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整理与归纳(5)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整理与归纳(5)教案,共5页。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第六章 溶解现象复习年级:九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溶液的知识重要而经典,许多教师开过相关的公开课。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有效而有所创新呢?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后发现,本节知识是溶液相关知识,贴近生活。而且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便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遵循“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我用无土栽培营养液为背景,引导学生品味当今先进的技术,通过真实情景配制“莫拉德”溶液、解决“神奇溶剂”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变化情况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溶液专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何利用溶液专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教学重、难点】如何利用溶液专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我在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注重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以引导为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了观察、思考、交流、探究、表述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对于这堂课,本人感触如下:一、成功之处1、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实用性学科。课堂上同学们有话可说,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高昂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互动轻松而愉快,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效果良好。 2、打破常规的复习模式 本节课打破常规复习模式,拒绝炒旧饭。用无土栽培营养液为背景,引导学生品味当今先进的技术,同时精心设计题组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 缺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受时间限制,在题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设计思考的空间少,解题过程中即时产生的新问题资源没能很好利用,为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在重点知识交流环节挖掘的不够深刻,这是本堂课的一些遗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展示] [思考]将植物移栽到水溶液中,不仅美观,还能提高植物质量,但没有土这些植物为什么长势喜人呢?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生1]能无土栽培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进新课[学生活动]阅读九年级下册课本P14拓展视野-无土栽培[思考]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番茄营养液的成份是什么? 该营养液是纯净物吗?为什么?其中硝酸钾晶体(KNO3)溶质质量分数为4.04%的含义是什么?3、像这样的营养液有什么特点呢?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识交流讨论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无土栽培营养液其实就是我们学习的溶液。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精心设计题组提升解题能力例题1:现帮老师配制一瓶“莫拉德”营养液110g?(配方:硫酸镁31克;磷酸二氢铵28克;硝酸钾41克;以上物质加到1公斤水中。)(1)请思考如何配制该营养液?请写出你的方法: (2)配制该营养液的步骤?在此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哪些?(3)该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2.(7分)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有机物,如秸秆、蔗渣等。(2)闽籍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①“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_______。②某次生产需用到100 kg“神奇溶剂”。现仪川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③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写一点)。根据现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神奇溶剂”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炒旧饭的复习模式,直接不更学生任何提示,让其通过解答题组相应问题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溶液的组成,并从定量的角度表示溶液组成。巡视课堂,指导并发现学生问题巡视学生活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选取典型错误投影,及时解决课堂新生成问题。例如学生解答第3题上,暴露了非常多问题,有的是课前我已经预设的,但也有非常大新生产的问题。我发现了学生典型的错误:学生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概念模糊,所以只是是定性的角度分析溶液的组成,而没有转化成定量的角度,所以根本没有求出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进而没有办法完成“莫拉德”溶液的配制。 积极努力完成各题发现学生问题,通过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上面题组的复习,给学生提供构建知识网络的抓手。告诉学生从下面三方面入手溶液的特征、 溶液的组成、溶液的配制。积极努力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对整章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3.(12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开展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2]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2)先把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推进烧瓶中,一会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小明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4.(14分)研究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方案二: [实验装置] 如图2(三颈瓶内集满CO2气体;装药品后的注射器B的活塞用夹子固定)。[实验步骤] 按以下步骤完成实验,通过相对压强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强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3。 i.将注射器A内的NaOH溶液注入瓶中,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 i i.取下夹子,将注射器B内的盐酸注入瓶中,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 ⅲ.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都用夹子固定,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 (4)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为缩短①④中反应的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导致⑤→⑥压强变化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7)步骤ⅲ结束后瓶内压强比注入NaOH溶液前小,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8)请结合图3信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相应题组练习通过整合2019年福建质量检测题,设计成题组的形式呈现,提高题目的综合性。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的变化情况,题3和题4相辅相成,通过图表准确解决难点,用实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回顾溶液的组成解决该题的难点,通过设计题组,解决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提示有关溶液知识的考查,年年考。最主要的形式是: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概念及与温度关系、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和结晶方法相结合。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溶液的组成不是两种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要考虑是否全部溶解,判断是否全部溶解就要用到溶解度,溶解度一般以溶解度曲线形式给出。聆听,回忆,知识再现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知识在中考中的考点布置作业[投影相关作业]配制一瓶0.09%的生理盐水100g,该如何操作?