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历史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图古人类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在中国出现这一生活状况最早的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距今10000 年左右,长江中下游出现了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的农作物。这一农作物是( )
A.稻B.粟C.黍D.栗
3.《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曾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 )
A.艰苦奋斗的精神B.无私奉献的精神C.爱国主义的精神D.民族主义的精神
4.《尚书》中有“尧让舜”“舜让禹”的记载。文献反映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实行(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下图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或历史时期变迁示意图。空白框中应分别填( )
A.商朝 东周B.战国 西周C.商朝 战国D.战国东周
6.“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分封制( )
A.避免了分裂割据B.开始于东周时期C.以分封同姓为主D.使周公成为皇帝
7.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工具的制造突出表现为( )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铸造D.铁器冶炼
8.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甲骨文出现在我国( )
A.夏朝B.商朝C.周朝D.汉朝
9.下表是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找出大大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内容编号( )
A.①B.⑦C.⑤D.⑥
10.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一年是( )
A.公元230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221年D.公元前221年
11.2021年,中国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没有金银铜锡。这个墓的主人是西汉皇帝( )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光武帝
12.看下图表,指出西汉统治者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崇尊儒术”B.实施“推恩令”C.盐铁专卖D.北击匈奴
13.公元前207 年,秦朝灭亡。其根本原因是( )
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秦的暴政D.统一度量衡
14.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于是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楚汉之争D.光武中兴
15.“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中外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加强C.大一统局面形成D.军阀割据出现
16.汉武帝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在长安兴办( )
A.大学B.私学C.佛学D.太学
17.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是在( )
A.西汉时期B.西周时期C.东汉时期D.东周时期
18.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B.《史记》C.《诗经》D.《春秋》
19.佛教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宗教。它发源于( )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中国东汉
20.220年,汉献帝被废掉,魏国建立。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B.司马炎C.司马睿D.曹丕
21.在东晋,社会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历史现象。这说明( )
A.北方人口南迁B.南方社会动荡C.北方长期战乱D.南方经济开发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 )
A.西魏B.东晋C.北魏D.西晋
23.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建康是今天( )
A.陕西西安B.河南洛阳C.江苏南京D.湖北荆州
24.圆周率是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顾恺之B.祖冲之C.贾思勰D.王羲之
二、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右图历史人物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概括其治国思想。
材料二:如下图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其中在中央掌管军务的是哪一机构?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是哪一年修建的什么水利工程图?它是谁主持修建的?对成都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是什么形势图?什么战役为它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其中蜀国是谁建立的?吴国加强与东南海岛联系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通西域的结果,使广大的西域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族人民加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交融,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汪高鑫《汉代的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建立于哪一年? 定都在哪里?西域主要指今天我国哪个地区?为“通西域”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的人是谁?结合史实说明“汉通西域的结果,使广大的西域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一少数民族,在谁领导下,通过改革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概括他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A
解析:
3.答案:B
解析: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故选:B。
4.答案:A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所以答案是A。
5.答案:C
解析:
6.答案:C
解析:A.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选项说法本身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而不是东周时期,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根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并结合新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D.周公并没有成为皇帝,选项说法本身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7.答案:C
解析:夏、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工艺十分精湛,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被称为“青铜时代”,C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B
解析:A.夏朝的文字还没有被发现,故A错误;B.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故B正确;C.周朝的文字是金文,故C错误;D.汉朝的文字是小篆,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所以答案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A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选A。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D
解析:A.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但他没有建立魏国,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司马炎是晋朝的建立者,他没有建立魏国,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司马睿是东晋的建立者,他没有建立魏国,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220年,汉献帝被废掉,曹丕建立魏国,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D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西晋初年,晋武帝大举伐吴,吴国灭亡。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了全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无为而治。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太尉。
26.答案:(1)公元前256年,都江堰。李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刘备;吴国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解析:(1)根据图一可知是,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时期修建的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根据图二涉及的信息“魏、蜀、吴”可知是三国时期的形势图,赤壁之战为它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吴国孙权派派卫温到达夷洲。
27.答案:(1)公元前20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疆,张骞。公元前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 国,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鲜卑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为汉族社会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
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
⑦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评结束后,监测员将答题卡收回,《史记》记载,下表是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