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人教鄂教版四下【核心素养目标】4.13《太阳和月球》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人教鄂教版四下【新课标】4.14《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人教鄂教版四下【新课标】5.15《会变的影子》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人教鄂教版四下【新课标】6.17《认识简易计时器》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人教鄂教版四下【新课标】6.18《制作日晷》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6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6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阳光下的影子
单元
5
学科
科学
年级
4
教材分析
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阳光下,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影子的变化需要实地测量,从测量数据的分析中寻找规律。实地观察的离不开周密计划。教材首先安排观测计划的制定活动。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实地测量,测量什么,从教材的插图上可以分析出来,包括画影子长度、标明影子时间和方向等。最后整理观测数据,寻照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拓展与应用部分,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影子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科学思维
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科学探索
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责任态度
认识到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知道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
重点
(1)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2)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3)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难点
(1)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探究影子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2)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每天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我们不仅看到身边的一切,还能看到阳光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美丽的影子。(展示图片)
你注意过旗杆和它的影子吗?旗杆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影子?
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欣赏影子图片
光
有时长,有时短
创设情境,与上节课知识衔接
诊测学生对影子变化的了解情况
讲授新课
一、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一)制订观测计划
1、观测和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2、选择什么样的地点进行观测?
3、怎样进行观测和记录?
教师提示:
为了方便读数,可以在记录单上画一些同心圆。再标注好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二)观测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提示:每次观测时,记录单的方向和位置不能改变。
1、我们怎样确定观测方向?纸板放到哪?
明确:
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地上。也可以用指南针确定方位。
方向口诀:
面向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2、阻挡物放在哪儿?
明确:
垂直放在纸板的中心。遮挡物长度要适中。即遮挡物的影子最长时,影子都能完全落在同心圆范围内或者完全落在平板上,不能超出纸板。
建议用橡皮泥固定小短杆,比较牢固,不易被风刮到。
3、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持续观测多长时间?
教师建议:
每个课间观测一次(或每隔一小时观测一次)。持续到放学或太阳落山。
4、每隔一段时间要观察和记录哪些内容?
5、视频小结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
(三)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
1、以组为单位,收集观察记录信息,检查记录信息是否完整?
2、按照影子观测信息统计表,再次整理观测信息。
3、这是某组同学通过认真持续的观察与记录所测得的数据,请画出柱状图。
柱状图是整理信息的方法之一,能直观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制作柱状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
4、讨论:
①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②什么时候影子最长?
③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明确:
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例如,
太阳方向变化:动→偏南→西
影子方向变化:西→偏北→东
二、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
古人利用影子规律制造了哪些测量仪器?
点拨:
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影子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体,冬天的影子长,夏天的影子短。经过长期的观测,人们发现影子的长度能够标志季节的更替,于是发明了圭表。
圭表:利用正午时表的影子长短推算节气和一年时间的仪器。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发现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并且想到利用它来计时,于是发明了日晷。
日晷:利用晷针影子位置的变化计量时间的仪器。
古人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正方案。
正方案:用于测定方向的仪器。
三、作业布置
请学生课后搜集并阅读关于日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晷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A4记录纸、板夹尺、笔、直尺、遮挡物(彩笔或小圆柱等)
选择开阔无遮挡的空地上观测,确保阳光能照射到被观测的物体上。
画同心圆,标出方向
可以用指南针确定方位或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位
垂直放在纸板的中心
每隔一一节课或一小时观测记录一次
影子的位置和长短,观察的时间。
观看视频
交流观察信息
按表格整理信息
画柱状图
注意时间坐标是以整点为标记的,要对记录的数据进行选择。
分析柱状图,讨论交流问题
圭表、日晷、正方案
阅读资料
根据影子的形成条件选择材料和工具
会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
会制作测量仪器
会确定实地观测方向
会摆放遮挡物,知道遮挡物要有适宜的高度
坚持观测记录一天中阳关下影子的变化
知道记录内容
总结观测方法与过程
整理观测信息,会画柱状图,从柱状图分析影子的变化规律。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知道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
为制作日晷做准备
课堂练习
1.古人利用正午时影子长短推算节气和一年时间的仪器是( )
A.日晷 B.正方案 C.圭表
2.小明用指南针辨别旗杆的影子在东南方,此时太阳应该在(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方
3.在阳光下,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按( )的规律变化的。
A.长一短一长 B.短一长一短 C.长-短一短
4.阳光下,影子的方向由( )决定。
A.太阳的位置 B.物体的高矮 C.物体的大小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认识到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知道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8 制作日晷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制定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和工具,按照设计图制作日晷,测试日晷,改进日晷,展示日晷,单元回顾,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5 会变的影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制造不同的影子,给同一个物体制造不同影子,无影灯,制造手影,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4 月相的变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月相的变化,月相排序,找规律,月相变化原因,农历和月相,作业布置, 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