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广西河池环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5,广西河池环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8页。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本试题卷不用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分,请你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下列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 天平B. 停表C. 刻度尺D. 量筒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
D.量筒是测量体积的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以下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橡皮擦B. 铅笔芯C. 玻璃杯D. 塑料尺
【答案】B
【解析】
【详解】橡皮擦、玻璃杯、塑料尺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铅笔芯容易导电,属于导体。
故选B。
【点睛】
3.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80℃
B.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C. 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D. 一张期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免费下载【答案】C
【解析】
【详解】A.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0℃,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即约为70cm,故C符合题意;
D.一张期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0.5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色是由振动物体的结构和材料等性质决定的,是振动物体特有的,很难模仿,故专用纹锁能辨别主人的道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而设计的。
故选B。
5. 在需要安静的医院、学校和科研部门附近,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A.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符合题意;
B.阻断噪声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鸣笛不能减小噪声传播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问题。图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日食现象B. 桥的倒影
C. 水中“断笔”D. 雨后彩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立竿见影等。
A.日食是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断笔”是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7. 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B.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C. 在阳光下的冰块逐渐变小
D.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原来的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是升华。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汽化。故B符合题意;
C.在阳光下冰块逐渐变小,是冰化成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熔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升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 3∶00B. 3∶30C. 9∶00D. 9∶3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
12∶00-9∶00=3∶00
故选A。
9.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一般彼此不平行
D.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一条入射光线,只对应一条反射光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由于反射面粗糙不平,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一条入射光线,只对应一条反射光线,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下列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由于水对光的折射率较大,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更加靠近法线,且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故选D。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使用之前与使用之后的蜡烛对比,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 体积B. 密度C. 质量D. 均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蜡烛燃烧使用后变短,质量变小,但密度不变,根据可知,体积变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g水,则这个瓶子不能装下500g的下列哪种物质,(已知)( )
A. 硫酸B. 海水C. 汽油D. 水银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
则由可知,当质量都为500g时,有
即500g汽油的体积大于500g水的体积,因此该瓶子不能装下500g的汽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人工智能MOSS在科幻片《流浪地球2》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MOSS上配备的摄像头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MOSS上配备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请你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4.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医院里用B超检查病情
B.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D.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利用B超检查病情,就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5. 下列做法可以加快蒸发是( )
A.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 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C. 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
D. 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通过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故A符合题意;
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水分的表面积,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是通过减小了液体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同时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减慢液体蒸发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加快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6.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
A. ρ甲∶ρ乙=4∶1
B. 若m甲=m乙,则V甲>V乙
C. 若V甲=V乙,则m甲>m乙
D. 甲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
甲乙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2g/cm3∶0.5g/cm3=4∶1
故A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较小,即
V甲m乙
故C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7. 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 ①. 振动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8. 婷婷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 _____m;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①. 4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故她的像距她的距离是她到平面镜距离的2倍,故是4m;
[2]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故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之所以看起来好像变大了,是因为像离人眼睛的距离变小了,看物体的视角变大了,其实像的大小是没有变的。
19.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宽之状”,这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____________、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答案】 ①. 色散 ②. 绿
【解析】
【详解】[1]彩虹的形成原因就是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但是这三种颜色的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20.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不能
【解析】
【详解】[1][2]体温计属于液体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液态的水银,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弯管,在温度下降时水银在细弯管处断开而不能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
21. 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为440Hz,人耳朵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________m。
【答案】 ①. 能 ②. 3000
【解析】
【详解】[1]人类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440Hz在这个范围内,所以人耳朵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2]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根据可得,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22. 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 3)
【答案】2.5 ; 50
【解析】
【详解】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但剩余氧气仍要占满氧气瓶,氧气的体积不变,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原密度的一半,为2.5kg/m3;
450g水的体积:V水=,
ρ冰=0.9×103kg/m 3=0.9g/cm3,
450g冰的体积:V冰=,
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V= V冰- V水=500cm3-450cm3=50cm3.
