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习题
展开1.[2023·福建福州八县高一下期中]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
A.已形成成熟的商业网络B.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
C.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D.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2.[2023·安徽芜湖高一下期中]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过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记载表明( )
A.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
C.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D.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
3.[2023·山西高一下3月联考]“在帝国阿斯基亚王朝时期,廷巴克图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享有‘尼日尔河畔的明珠’和‘撒哈拉以南的利物浦’等美誉。”材料中的“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B.桑海帝国
C.巴比伦王国D.印加帝国
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下期末]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西方文明助推了非洲进步
B.非洲侧重和亚洲经济往来
C.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
D.非洲国家的内部缺乏交往
5.[2023·山东聊城高一下期末]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它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这主要表明,当时摩加迪沙( )
A.商品贸易发达B.交通四通八达
C.城市功能完善D.建筑风格独特
6.[2023·广东高一下5月调研]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共有三组建筑。如图是其中建于4世纪的石塔,石块中没有使用灰浆。该遗址反映了南部非洲( )
A.建筑物全部是石料B.注重借鉴外来建筑经验
C.曾经拥有高度文明D.影响了整个非洲的发展
7.[2023·广东金太阳高一下期中]20世纪的考古学家发现,乌干达西部的铁器时代遗址同津巴布韦的铁器时代遗址的相似处非常惊人,这不仅仅是一种偶合,而且可以说(两地的古代文化)是在同一个树干上长出来的。导致两地古代遗址惊人相似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B.阿拉伯人的传教活动
C.欧洲国家的殖民侵略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8.[2023·福建福州高一下期中]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骆驼商队穿越撒哈拉沙漠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此举有利于( )
A.争夺东非霸主地位B.提升国家和王室威望
C.控制环印度洋贸易D.延缓伊斯兰文化传播
9.[2023·山东潍坊高一下期中]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
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
10.[2023·山西高一下5月联考]印加人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一些和欧亚大陆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 )
A.多元性与统一性B.多源性与融合性
C.独立性与相似性D.共时性与扩展性
11.[2023·广东佛山高一下期末]16世纪,阿兹特克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这一做法旨在( )
A.清除污泥净化水质B.疏通河道方便交通
C.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为制陶业提供原料
12.[2023·山东济宁高一下期中]据史料记载:美洲拥有其他大陆没有的特殊农作物,如马铃薯、玉米、花生、番茄等。手工业有陶器、武器制造和农业工具加工。贸易物品包括棉布、蜂蜜和奴隶等。由此可知,与古代非洲文明相比,古代美洲( )
A.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立性
B.对外贸易扮演了重要角色
C.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
D.因自然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
13.[2023·山东德州高一下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二 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三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14世纪摩加迪沙的经济状况。(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难以接近”的认识。(6分)
14.[2023·湖南108校高一下期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印加帝国的金属冶炼业达到了美洲同时期其他文明不曾达到的高度,印加人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等的冶炼,还有能力冶炼合金,印加人对黄金的推崇和大量使用,使得印加帝国也被欧洲人称为“黄金帝国”。印加帝国的农业水平和阿兹特克文明相似,都拥有发达的灌溉系统,但主粮为马铃薯和藜麦。另外,印加帝国拥有更加丰富的畜牧业,羊和骆马被大量饲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手工产品来源。印加帝国商品经济落后,虽然有对外贸易活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某种形式的货币,以及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但整体看来并不普遍,大多数家庭始终采取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历史读本(世界史)》
材料二 到15~16世纪之交,美洲等地的文明与欧亚和北非相比,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们的政治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主要依靠少数有能力的统治者和军事力量来维持松散的联合,远未形成共同的心理和文化认同。虽然美洲印第安人在相当多的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比如阿兹特克的城市建设,玛雅人的数学和天文学,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比如,全体印第安人都不会使用铁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这大大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他们虽然也知道轮子,却只把它作为玩具,交通运输除了使用少数畜力外,就靠人力扛运了。印加人则没有成熟的文字,还处于结绳记事的阶段。——摘编自周巩固《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加文明的经济发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美洲文明发展滞缓的原因。(8分)
课时作业(五) 古代非洲与美洲
1.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东非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说明其经济结构多元化,故选C项;“阿拉伯商人从印度……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只能说明存在商业网络,不能判断是否成熟,排除A项;“直接联系”说法错误,古代东非国家通过阿拉伯商人与中国建立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科技水平的对比,不能得出“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据材料可知,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非交流,没有直接涉及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非交流历史悠久,无法得出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排除B项;古代中非交流既有官方贸易又有民间贸易,且材料只体现了汉朝和明朝统治者的使者与非洲有交流,“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据材料“廷巴克图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享有‘尼日尔河畔的明珠’和‘撒哈拉以南的利物浦’等美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廷巴克图是桑海帝国的重要城市,故选B项;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但其版图不包括撒哈拉以南地区,排除A项;巴比伦王国主要区域范围在西亚,并未扩展至撒哈拉以南地区,排除C项;印加帝国属于美洲大陆而非西非,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据材料“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可知,东非沿海城市此时比较繁荣,故选C项;据材料“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可知,在西方文明到来之前东非沿岸就已经有所发展,排除A项;据材料仅可知当时东非沿海商业城市与亚洲有所往来,无法判断非洲是否侧重与亚洲的经济往来,排除B项;材料当中未提及非洲内部之间的联系,无法判断是否缺乏交往,排除D项。