记录,整理课外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第六章 溶解现象复习年级:九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溶液的知识重要而经典,许多教师开过相关的公开课。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有效而有所创新呢?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后发现,本节知识是溶液相关知识,贴近生活。而且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便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遵循“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我用无土栽培营养液为背景,引导学生品味当今先进的技术,通过真实情景配制“莫拉德”溶液、解决“神奇溶剂”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变化情况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溶液专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何利用溶液专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教学重、难点】如何利用溶液专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我在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注重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以引导为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了观察、思考、交流、探究、表述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对于这堂课,本人感触如下:一、成功之处1、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实用性学科。课堂上同学们有话可说,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高昂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互动轻松而愉快,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效果良好。 2、打破常规的复习模式 本节课打破常规复习模式,拒绝炒旧饭。用无土栽培营养液为背景,引导学生品味当今先进的技术,同时精心设计题组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 缺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受时间限制,在题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设计思考的空间少,解题过程中即时产生的新问题资源没能很好利用,为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在重点知识交流环节挖掘的不够深刻,这是本堂课的一些遗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展示] [思考]将植物移栽到水溶液中,不仅美观,还能提高植物质量,但没有土这些植物为什么长势喜人呢?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生1]能无土栽培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进新课[学生活动]阅读九年级下册课本P14拓展视野-无土栽培[思考]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番茄营养液的成份是什么? 该营养液是纯净物吗?为什么?其中硝酸钾晶体(KNO3)溶质质量分数为4.04%的含义是什么?3、像这样的营养液有什么特点呢?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识交流讨论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无土栽培营养液其实就是我们学习的溶液。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精心设计题组提升解题能力例题1:现帮老师配制一瓶“莫拉德”营养液110g?(配方:硫酸镁31克;磷酸二氢铵28克;硝酸钾41克;以上物质加到1公斤水中。)(1)请思考如何配制该营养液?请写出你的方法: (2)配制该营养液的步骤?在此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哪些?(3)该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2.(7分)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有机物,如秸秆、蔗渣等。(2)闽籍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①“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_______。②某次生产需用到100 kg“神奇溶剂”。现仪川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③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写一点)。根据现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神奇溶剂”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炒旧饭的复习模式,直接不更学生任何提示,让其通过解答题组相应问题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溶液的组成,并从定量的角度表示溶液组成。巡视课堂,指导并发现学生问题巡视学生活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选取典型错误投影,及时解决课堂新生成问题。例如学生解答第3题上,暴露了非常多问题,有的是课前我已经预设的,但也有非常大新生产的问题。我发现了学生典型的错误:学生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概念模糊,所以只是是定性的角度分析溶液的组成,而没有转化成定量的角度,所以根本没有求出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进而没有办法完成“莫拉德”溶液的配制。 积极努力完成各题发现学生问题,通过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上面题组的复习,给学生提供构建知识网络的抓手。告诉学生从下面三方面入手溶液的特征、 溶液的组成、溶液的配制。积极努力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对整章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3.(12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开展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2]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2)先把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推进烧瓶中,一会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小明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4.(14分)研究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探究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方案二: [实验装置] 如图2(三颈瓶内集满CO2气体;装药品后的注射器B的活塞用夹子固定)。[实验步骤] 按以下步骤完成实验,通过相对压强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强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3。 i.将注射器A内的NaOH溶液注入瓶中,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 i i.取下夹子,将注射器B内的盐酸注入瓶中,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 ⅲ.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都用夹子固定,测量压强直至不再改变。 (4)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为缩短①④中反应的时间,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导致⑤→⑥压强变化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7)步骤ⅲ结束后瓶内压强比注入NaOH溶液前小,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8)请结合图3信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相应题组练习通过整合2019年福建质量检测题,设计成题组的形式呈现,提高题目的综合性。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的变化情况,题3和题4相辅相成,通过图表准确解决难点,用实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回顾溶液的组成解决该题的难点,通过设计题组,解决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提示有关溶液知识的考查,年年考。最主要的形式是: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概念及与温度关系、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和结晶方法相结合。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溶液的组成不是两种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要考虑是否全部溶解,判断是否全部溶解就要用到溶解度,溶解度一般以溶解度曲线形式给出。聆听,回忆,知识再现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知识在中考中的考点布置作业[投影相关作业]配制一瓶0.09%的生理盐水100g,该如何操作?记录,整理课外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