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3.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4. 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射向凹透镜右侧虚焦点F。要求:
(1)画出点光源S;
(2)补充入射光线;
(3)画出反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据此作出发光点S;由图可知,像与反射光线的连线与镜面的交点为反射点,连接S和反射点,该光线为入射光线;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24题5分,25题6分,26题7分,27题7分,共2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5. 宁宁跑15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所示位置,他的成绩是_______s。
【答案】337.5
【解析】
【详解】小盘是分针盘,5.5分,故秒表应该读30s以上,故秒针盘读37.5s,即读数为5min37.5s合337.5s。
26. 如图所示,读数时,正确的视线是______(填“A”或“B”),物块的长为______cm。
【答案】 ①. B ②. 2.40
【解析】
【详解】[1] 由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
[2] 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则物体的长度为2.40cm。
27. 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答案】 ①. 升高 ②. 响度
【解析】
【分析】
【详解】[1]用力敲击水瓶琴时,声音是由水和瓶子振动发出的,由于从左向右水的质量越来越小,所以振动越来越快,故发出的音调将升高。
[2]因为响度由振幅决定,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则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28.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cm;
(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应该将它向__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举例说明一种利用此成像规律的光学器材:____________;
(3)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①. 10.0 ②. 光屏 ③. 下 ④. 投影仪 ⑤. 远离 ⑥.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析】
【详解】(1)[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焦点,。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2][3]实验中,为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由图得,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4]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3)[5][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使像距变大,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29. 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为____________℃;
(5)甲图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6)接着又继续加热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他们发现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若要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晶体 ②. 固液共存 ③. 吸收 ④. -4 ⑤.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⑥. 不变 ⑦. 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
【详解】(1)[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图乙所示的图像中显示冰在熔化时即BC阶段温度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2]由图乙可知,4~8分钟为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在第5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3]冰在熔化过程需持续加热,因此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4]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下,读数为-4℃。
(5)[5]加热时,酒精灯的火焰集中在容器一个地方加热会使烧杯炸裂,石棉网可以分散火焰的热量,其主要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6)[6]水沸腾时也需持续加热,会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因此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7]若要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或加盖子。
30.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之后,小军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他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酒精的密度,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_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为了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右”或“左”)调;
(2)接下来,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酒精,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____g;将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量筒中酒精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_mL;又测得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0g,则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3)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经过讨论后,他们想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烧杯、水等物品来测量酱油密度,请帮他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并擦干烧杯,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3;
④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用所测的物理量和ρ水表示)
【答案】 ①. 水平桌面 ②. 右 ③. 62 ④. 40 ⑤. 0.8×103 ⑥. 在空烧杯中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 ⑦.
【解析】
【详解】(1)[1][2]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可知,天平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左侧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2)[3]由图甲可知,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
[4]由图乙可知,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5]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
酒精的密度为
(3)③④[6][7]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烧杯中水的体积为
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并擦干烧杯,在空烧杯中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3;则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
酱油密度
六、综合应用题(28题6分,29题8分,30题10分,共24分)列出合理的式子、计算结果正确、结果带有单位的可给满分。请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31.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
【答案】(1)1000m;(2)9000m;(3)450s
【解析】
【详解】解:(1)由知道,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s1=v1t1=20m/s×50s=1000m
(2)由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
s2=v2t2=1500m/s×12s=18000m
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3)由知道, “奋斗者”号潜到海底的时间
答:(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为1000m;
(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m;
(3)“奋斗者”号还需450s潜到海底。
32. 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观察图象,并根据图象信息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量筒的质量m筒;
(2)液体的密度ρ液;
(3)如果量筒装入150cm3该液体,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40g;(2)1.0g/cm3;(3)190g
【解析】
【详解】解:(1)由图像可知m筒=40g。
(2)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60g时,液体的体积V=20cm3,则液体的质量为
由可知,则液体的密度ρ液为
(3)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为
m水=ρV=10g/cm3×150cm3=150g
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为
m=m液+m筒=150g+40g=190g
答:(1)量筒的质量m筒为40g;
(2)液体的密度ρ液为1.0g/cm3;
(3)如果量筒装入150cm3该液体,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是190g。
33. 小明从家附近的工地旁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他想要根据已学知识测其密度。他用天平测得金属块的质量为0.5kg,然后在质量为0.1kg的空瓶内装满水,测得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7kg,再将金属块浸没在瓶内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瓶、金属块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1kg(已知ρ水=1.0×103kg/m3)。求:
(1)瓶的容积V容;
(2)溢出水的质量m溢;
(3)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
【答案】(1)600cm3;(2)100g;(3)5×103kg/m3
【解析】
【详解】解:(1)瓶子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0.7kg﹣0.1kg=0.6kg=600g
由可得空瓶容积
(2)溢出水的质量
m溢=0.5kg+0.7kg﹣1.1kg=0.1kg=100g
(3)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质量
m金=0.5kg=500g
金属块的密度
答:(1)瓶的容积V容为600cm3;
(2)溢出水的质量m溢为100g;
(3)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为5×103kg/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