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98700/0-1708913399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9,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98700/0-17089133994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9,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98700/0-17089133994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9,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89,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考试时量为75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Pb207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 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 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 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常涉及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所以微生物法处理废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利用现代焚化炉进行燃烧,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回收热能,用于供热和发电等,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 HClO的电子式:
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C. NH3分子的VSEPR模型:
D. 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lO中O元素呈负化合价,在结构中得到H和Cl共用的电子,因此HClO的电子式为,A正确;
B.中子数为10,质子数为8的O原子其质量数为10+8=18,其原子表示为O,B正确;
C.根据VSEPR模型计算,NH3分子中有1对孤电子对,N还连接有3和H原子,因此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型,C错误;
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其电子排布图为,D正确;
故答案选C。
3. 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制备Cl2
B. 装置乙: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C. 装置丙:检验样品中是否含钾元素
D. 装置丁: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MnO2和浓盐酸需在加热条件下制备Cl2,故A错误;
B.NaOH固体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置在左盘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观察K的焰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图示操作合理,故C正确;
D.大试管温度更高,小试管温度低于大试管,碳酸氢钠应放在小试管中,更能说明碳酸氢钠稳定性弱于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4.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ml SiO2中所含Si-O键数目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的氯仿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0.1NA
C. 0.1 ml·L-1Na2SO3溶液中,含硫元素的粒子数目之和为0.1NA
D. 2.4 g镁条在足量的N2和O2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总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相邻的4个O原子形成4个Si-O共价键,则l ml SiO2中所含的Si-O键数目为4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氯仿是液态物质,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计算,B错误;
C.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体积,不能计算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及数目,C错误;
D.2.4 g镁的物质的量是0.1 ml,由于其能够与N2反应产生Mg3N2,与O2反应产生MgO,反应中每个Mg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为Mg2+,故0.1 ml Mg在足量的N2和O2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l,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下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 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C. 过程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 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①发生的反应为硫化氢与溶液中的铜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过程②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铁离子与硫化铜反应生成铜离子、亚铁离子和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S+2Fe3+=Cu2++2Fe2++S,过程③发生的反应为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则总反应为铜离子和铁离子做催化剂条件下,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H2O+2S↓。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①中生成硫化铜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过程②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过程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气是反应的氧化剂,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亚铁离子是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4,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回收硫的总反应为铜离子和铁离子做催化剂条件下,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H2O+2S↓,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 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钙微溶,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应为:3Fe+8H++2N=3Fe2++2NO↑+4H2O,故B错误;
C.硫酸铝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钾,离子方程式应为:Al3++3OH-=Al(OH)3↓,故C错误;
D.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离子方程式应为:Cu2++H2S=CuS↓+2H+,故D错误;
答案选A。
7. 短周期元素X、 Y、Z、M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2p轨道半充满,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它们组成的一种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X>Y>Z
B. 原子半径:Y>Z>X
C. 分子中Z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
D. Y、Z、M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基态原子2p轨道半充满,则Z为N元素,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则M为S元素,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结构如图,根据共价键数目可推知,则X为H元素,Y为C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则电负性:N>C>H,A错误;
B.H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而C、N原子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C>N>H,B正确;
C.分子中N原子均形成共价单键,为sp3杂化,C错误;
D.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CO3,H2CO3为弱酸,D错误;
答案选B。
8.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某些微粒的空间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的键角相等
B. 和均为非极性分子
C. 和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
D. 和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XeF2中Xe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5,有3个孤电子对,XeO2中Xe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4,有2个孤电子对,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键角不同,A错误;
B.CH4为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SF4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5,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B错误;
C.的孤电子对为1,的孤电子对为0,所以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错误;
D.甲烷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4,水分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也为4,所以它们的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D正确;
故选D。
9. 已知: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亚硝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常温下,将0.1ml⋅L-1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晶体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增大
B. 加晶体时,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C. 加水稀释时,的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常数也增大
D. 加晶体时,溶液的pH增大,与增大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虽然正向移动,当溶液中浓度减小,A错误;
B.加入晶体,平衡逆向移动,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B正确;
C.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虽然正向移动,的电离程度增大,但电离常数不变,C错误;
D.加晶体时,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pH增大,与增大无关,D错误;
故选B。
10. 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已知焙烧后Cr元素以价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
A. “焙烧”中产生
B.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C. 滤液①中Cr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D. 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焙烧过程中铁、铬元素均被氧化,同时转化为对应的钠盐,滤液①中的铬酸钠与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氢氧化铬沉淀。
【详解】A.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铬在焙烧过程中与氧气、碳酸钠反应生成高价态的对应的钠盐和二氧化碳,因此“焙烧”中产生,故A正确;
B.FeO与氧气反应后,铁元素应以+3价存在,故B错误;
C.滤液①中Cr元素的价态为+6价,溶液呈碱性,因此铬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故C正确;
D.滤液①主要是,与淀粉水解液反应,铬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淀粉水解液作了还原剂,因此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 图像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A的平衡转化率为
B. 图丙:对图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C. 图乙:时刻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D. 图丁:该正向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生成0.4m lC、剩余0.8ml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0.8mlA,则A平衡转化率为50%,A正确;
B.图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增大的速率大于逆反应增大的速率,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B错误;
C.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根据图中信息得到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也可能是加压,C错误;
D.先拐先平数值大,根据下面两根曲线得到P2>P1,增大压强,C%增大,说明正向移动,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反应,为熵减反应;根据上面两根曲线得到T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89,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化学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式子属于水解反应方程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文件包含湖南邵东三中2024年1月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x、湖南邵东三中2024年1月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