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北京市九年级历史中考一轮复习试题(32份)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 (含解析)2024年北京市九年级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 (含解析)2024年北京市九年级历史中考一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4上·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考古学家对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展开考古发掘,遗址中出土大量陶器、骨器、水稻等遗存。这类考古发现还可能出现在(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
2.(2024上·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结合下面图文资料可知我国彩陶文化( )
①反映出旧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状况 ②影响的范围完全集中在黄河流域
③从中原地区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 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24上·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一位同学在研学途中搜集了以下一组考古资料,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A.古人类的进化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D.早期国家诞生
4.(2024上·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砍砸器、石钻、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多种类型。这说明北京人( )
A.能直立行走B.学会使用火
C.会制作并使用工具D.大量使用磨制石器
5.(2024上·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和分析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6.(2024上·北京·九年级统考期末)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万年左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见图)这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此时的北京人( )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人工取火 ③群居生活 ④种植谷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2024上·北京石景山·九年级统考期末)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上述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材料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 )
A.只分布在北方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体现出了阶级分化D.领先世界其他地区
8.(2024上·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二中校联考期末)如图所示的三幅文物图片,由此可说明( )
A.我国养蚕业的起源B.农业生产以养蚕为主
C.南方丝织业的发展D.丝绸是重要贸易商品
9.(2024上·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二中校联考期末)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对这些传说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些说法与考古发现之间相互矛盾,完全不足以凭信
B.将这些发明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加接近于真实
C.证实了这些发明都是炎帝个人的创造
D.当时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的首领
10.(2024上·北京东城·九年级汇文中学校考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以下遗迹说明北京人
①从事农业生产 ②已学会使用火
③使用打制石器 ④学会烧制陶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2023上·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掘是获取考古资料的重要途径。以下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的考古资料是( )
A.北京人复原头像B.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猪纹陶钵
12.(2023上·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二中校联考期中)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的鱼骨图,图中①②应该是( )
A.小麦 长江流域B.粟 长江流域
C.水稻 珠江流域D.水稻 长江流域
13.(2023上·北京朝阳·九年级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考期中)在远古传说中,黄帝能制作衣袭、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铁刀等。这说明( )
A.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B.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C.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D.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14.(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B.大汶口遗址C.半坡遗址D.舞阳贾湖遗
15.(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D.曲辕犁模型
16.(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三幅图片中的考古遗存反映了我国先民( )
A.很早开始进行农业生产B.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种植的农作物多种多样D.已经有较高审美观念
17.(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雪山遗址位于北京西北的军都山上,其一期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红陶和石器,与东北红山文化较接近,也与中原仰韶文化也有相似之处。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北京地区原始文化与周边文化隔绝
B.北京地区原始文化征服周边文化
C.北京地区原始文化被周边文化同化
D.北京地区原始文化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
18.(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北京人遗址中发掘有动物的碎骨。(见图)有考古学家发现骨头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因此认为北京人会制作骨器。也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碎骨是北京人为食用动物而打碎,不能说明是骨器。这表明( )
A.考古学家的观点完全没有依据B.北京人已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C.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不同的解释D.研究远古人类生活要依据文献史料
19.(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表整理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部分考古成果,据此可以研究(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0.(2023·北京大兴·统考二模)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些发现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使用火B.打制石器C.直立行走D.狩猎和采集
二、综合题
21.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材料 侯仁之曾说:“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挥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
周口店累计出土的石器数万件,种类齐全,从距今70万年至1.8万年都有代表性的器物。还留下了大量的曾经使用过火的灰烬,最厚的灰烬层超过6米。上宅遗址的文化遗存第2期年代距今约7000—6500年,为上宅遗存的典型代表,陶器、石器数量多,有石斧、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等用于砸击、研磨的工具。
——摘编自张志国《填补北京史空白的上宅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是研究原始社会的重要证据之一。依据材料,找出能够反映周口店遗址和上宅遗址生产力水平的证据。写出这些证据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
2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补全表格。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2分。填写字母。)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
材料三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的人类生活在距今(2019年)70万—20万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图片所示的是哪种远古人类。这人类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2)请写出居住在图二房屋中的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居住在图三所示的房屋中的是哪一原始居民?
材料二:传说贵尤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勇猛无比。后来,黄帝部落联合另一个部落,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
(3)当时和黄帝一起打败蚩尤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是谁?这一部落首领有什么发明贡献?他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三:传说中是,舜,高曾活动在山西南部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下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4)材料三涉及的人物,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族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后来被哪一制度打破?
