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17《云量和雨量》教案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400201/0-17090031134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17《云量和雨量》教案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400201/0-170900311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下册17 云量和雨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下册17 云量和雨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观测天气》是由《观测气温》、《云量和雨量》、《风力和风向》和《天气与气候》四课组成。从构成和逻辑关系来看,这四课按照了“由分到总”的结构安排。本单元,也是本课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带领孩子从低年级时观察和定性描述天气的变化,过渡到要对天气要素学会定量的观测,帮助孩子从天气的角度观察生活,发现天气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好得安排自己的生活。
本课按照这条主线分成“云量”和“雨量”两个学习板块,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视频资料阅读,了解划分云量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和雨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了解雨量器测量原理,并会借助雨量器来测量雨量;
第四个环节:了解气象学上如何划分雨量的大小,并对某一地区一段时间的降雨情况进行统计;
第五个环节:讨论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会描述天气,这是从现象出发,但没有定量观测。而本课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定量观测的初步观念。虽然是定量观测,但还是要基于对云和雨本身的观察,充分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
会做雨量器,并且会借助雨量器来测量雨量。
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降雨的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认识到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云“量”和雨“量”。
难点:了解雨量器测量原理并借助雨量器测量雨量。
【教学准备】
1. 云量学习单14张,彩笔14支
2. 自制雨量器14个,降水模拟装置2个,雨量统计学习单14张。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云“量”
出示三张天空的照片,观察照片上都有什么?
学生观察到云有多少,追问:你是怎么判断出哪个多,哪个少的?
其实,可以把云和整个天空比(播放动画,让云“动”起来),学生再次描述云在照片中占据的多少。
科学上把云的多少叫云量(板书:云量)。视频介绍气象学上观测云量的方法。
【设计意图】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孩子知道云有多少和颜色的不同,但未必会把云和气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老师要帮助孩子建立起云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要素的观念。而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出发,利用可以动起来的“云”,让孩子自己发现、探索和理解测量云量的方法和背后的原理,成为会思考和会解决问题的人。
二、过渡:云量和下雨的联系
1. 观察并描述现在西安天空中的云量。(学生活动)
2. 假如云越来越多,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这两幅图,哪种情况可能会下雨?
【设计意图】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能力,如何精准的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至关重要。学生在活动中利用所学方法观察描述云量和判断天气,这是将在定性观察中的观察变成自己“探索”得到的天气规律。然后再讨论可能下雨的情况,建立起云量和雨量间的联系。
三、认识雨“量”
1. 利用自制降雨装置模拟两个地区降雨。比较地区一还是地区二的雨大?
2. 学生回答:听声音,看水花
3. 这样的方法不够准确。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的大小?
4.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5. 老师提取、肯定学生的方法:用两个一样杯子,接相同时间,比较两个杯子里哪个水高?
6.(播放scratch动画)我们无法把所有雨水都搜集起来测量,(继续播放scratch动画)但是如果放一个杯子接雨水,你发现什么?
6. 学生回答:外面的雨水和杯子里的雨水是一样高的。明确量杯子里雨水的高度就可以判断雨下的大小。
7. 追问那胖瘦不一样的杯子可以么?(放scratch动画)
8. 小结:只要杯子上下一样,不论胖瘦,都可以看高度来判断雨的大小!这种专门的工具就叫雨量器。(板书:雨量)
【设计意图】学生从小就会从他们的感官观察和判断降雨的情况:大雨、中雨、小雨。但这种使用感官判断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使用雨量器这一工具。所以在用雨量器测量雨量前,我们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明确即将使用的雨量器的重要性。通过scratch动画可以生动又直接帮助孩子们了解雨量器测量的工作原理,从而降低孩子们的理解难度。
9. 展示用矿泉水瓶做成的简易雨量器,小组分工合作测量比较出地区一和地区二的雨量。
10. 学生汇报测量比较结果。
【设计意图】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在课堂上减少了学生制作雨量器的过程,给孩子课前做好的雨量器。虽然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乐趣,但相比知道如何制作雨量器和具体测量结果相比,知道雨量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更加重要。
11. 介绍天气预报中24小时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板书降雨强度柱状图)
12. 对照柱状图,统计西安半个月的降雨情况么。
【设计意图】连续观察一个地区半个月来的降水情况,并要求用柱状图来分析,帮助学生开始建立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意识到人们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期观察和连续记录的基础上的。
四、下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 下雨好还是不好?
2. 洪水、干旱这两种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设计意图】下雨到底好不好,学生一定会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教师要学生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帮助孩子从天气的角度观察生活,发现天气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好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再借助视频了解两种恶劣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加有冲击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云量和雨量,还用简单的方法观测云量和雨量,希望你们学着用云量和雨量来观察和描述天气!下课!
板书设计
《云量和雨量》教学反思
这是苏教版新教材面向全国老师的一次培训展示课,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这样的大规模现场这作展示。机会非常宝贵,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花了很多心思磨课、试上。尽管看起来准备得很充分,但在正式的展示上还是暴露很多的问题,值得自己不断反思和进步的:
1. 在正式上课前,我试图通过沟通来建立和学生们之间的亲切感和熟悉度,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比如请学生给初次来到西安的我推荐一些景点,在他们热情的介绍下询问“什么样的天气去参观会比较好”,再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是晴天或者多云呢?”,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课的研究主题。但紧张的我跳过了这个过程,问完推荐景点后就生硬地导入课题。此次的课前沟通顿时丧失了应有的意义,既没有调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也让学生对这场对话一头雾水。我的教学心态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需要继续磨砺的。
2. 在本课中,“云量”和“雨量”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很容易理解的,相比于具体测得某地区的云量或雨量的具体结果而言,我更希望孩子们了解和理解测量“云量”和“雨量器”的方法以及背后的原理。但在处理这两个环节的过程中,尤其是“雨量器”工作原理环节,显得有些仓促。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反应,自顾自进行灌输了。究其原因,我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对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存在恐惧心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学生暴露的前概念充分了解总结,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充分反思体会,这样才能自如应对各种情况,更好得完成教学设计。
3. 忽略学生的精彩发言。有个孩子在回答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时说,有次下大暴雨影响他旅行的航班,夸张和遗憾的语气引来同学和在场老师们的哈哈大笑。这个精彩的发言是降雨对人们生活不好方面的很好体现,但我没有及时回应,这也变成我的一大遗憾。这种教学机智是很难一日建成,但我一定会更努力学习其他优秀的课例,学习优秀的老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与反馈。
4. 本课也不乏一些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自制的降雨装置来模拟降雨。在以往的常规课堂上,我们通常用洒水壶来模拟下雨。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情境,我们教研组共同设计和制作了这套模拟降水装置,在水泵的作用下,降雨源源不断。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而且在测量时乐于体验和探究。有了这套装置,既可以避免上课当天天气问题带来的尴尬,又解决了洒水壶下雨短暂性和不均匀性的缺陷。
蛋壳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教学,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这次的展示课对我而言,是检测,也是考验。我将在前进的路上用努力打破教学的蛋壳,聆听成长的拔节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17 云量和雨量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云量的划分,云量和雨量的关系,雨量与降水强度,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雨与生产,课堂练习,拓展提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16 测量气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三年级下册12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