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99043/0-1708915985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99043/0-1708915985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99043/0-17089159852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秋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教学楼的楼道张贴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高声喧哗。从声音的特性分析,“高声”是指声音_________的大;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响度 ②. 声源
【解析】
【详解】[1]“高声”是指声音的强度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2]禁止高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 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3m处,身高为1.65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_________m;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6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芳到穿衣镜的距离为3m,则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故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6m。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不变。
3.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小芳用该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刚好成一清晰的像,生活中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了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免费下载
【答案】 ①. 10.0 ②. 投影仪
【解析】
【详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40.0cm-30.0cm=10.0cm
[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 炎热的夏天,车内开着空调,从清凉的长隧道中驶出,瞬间前挡风玻璃模糊不清,本质是水蒸气的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出现在挡风玻璃的_________(选填“外侧”或“内侧”)。寒冷的冬天,北方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 ①. 液化 ②. 外侧 ③. 凝华
【解析】
【详解】[1][2]夏天,车内开着空调,汽车内部包括玻璃温度较低,车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挡风玻璃外侧发生的液化。
[3]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5. 一个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的质量为9kg,则桶的容积是___________。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质量为___________kg()。
【答案】 ① 0.01 ②. 9
【解析】
【详解】[1]因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所以桶的容积等于冰的体积,已知冰的质量为m冰=9kg,由公式可得,水桶的容积为
[2]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为9kg。
6. 今年海南荔枝大丰收。小海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22g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g,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
【答案】 ①. 20 ②.
【解析】
【详解】[1]荔枝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即为荔枝的体积,故荔枝的体积为
[2]荔枝的密度
7.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釜的铸造:“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铁化如水”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铁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 ①. 吸收 ②. 晶体
【解析】
【详解】[1]“铁化如水”是铁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2]在熔化过程中,铁的温度不变,所以铁是晶体。
二、选择题(8-13单选,14.15双选,每题2分,共16分)
8. 一架加油机给两架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上的行人B. 下面的山峰
C. 受油机D. 蓝天上的白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加油过程中,加油机与地面上的行人、下面的山峰、蓝天上的白云的相对位置改变,则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行人、下面的山峰、蓝天上的白云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与受油机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静止,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 学习物理有一些时间了,相信你对常见的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或估算合理的是( )
A. 一个鸡蛋质量约800g
B. 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13cm
C. 某八年级女生跑步的速度约20m/s
D. 扶沟县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60℃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个鸡蛋质量约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手掌张开,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约为13cm,一支签字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约为13cm,故B符合题意;
C.八年级女生跑步的速度约5m/s,故C不符合题意;
D.扶沟县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4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D. 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只能尽量去避免,所以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为估读或偶然性带来的误差,故B正确;
C.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
D.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11.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B.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C.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D.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A正确,B错误;
CD.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CD错误。
故选A。
12. 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冬,河里的水结冰了,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 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凉快,这是因为手上的水蒸发时吸热
D. 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寒冬,河里的水结冰了,这是凝固现象,此过程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镜子变得模糊,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夏天洗手后,手上感觉凉快是因为水吸热后发生了汽化,故C正确;
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3. 关于下列物理概念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B. 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C. 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故A错误;
B.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故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故B正确;
C.水中的“白云”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杯质量为20gB. 液体密度为
C. 量杯质量为40gD. 液体密度为
【答案】AD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的质量为
量杯质量为
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15. 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 )
A.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B.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像
C. 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D. 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呈现在光屏上像位置不动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光路可逆知,若不移动凸透镜,只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现在的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所有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远离透镜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故C符合题意;
D.由于此时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则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6. 画出图中所给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对光的折射性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17. 如图所示,请作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答案】
【解析】
【详解】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90°-30°=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则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18题7分,19题6分,20题6分,共19分)
18.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调节三者的位置后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小燕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乙图),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4)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撤去眼镜后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5)如图甲,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大一些的凸透镜,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①. 缩小 ②. 上 ③. 10 ④. 靠近 ⑤. 前方 ⑥. 右 ⑦. 远视
【解析】
【详解】(1)[1]如图所示位置,物距大于像距,因此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3)[3]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
物体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因此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
(4)[4][5]由于近视镜的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在进入凸透镜前变得发散,经过凸透镜后成的像原理透镜正好落在光屏上,撤去眼镜,则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5)[6]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大一些的凸透镜,此时相当于减小物距,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7]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加上同学的眼镜后,成的像靠近凸透镜,所以该同学所戴的是凸透镜,是远视镜。
19.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在安装铁圈B的高度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同学们根据正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______℃,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同学们记录的水加热过程中的两幅图片,其中______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
(4)在水加热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形成这些“白气”的过程中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①. 自下而上 ②. 需要 ③. 97 ④.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⑤. C ⑥. 放出
【解析】
【详解】(1)[1][2]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所以在安装铁圈B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2)[3][4]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温度是97℃,故水的沸点为97℃;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5]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C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
(4)[6]杯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
20. 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待测小金属块(质地均匀)等。
(1)小鑫同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置于_________工作台上,将游码拨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金属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横梁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把金属块缓慢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使其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丙所示,经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4)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_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答案】 ①. 水平 ②. 零刻度线 ③. 右 ④. 54 ⑤. ⑥. 不变
【解析】
【详解】(1)[1][2][3]实验前,首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4]金属块的质量为
(3)[5]由图可知,此时量筒中的分度值是1mL,水的体积为40mL,金属块的体积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
(4)[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质的种类或状态是有关系的,但是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是不变的。
五、计算题(21题8分,22题8分,共16分)
21. 有一铜球,体积是15cm³,质量是89g。(ρ铜8.9g/cm³)问:
(1)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若球是空心的,其空心体积是多大?
(2)若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水后铜球总质量是多大?
【答案】(1)是空心的,;(2)
【解析】
【详解】解:(1)由可得,质量为89g铜球中铜的体积
由
可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
(2)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体积
在中空部分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在中空部分装满水时球体的总质量
答:(1)此球是空心的,其空心体积是;
(2)若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水后铜球总质量是。
22. 一块石碑的体积为20 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测得这块石碑岩石样品的质量为120 g,取一个量筒,装入100 mL的水,然后将这块样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50 mL(水未溢出)。求:
(1)这块石碑岩石样品的体积;
(2)这块石碑岩石样品的密度;
(3)这块石碑的质量。
【答案】(1)50 cm3;(2)2.4 g/cm3;(3)4.8×104 kg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知,一个量筒,装入100 mL的水,然后将这块样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50 mL,得到样品的体积
V样=150mL-100mL=50 mL=50cm3
(2)样品的质量为m样=120g,样品的密度为
(3)石碑岩石的密度
石碑的体积V=20m3,石碑的质量
答:(1)这块石碑岩石样品体积50 cm3;
(2)这块石碑岩石样品的密度2.4 g/cm3;
(3)这块石碑的质量4.8×104 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八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八上物理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江村镇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份)月考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