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历史漫画能简明地反映一定的历史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官僚集团争权夺势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3.下图所示物件可折射出东汉时期( )
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B.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
C.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
4.新疆是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
5.受张寒影响,东汉时期出使西域并经营西域30多年的历史人物是( )
A.班固B.卫青C.班超D.甘英
6.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7.传说东汉明帝刘庄一晚梦见一个大金人朝他飞来,梦醒后觉得怪异,上朝时说梦让大臣解梦,大臣说梦中金人为佛陀。于是东汉明帝派人寻找佛陀,结果使者在西域找到僧人,又用白马驮回佛经、佛像,这是最早的“西游记”。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
A.少林寺B.崇圣寺C.白马寺D.普陀寺
8.推动道教派别之一的五斗米道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B.庄子C.张陵D.汉明帝
9.与下列所示信息有关的是( )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军——孙刘联军
结果:曹军战数北撤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10.三国时代的历史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与“三顾茅庐、蜀汉丞相、治蜀有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诸葛亮B.孙权C.曹丕D.司马懿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台湾B.流求C.夷洲D.楼兰
1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B.三国互相交战
C.西晋八王之乱D.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13.以下史实中导致西晋灭亡的有( )
①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②西晋分封诸侯和八王之乱
③西晋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的风气
④西晋对内迁各族的压迫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这些游牧民族主要是( )
A.匈奴、蒙古、女真、满族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匈奴、蒙古、氐、羌、羯D.匈奴、鲜卑、蒙古、女真、满族
15.南朝时期的哪一城市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 )
A.建康B.建业C.洛阳D.长安
16.下图文材料说明( )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17.传说东汉明帝刘庄一晚梦见一个大金人朝他飞来,梦醒后觉得怪异,上朝时说梦让大臣解梦,大臣说梦中金人为佛陀。于是东汉明帝派人寻找佛陀,结果使者在西域找到僧人,又用白马驮回佛经、佛像,这是最早的“西游记”。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 )
A.少林寺B.崇圣寺C.白马寺D.普陀寺
18.分析以下《南朝形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北强南弱的态势最终形成B.南北方都有多个政权并立
C.南北方始终保持势均力敌D.南方经济得到极大的开发
19.把握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陈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下列三幅图片,他正在上的这节课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二、材料题
21.我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启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伟大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任意一个角度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3)材料二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
材料三: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节选自《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联合公报》
(4)结合材料三,你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有何建议?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东汉时期改进这一技术的重要人物是谁?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摘编自《伤寒杂病论》序
(2)材料二中书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
材料三: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他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因仗义执言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但他仍旧发惯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
23.改革是强国之路。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所讲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材料中所描述的是这次改革的哪一措施?
(2)有人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展开论述。(可从改革背景、措施、作用等角度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论正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选B。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图片中的“外戚、宦官”等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A。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东汉地主庭院(拓片)”“带有瞭望楼的陶院落”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割据的局面,造成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主院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排除B项;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
4.答案:B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故选:B。
5.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受张赛影响,东汉时期出使西域并经营西域30多年的历史”结合所学可知,是对班超的描述。东汉时,班超为西域的经营与统治作出了贡献,他在西域期间还派出甘英出使大秦,此行开辟出了通往西亚的路线。故选:C。
6.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传记描写的是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张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游览道教圣地应该去四川青城山。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故选C。
9.答案:D
解析: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败逃回北方,从此不敢南下。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实力相对均势,谁都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D正确;ABC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
10.答案:A
解析: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扶助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A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夷洲。
12.答案:C
解析:西晋末年,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北方的战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逃往南方的数以万计,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13.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西晋灭亡的原因有②西晋分封诸侯和八王之乱,③西晋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的风气,④西晋对内迁各族的压迫政策,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西晋。①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与西晋灭亡无关,排除。故选:B。
14.答案:B
解析: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被称为“五胡”。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故选:B。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朝时期的都城建康即今南京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故A符合题意;B是三国时期吴国都城,CD位于北方,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民族融合得到加强,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D项正确;A项所述是史前时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所述是夏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所述是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
20.答案:A
解析:据图片《少数民族采桑图》和《汉人胡食图》、《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可知,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浴,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1.答案:(1)以外贸为主(以贸易为主);以陆地为主;行程远;具有双向性。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西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汉武帝时期民族互动、认同的发展;史实: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
(4)建议: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解析:(1)根据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可知,从双方交往的物品来看,外来的音乐、歌舞、物种等传入我国,我国的技术等传入西域各国,东西方交往的特点是以外贸为主,以陆地为主,具有双向性。
(2)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依据材料信息“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二“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可知,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西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汉武帝时期民族互动、认同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国同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交流。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我们要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答案:(1)技术:造纸术。改进:蔡伦;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张仲景;“治未病”理论(治未病)。
(3)司马迁;《史记》。
23.答案:(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2)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或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北魏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为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或举例具体改革措施如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是国家实力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徐,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月考(网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月考(网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份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份学情检测历史试卷,共6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