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元谋人制作粗糙石器B.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C.贾湖居民吹奏骨笛D.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 )
A.夏朝的大禹治水B.西周的国人暴动C.商朝的盘庚迁殷D.东周的平王东迁
3.春秋时期,周王室与郑国矛盾激化,双方兵戎相见,桓王中箭。郑国派人“慰问”,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 )
A.诸侯争霸激烈B.王室地位下降
C.分封制已解体D.周王室与诸侯争战不休
4.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既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它的影响是( )
A.推动了经济的发展B.导致思想的混乱
C.推动了文化的繁荣D.导致诸侯之间的混战
5.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他们搜集到下列两种货币的相关图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两钱比五铢钱携带轻便B.半两钱是五铢钱两倍多重
C.半两钱比五铢钱轻两倍多D.半两钱和五铢钱重量一样
6.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儒家思想的发展B.秦朝灭亡的原因C.秦朝的巩固措施D.严刑峻法的危害
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B.强征赋税C.发动战争D.严刑酷法
8.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说明当时东汉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豪强横行B.宦官把持朝政C.皇帝至高无上D外戚势力膨胀
9.下图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海外贸易的发展B.江南地区的开发C.班超经营西域D.丝绸之路的开通
10.“迁儿,《太史公书》我已初拟,上启尧舜美德,下至汉兴一统;往后你续写青史,要敬畏写下的每一个字……”材料中的“迁儿”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
A.编年体通史B.国别体通史C.纪传体通史D.断代体史书
11.在东汉末年的封建军事集团的割据争雄中,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B.奖励农耕,取得民心
C.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D.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
12.下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在建国之后,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 )
A.促进农业恢复B.巩固局部统一C.推动文化发展D.加强对外交往
13.“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权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这种现象( )
A.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B.掀起胡汉移民的狂潮
C.加剧统治阶层的腐败D.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1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秦汉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C.史前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用世纪、年代的方式表示公元383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公元4世纪八十年代B.公元3世纪八十年代
C.公元4世纪九十年代D.公元3世纪九十年代
二、探究题
16.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三、材料题
17.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之处。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材料三: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摊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刘秀是如何创造出“光武中兴”的。谈谈你对“中兴”的理解。
18.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朝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摘自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画线部分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宋书》中记载的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民要术》所反映的农业思想,并简述这部著作的历史地位。
1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演进历程——彰显先民智慧】
(1)汉字与书写载体的演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观察下列文字与书写载体演进历程图,谈谈你的认识。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创新理念】
(2)展现历史的方法是多样的。下面图片反映的史实分别彰显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任务三【阐述历史信息——见证强国之路】
(3)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请你使用下列关键词,以“改革是强国之路”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B解析:分析题目可知,说明东周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以德化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故针对此社会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故选:A。
8.答案:D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C
解析: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故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控制汉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C项正确;AB两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是军事方面的行动,排除。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A
解析:由材料“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礼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可知,这种现象使得地方上诸王的权力过大,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夺取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A
解析: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383年为公元4世纪八十年代。A项正确;BCD项用世纪、年代的方式表示公元383年描述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
16.答案:(1)贡献: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人物二:张仲景评价: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2)图一:图案设计精美,体现出华夏先民朴素的审美意识: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图二: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桶又称说书桶。这件诵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图三:反映了北魏时期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的表演景象,印证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融汇。图四: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17.答案:(1)不同:分封制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制的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的王国问题;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西汉的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措施:撤官并县;任用贤能;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等。理解: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是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18.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扩大耕地面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2)现象:《宋书》描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发展为富有之地了,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一年丰收,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原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的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等。
(3)农业思想: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历史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9.答案:(1)①书写载体越来越轻便,体现了我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②汉字呈现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我国文字发展一脉相承,书法艺术源远流长;③书写载体和汉字的演变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促进了教育与书法艺术的发展等。
(2)图一: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二:为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示例: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可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改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秦朝半两钱
汉朝五铢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
政权名称
主要内容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主题:中华文明辉煌灿烂
展板一【杰出人物篇】
(1)一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下列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完成横线处内容的填写。
人物一:孔子
时期:春秋时期
贡献:__________
核心思想:__________
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物二:__________
时期:东汉末年
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评价:__________
展板二【艺术成就篇】
(2)二组同学展示了左边四幅文物图片,请你任选三幅,分别解读它们的价值。
迁都洛阳、学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恩格斯曾告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