答案:C
5.解析:据材料“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可知,摩加迪沙出口较多,对外贸易发达,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摩加迪沙靠近东非海岸,对外贸易发达,而材料旨在说明摩加迪沙的贸易状况,未涉及交通,排除B项;城市功能包括城市的经济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等,材料只介绍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故无法体现完善的说法,排除C项;材料旨在介绍摩加迪沙的经济状况,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答案:A
6.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对石头城的介绍,大津巴布韦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超,体现了南部非洲文明的辉煌,故选C项;根据材料内容不能推断出建筑物全部为石料,排除A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古津巴布韦国家借鉴外来建筑经验,排除B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南部非洲文明与非洲其他地区文明的关系,D项是对材料的夸大,排除D项。
答案:C
7.解析:乌干达和津巴布韦古代居民的主体都是班图人的后裔,其古代文明的相似性与班图人的迁徙有密切关系,故选A项;津巴布韦古代文明与古代伊斯兰文明具有明显差异,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所述“铁器时代”的时间不符,故排除;乌干达西部和津巴布韦受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不大,故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骆驼商队穿越撒哈拉沙漠前往麦加,使得马里帝国名扬海外,扩大了马里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国家和王室的威望,故选B项;马里属于西非国家,材料中的举动可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但是与争夺东非霸主地位无关,排除A项;马里属于西非国家,没有条件控制环印度洋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期,在中央分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并且,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这些做法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述及在中央设立分管宗教事务的大臣,这是巩固集权的措施之一,未述及宗教的地位及作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桑海攻灭马里之后,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其地位如何,排除C项;题干内容仅述及了将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并没有述及对待商业的态度和政策,排除D项。
答案:A
10.解析:据材料信息,印加人是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独立建立起发达的帝国体制,这体现了文明发展的独立性,同时在缺乏对外沟通的前提下,印加帝国的国家制度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政治制度具有相似性,这体现了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相似性,故选C项;“几乎相同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说明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相似性,而不是多元性,排除A项;古代美洲地区与旧大陆之间不存在密切的交流,无法体现融合性,排除B项;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发展的时间并不一致,也不是其他文明在美洲扩展的结果,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据所学中古时期美洲文明可知,捞起淤泥堆积在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是因为淤泥土质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人是为了充分利用淤泥发展农业,排除A项;疏通河道是要把河道淤泥清理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形成浮动园地”可知,这样做是为了发展农业,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洲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使得自身的发展相比旧大陆呈现出独立性的特点,故选A项;古代美洲被大洋阻隔,在新航路开辟前并不被外界所认知,不存在发达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是两个大陆文明发展的相同点,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相比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并未分析导致美洲文明发展独立性的原因,排除D项。
答案:A
13.解析:(1)据材料一“(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得出城市规模宏大;据材料一“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得出手工业发达;据材料一“当地出产的布匹……运销埃及等地”得出商业和对外贸易繁荣。(2)据材料三“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这些沼泽地……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并结合所学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外部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据材料一“当地出产的布匹……运销埃及等地”并结合所学得出该地区并非完全与世隔绝,该地与埃及等地的贸易往来比较频繁;据材料二“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中国”并结合所学得出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
答案:(1)城市规模宏大;手工业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繁荣。(6分)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外部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但该地区并非完全与世隔绝,该地与埃及等地的贸易往来比较频繁,而且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6分)
14.解析:(1)据材料一“印加帝国的金属冶炼业达到了美洲同时期其他文明不曾达到的高度”得出金属冶炼业高度发达;据材料一“印加帝国的农业水平和阿兹特克文明相似,都拥有发达的灌溉系统,但主粮为马铃薯和藜麦”得出灌溉农业发达但作物有限;据材料一“印加帝国拥有更加丰富的畜牧业,羊和骆马被大量饲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手工产品来源”得出畜牧业产品相对丰富;据材料一“印加帝国商品经济落后”得出商业经济发展落后。(2)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出高山高原环境限制;据材料二“它们的政治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主要依靠少数有能力的统治者和军事力量来维持松散的联合,远未形成共同的心理和文化认同”得出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政权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文化认同;根据材料二“虽然美洲印第安人在相当多的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得出科技发展失衡。
答案:(1)特点:金属冶炼业高度发达;灌溉农业发达但作物有限;畜牧业产品相对丰富;商业经济发展落后。(答出3点得6分)
(2)原因:高山高原环境限制;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政权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文化认同,科技发展失衡。(从地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4个方面作答,8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作业,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