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考古
发现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厚达6米的灰烬层
动物化石
分析
结论
北京人大脑容量与现代人一致
北京人已经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北京人已经学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开始饲养家禽和家畜
A
B
C
D
长江流域出土的陶蚕蛹距今约6800—6300年
黄河流域出土的石蚕蛹距今约6000年
辽河流域出土的玉蚕距今5500—5000年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
周口店龙骨山
体貌特征
头部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生产生活
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
相关结论
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10万件石器
大量的动物化石
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遗址名称
部分考古发现
①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
干栏式建筑遗迹;
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②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
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
多达数斗的粟;
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题干“遗址中出土大量陶器、骨器、水稻等遗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还没有农业,排除AB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可知,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后来周围地区也出现彩陶文化,说明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影响,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能够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才能制作陶器,故彩陶烧制技术出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①不符合题意;影响的范围完全集中在黄河流域与题干“江苏、辽宁”不符,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②的A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等资料正是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使用农具和饲养家畜等,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等资料主要反映了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而与古人类的进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等资料与远古神话传说没有直接联系,不能证明古人类的神话信仰和传说故事,排除C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等资料虽然反映了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但并不能证明早期国家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可知,北京人可能会制作工具,C项正确;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北京人会使用火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不是磨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和分析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厚达6米的灰烬层,说明北京人使用并且会保存火种,C项正确;根据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我们可以得出北京人面貌特征和脑容量数据,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容量比现代人小,对应不正确,排除A项;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不能说明其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在新石器时代才出现,对应不正确,排除B项;根据动物化石,不能得出发展原始的畜牧业,只能够证明他们开始猎取动物,对应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采集、狩猎) ,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①③正确,B项正确;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不会种植谷物,②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据题干“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可知,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中国早期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对比,不能说明中国早期文明体现出了阶级分化、领先世界其他地区,排除CD项。故选B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出土的陶蚕蛹、黄河流域出土的石蚕蛹、辽河流域出土的玉蚕及其距今时间,能够反映出我国养蚕业的起源,A项正确;农业生产以养蚕为主,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黄河、辽河都处在北方地区,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丝绸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从炎帝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将这些发明看成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加接近于真实,B项正确;这些说法在考古发现中有的已经得到证实,完全不足以凭信是不准确的,排除A项;炎帝的传说有些仍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排除C项;当时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的首领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灰烬体现出会用火,砍砸器说明是打制石器,B项正确;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朝代,还没有种植农作物,也不会烧制陶器,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作为研究人类起源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考古发掘而来的实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作为研究人类起源的考古资料,A项正确;北京人复原头像属于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真实性较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猪纹陶钵是研究早期农耕生活的一手资料,与题干“人类起源”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图示“半坡居民”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现代考古发现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印证了黄帝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的远古传说,说明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A项正确;考古是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唯一”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传说中有夸张的内容,内容不都是真实的,排除C项;考古发现证实了部分传说,“所有传说”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的遗址是河姆渡遗址,A项正确;大汶口遗址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半坡遗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舞阳贾湖遗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稻谷遗存,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A项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排除A项;想象图不能作为证据,排除C项;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距今约8000年,这说明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人工栽培农作物;裴李岗遗址石墨盘及磨棒说明我国先民会加工农作物;河姆渡遗址骨耜说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共同说明了我国先民很早开始进行农业生产,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我国先民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图片反映我国先民种植水稻、粟,不能说明我国先民种植的农作物多种多样,排除C项;图片只涉及农业生产,不能体现我国先民已经有了审美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与东北红山文化较接近,也与中原仰韶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可见,北京地区原始文化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北京地区原始文化与周边文化有联系,D项正确,排除A项;“征服”一词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同化”一词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骨头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因此认为北京人会制作骨器。也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碎骨是北京人为食用动物而打碎,不能说明是骨器”可知,骨头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对这一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不同的解释,C项正确;考古学家的观点完全没有依据,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北京人已会使用火,但不会保存火种,排除B项;研究远古人类生活要参考文献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与此相关的是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头部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狩猎为生,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今云南元谋县境内,排除A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据考古挖掘,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堆,有的厚达6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学会了控制火的技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北京人使用火,未涉及打制石器,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北京人使用火,未提及直立行走,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北京人使用火,未涉及狩猎和采集,排除D项。故选A项。
21.证据:石器、使用火、陶器。
历史认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还会制作石器;上宅人制作的陶器、石器数量类型多,都反映出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详解】证据:根据材料“周口店累计出土的石器数万件,种类齐全,从距今70万年至1.8万年都有代表性的器物。还留下了大量的曾经使用过火的灰烬,最厚的灰烬层超过6米。上宅遗址的文化遗存第2期年代距今约7000-6500年,为上宅遗存的典型代表,陶器、石器数量多,有石斧、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等用于砸击、研磨的工具”可知,石器、使用火、陶器都是能够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证据。
历史认识:根据以上的证据可知,从这些证据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还会制作石器;上宅人制作的陶器、石器数量类型多,都反映出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22.(1)结论:北京人是直立人;会使用石器;会使用火;以捕食动物为主。
(2)①:B; ②:A。共同点: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建造房屋;制作陶器等。
(3)A:②④;B:①③
【详解】(1)根据材料一“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可得出相关结论:北京人是直立人;根据“10万件石器”可得出结论:会使用石器;根据“大量的动物化石”可得出结论:以捕食动物为主;根据“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可得出结论:会使用火。
(2)根据材料二“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大量的稻谷遗存……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骨耜,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生产用具黑陶等。故①:B;根据材料二“……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多达数斗的粟……陶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半坡遗址。半坡原始聚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生活用具彩陶等。 ②:A。根据材料二“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大量的稻谷遗存……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多达数斗的粟……陶罐等”可得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是: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建造房屋;制作陶器等。
(3)根据材料三“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可以看出,陶寺遗址、良渚遗址都可以看出,大型墓葬、权贵的目的随葬品多、小型墓葬、普通墓葬随葬品少,证明了当时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故B 对应的是①③。根据材料三“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可知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周围的大型水利系统遗迹,反映了该地区的物资和人力资源供给是充足的,也就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较为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故A对应的是②④。
23.(1)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为研究北京人的体格形态及劳动、生活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炎帝;传说时代的炎帝教民耕种、发明陶器、煮盐 、开辟集市、发明医药,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人文始祖”。
(4)禅让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确,会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的发现为研究北京人的体格形态及劳动、生活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二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三所示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多雨潮湿,住干栏式房屋。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为了扩张势力,争夺已开发的地区,不同的部落联盟之间,经常爆发惊心动魄的战争,黄帝和炎帝曾经涿鹿之战中联合打败蚩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传说时代的炎帝教民耕种、发明陶器、煮盐 、开辟集市、发明医药,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人们采取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舜就是通过禅让制做上部落联盟首领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