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99347/0-17089171915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99347/0-17089171915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99347/0-17089171916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一位同学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2.中国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B.农作物的种类C.使用火的水平D.石器制作技术
3.尧舜禹时期盛行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4.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夏朝( )
A.经济发展迅速B.国家特征明显C.疆域空前辽阔D.思想学术繁荣
5.有文字记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扦御(意思是防御、抵抗)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说明分封制( )
A.消除了王室内部矛盾B.激化了王室内部矛盾
C.有利于抵御外族侵扰D.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
6.《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些商周时期青铜器,包括防护器具——背铜胄,盛酒器——铜卣,切割工具——铜刀,盛放粮食器具——铜簋等。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B.功能单一C.工艺简单D.象征皇权
7.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某段历史时整理的笔记。从此结构图可看出他学习的内容是( )
A.中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B.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D.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下表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学派思想观点的描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9.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当时秦国能够建造这些大型工程主要是因为( )
A.秦国军队战斗力强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0.据出土简牍记载,泰国在征伐楚国的战事中,有一个叫国夫的泰军士兵给家里写信,信中阿及是否收到官府授予军功舞的文书。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除分封制、资源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D.废除并旧制,允许土地买卖
11.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列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B.缓和民族矛盾C.维护东周王室D.实现富国强兵
13.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据此可知,他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 )
A.建立了皇帝制度B.废除了分封制C.开创了统一格局D.推行了郡县制
14.“时间轴”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史实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是( )
A.AB.BC.CD.D
15.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提倡勤俭治国B.实行休养生息C.重视思想控制D.推行重农抑商
16.西汉诸侯王和豪门大户通过垄断山海利益,召集流放的犯人采矿冶铁,铸造铁器,煮海为盐,同时以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来收买人心,为此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这一措施( )
A.增加了农民的收入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C.减少百姓赋税负担D.削弱了地方豪强实力
17.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将西域纳入了中华版图
18.西域都护府是在西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该机构设立于( )
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晋时期
19.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些做法( )
A.加强了朝廷对人民的控制B.推动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有利于西北边疆农业发展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20.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始皇比汉武帝残暴B.二者目的都是维护统治
C.汉朝读书人待遇优厚D.秦汉时期文化高度繁荣
21.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刺史制度B.颁布推恩令C.铸造五铢钱D.尊崇儒术
2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
23.把秦汉时期作为完整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因为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是在整个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国家长期分裂与政局动荡B.分封制度从形成到逐渐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与加强D.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与延续
24.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B.与本土宗教相互融合
C.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
25.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及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B.《九章算术》C.《伤寒杂病论》D.《齐民要术》
26.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够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据此,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A.小说《三国演义》B.大禹治水的传说
C.历史巨著《史记》D.三星堆青铜面具
27.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B.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
D.北魏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成为粮仓
28.“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
A.卫青B.张骞C.班超D.甘英
29.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佛教逐步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罗马贵族以穿中国丝绸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这些史实可以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导致了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
30.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其根本目的是( )
A.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B.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实力
C.宣扬中原地区历史文化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1.“史论”是指在历史研究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
C.《九章算术》对中国和东方数学的发展有长远影响
D.东晋时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2.“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他”是( )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
33.农业科技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顾恺之B.王羲之C.贾思勰D.祖冲之
34.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
35.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B.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
C.贸易兴盛导致外来物种增加D.南方政府重视发展果树种植
二、材料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春秋后期的各大诸侯国中,战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名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汉晋时期经常“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瘴热之地,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八王之乱”后,又出现“永嘉南渡”。“永嘉南渡”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晋时期人口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划分是根据人类对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来划分的。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因此,AB项不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AB项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会人工取火,但使用火的水平不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的方法,故选A。
4.答案:B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A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秦国在征伐楚国的战事中,有一个叫黑夫的秦军士兵给家里写信,信中问及是否收到官府授予军功爵的文书。”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故C符合题意;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与军事无关,排除A;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政治上的措施,与军事无关,排除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与军事无关,排除D。故选:C。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故C项正确。建立了皇帝制度、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都是嬴政的功绩,但汤因比认为都不是嬴政最大的功绩,排除ABD。故选:C。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A.秦朝时期没有设立西域都护府,故A错误;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故B正确;C.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已经存在,故C错误;D.魏晋时期西域都护府已经存在,故D错误。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进行了焚书坑儒,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在位时,采用了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让人民“只读一种书”,这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题干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秦始皇比汉武帝残暴的结论,排除A;没有具体的对比,不能得出汉朝读书人待遇优厚的结论,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没有体现秦汉时期是思想文化繁荣,排除D。故选:B。
21.答案:A
解析: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D
解析: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D
解析:
27.答案:D
解析:
2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的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符合题意;卫青属于汉武帝时北击匈奴的将领,排除A;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与开辟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东汉时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B。
2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佛教逐步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罗马贵族以穿中国丝绸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
30.答案:A
解析:
3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的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评价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看法,A项是对东汉后期政治局面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项;B项是对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B项;C项是对《九章算术》影响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D项是对顾恺之作品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D项。故选C项。
32.答案:D
解析:
33.答案:C
解析:
34.答案:D
解析:
35.答案:B
解析:
36.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秦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
(2)有利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萌芽并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有实践);秦国原有制度的基础;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37.答案:(1)措施:设置郡县;迁入人口。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原因: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影响: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农业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劳动、私田开拓
A
提倡节俭、互爱互利,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
B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礼治”
法家
C
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道家
D
主张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墨家
关键词:
夏商周的更替
青铜器与甲骨文
动荡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百家争鸣
时间
郡级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108郡、国
A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B
北朝贾思勰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
C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
D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有文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有学者指出,张之洞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