挚爱。片中的语言流露着真情实感,主人公劝导人们离开网络,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用心去看一本书,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去旅行,活在当下,与好友一起聊天,与人交谈,不要像被操控的机器人。片中的句子也蕴含着哲理:给朋友们爱而不给赞;我们希望看到他们的眼睛还是昵称。鼓励大家做有意义的事,不要将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中。)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微电影中的情景,每个成员交流自己手机使用的状况。
    (设计意图:反观自己生活中是否也因沉迷与手机网络,疏远了家人朋友,耽误了学业,影响了视力,忽视了自己的正常健康的爱好,损害了自身的健康,通过讨论,就能进一步体会沉迷手机网络的危害。)
    三、图片展示 总结归纳利与弊
    手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精神鸦片。
    同床异梦,手机影响着我们的亲情。
    低头一族,手机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的成长世界,沉迷手机让很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更加坎坷。
    小组讨论:对于中学生,手机的益处和弊端。请小组成员记录在黑板上。
    1. 益处:
    (1)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3) 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4)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5)手机上网,方便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6)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体积可以随身携带。有通话记录功能。
    (7)当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求助。
    2. 弊端:
    (1)影响休息。短信闲聊,贻误学业;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2) 攀比成风。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对象,攀比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学习和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添置手机,会助长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心理。
    (3)影响学校治安,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手机入校,校内失窃案也时有发生。
    (4)手机为考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助长了个别学生诚信的缺失。
    (5)手机对人有辐射。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中学生使用手机时,大脑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身反省讨论并形成文字,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手机利弊的认识,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效果要更好一些)
    四、面对诱惑、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放眼世界,看看他人是怎样做的。
    (1)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做法 :
    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
    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
    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
    (2)国外的做法: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
    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
    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
    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3)威海一中民族学部的做法:
    周日中午12点发手机,下午17:00收手机,节假日白天7:30发手机,晚上9:20收手机。
    2. 举行手机使用承诺书签字仪式
    把同学们怎样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讨论结果书面化,并承诺签字,自我约束。之后把全班签字的承诺书复印,家长会时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适当监督,形成家校合力。
    (设计意图:手机和网络的力量异常强大,很多学生虽然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已有的习惯单靠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改变,白天在学校里老师自然可以掌控,但是一到家中心中的网魔满血复活,必须依靠他律才能实现)
    教师小结: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辨别事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要用辨证的观点去对待新事物;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手机只能作为联系家人和维系朋友之间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尤其是在校园里,手机应禁止进校园;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不能沉迷在信息和玩手机游戏当中,只有真正用好了手机,才能把学习搞好;目前我们的经济来源于家长,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易造成攀比心理,大家切记不要被手机所奴役和操控,应该对手机有绝对的支配使用能力。愿我们都能适时关闭手机,打开生活,用心学习!
    五、拓展资源
    手机控:喜欢手机控制生活的人,主要集中在80、90、00后,学生居多
    控:出自日语“コン(kn)”,取c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
    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而这一群体,在学生中比例突出。
    随着iPhne,iPad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控的概念也出现衍生,根据聚焦智能家居行业的奇笛网阐述,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的日益普及背景下,更多的用户已经不局限满足于使用手机QQ,微信,游戏,逐渐出现采用智能手机来对自己家庭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和互动需求,从手机控制家庭智能照明的灯光部署,到细致的家庭用电策略分析;从远程监控家庭智能冰箱的食材缺失,到深入的个人饮食健康分析等,智能手机成为人类与身边智能设备互动互助的真实平台,把虚拟的互动演变到真实世界。(摘自百度)
    【学生感悟】
    作为学生,我们应正确看待手机,手机并不是身价的象征。学好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才是今后走向社会的真正资本。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来做弊,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诚信,隐患无穷。
    由于手机隐蔽,有的同学在家中或者宿舍玩手机到下半夜,造成睡眠严重不足,课堂上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长此以往,身体、学业受到极大影响。
    还有就是现在手机功能几乎媲美电脑,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我们有时很难把握,影响我们身心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科技的确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们不能让这些电子产品操控了我们的心智。对新事物要有客观思想,把这些产品好好利用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上。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