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2019)科学三年级下4.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教版(2019)科学三年级下4.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第1页
    苏教版(2019)科学三年级下4.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科学三年级下册12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12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及反思,共5页。

    课题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3.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科学态度:
    1.能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观察与分析。
    2.能基于身边材料的生活经验,对常见材料有感性认识。
    重点
    知道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难点
    能利用实验比较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给妈妈做的小桌子,妈妈给我做的布裙子,我给洋娃娃折的纸扇子,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小结:
    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轮船到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
    2、你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
    3、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提示】
    回答:桌子——木材,布裙子——棉布,纸扇子——纸
    回答:石子、水泥、木材、钢筋、玻璃、大理石等
    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料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
    一、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分析一下,下面这组材料来自哪里?
    小结:
    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属于天然材料。
    2、在常见的材料中,与天然材料相对的是人造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提示】
    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3、结合图片,说说纸、玻璃、塑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提示】
    ①人们把树木等木质天然材料加工成木质纤维,再经过浆化等一系列处理制造出纸。
    ②玻璃是沙粒与其它矿物质反应制造出来的。
    ③塑料的加工来源是石油这种天然材料。人们炼化石油,产生许多不同的产品。塑料就是由其中的某些产品进行再加工得到的。
    4、如何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示】
    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不是有没有人的参与, 而是有没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出现,如果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二、比较棉花和腈纶棉
    导入:
    棉花和腈纶棉比较相似,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棉花和腈纶棉的特点吧。播放视频。
    怎么比较棉花和腈纶棉的相似处和不同点?
    (一)实验一:“感官总动员”,直接对比棉花与腈纶棉。
    1、要求
    (1)用眼睛看:颜色
    (2)用鼻子闻:气味
    (3)用手摸:软硬
    2、注意:不能用舌头尝
    3、棉花和腈纶棉感官观察比较记录表
    感官观察
    棉花
    腈纶棉
    看一看
    闻一闻
    摸一摸
    (二)实验二:如果把棉花和腈纶棉放进水中会怎么样?
    【提示】
    棉花吸水性强,腈纶棉吸水性弱。
    (三)实验三:烧一烧
    1、观看视频,注意观察棉花和腈纶棉点燃后的变化。(播放视频)认真听,然后模仿实验。
    2、我们也来动手做一做。
    (1)工具与材料:
    火柴、玻璃器皿、烧杯、棉花、腈纶棉
    (2)操作过程与要求
    ①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入玻璃器皿中。
    ②用火柴点燃,把燃烧的火柴放进烧杯中。
    ③注意观察火焰的颜色、大小。
    ④观察产生的烟的大小、颜色。
    ⑤闻一闻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味。
    ⑥观察灰烬的颜色、形状。
    ⑥用手按按灰烬会发生什么变化。
    (3)温馨提示
    ①点燃后,用过的火柴放在小烧杯里。
    ②观察时不能离火焰太近 。
    ③灰烬完全熄灭,冷却后再闻和按 。
    (4)填写观察记录
    (四)实验四:
    如果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到自己的手背上,会有什么感觉?
    【提示】
    棉花和腈纶棉保暖性都好。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棉花和腈纶棉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提示】
    ★弹性较好
    ★蓬松性好
    ★保暖性好
    ★手感柔软
    三、讨论
    1、阅读小资料
    从标签可以看出,这件衣服主要有什么材料构成?各占多大比例?
    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没有天然材料作为基础,人造材料是不会存在的,因为人造材料是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成的。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国策。
    3、为什么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提示】
    天然材料资源越来越少;人造材料的性能优越;天然材料性能不够好,等等。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
    .物品是由材料组成的。( )
    2.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是有没有人的参与。( )
    3.玻璃、羊毛、桌子都是天然材料。( )
    4.塑料是由石油加工提炼而成的。( )
    5.建造房子的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
    6.棉花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 )
    五、拓展提高:小资料
    六、作业布置
    比较木板与复合板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点。
    分析交流:都来自大自然。
    阅读教材回答
    依次述说
    交流
    看视频
    听要求
    比较,填表
    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观看视频
    准备工具与材料
    实验操作与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并交流
    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到手背上
    总结交流
    阅读回答: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 60%棉,40%聚酯纤维”,说明该衣服面料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
    回答交流
    讨论
    独立完成
    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
    明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了解人造材料是怎么造成。
    学会运用感官直接比较事物特点
    了解棉花和腈纶棉的吸水性特点
    用燃烧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棉花和腈纶棉特点
    了解棉花和腈纶棉的保暖性能
    归纳棉花和腈纶棉的共性
    树立环保意识
    课堂检测
    系统整理“活动手册”任务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在科学探究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7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7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拓展活动谈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7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7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下册10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下册10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获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 难 点,器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