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 怎样认识力精品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 怎样认识力精品导学案学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基础训练,能力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导航
知识点01 力的概念
1.物理学中是通过力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3.当一个力出现时,必定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C.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D.力的作用不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答案】C。
【解析】A、对于磁体来说,即使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B、一个物体也可能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如课桌对桌面上的多个物体都有支持力的作用,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的作用,故若两个物体接触,但不发生上述关系,也不会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D、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D错误。
知识点02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如: ;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 ;
【即学即练2】图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
C.斧头对木柴的力
D.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
【答案】D。
【解析】A、弓在人的拉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B、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使杠发生形变;C、斧头劈木块时,斧头对木块的力改变了木块的形状;D、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改变了苹果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03 力的三要素
1.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即学即练3】图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
C.斧头对木柴的力
D.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
【答案】D。
【解析】A、弓在人的拉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B、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使杠发生形变;C、斧头劈木块时,斧头对木块的力改变了木块的形状;D、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改变了苹果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03 力作用的相互性
1.两位穿滑轮鞋的同学面对面站着,让甲推乙,并不是只有乙后退,而是两位同学都后退,并且是同时后退;——说明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了。
2.用力拍桌子,手疼,桌子对手施力了;——即手对桌子施力时,桌子也对手施力了。
归纳: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 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学即练3】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由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答案】D。
【解析】A、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小船受力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故B正确;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C正确;
D、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并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
分层提分
【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B.只有力的大小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与是否接触无关,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故C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正确。
故选:D。
2.在下面的叙述中手为受力物体的是( )
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B.用手将排球打出去
C.手将石块举高D.手将铁丝弄弯
【解答】解:A、手击拍桌子,手感到疼,是因为桌子同时也给手一个力的作用,所以手是受力物体,符合题意;
B、用手将排球打出去,手给排球一个力的作用,所以手是施力物体,不符合题意;
C、手将石块举高,手给石块一个力的作用,所以手是施力物体,不符合题意;
D、手将铁丝弄弯,手给铁丝一个力的作用,所以手是施力物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B.用力将饺子皮捏成不同的造型
C.火车受摩擦阻力的作用减速进站
D.体育课上将实心铅球用力推出
【解答】解:
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将饺子皮捏成不同的造型,饺子皮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C、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将实心铅球用力推出,球在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分析可知,选项A、C、D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B是物体形状的改变。
故选:B。
4.图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
C.斧头对木柴的力
D.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
【解答】解:A、弓在人的拉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B、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使杠发生形变;
C、斧头劈木块时,斧头对木块的力改变了木块的形状;
D、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改变了苹果的运动状态。
由此可知,D选项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D。
5.如图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同样方向的力推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点处容易推些B.在B点处容易推些
C.在C点处容易推些D.不能判断
【解答】解: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同样方向的力推门,在A点处容易推些。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下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其中甲、乙两力的主要不同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解答】解:由图知,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中,力的作用点不同,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两车追尾撞击形变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车先撞击白车,白车后撞击乙车
B.白车撞击黑车的力大于黑车撞击白车的力
C.因两车的受力作用点等因素不同,两车形变程度不同
D.黑车撞击白车力的方向和白车撞击黑车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A、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所以两车追尾时同时相撞。故A不正确;
B、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等于乙车撞击甲车的力。故B不正确;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虽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由于两车的受力作用点等因素不同,所以两车形变程度不同。故C正确;
D、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的方向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的方向相反。故D不正确。
故选:C。
8.清明节民间有碰鸡蛋的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荆楚之地(今湖湘)寒食日里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的习俗。哥哥博思和弟弟博学各自取来一只熟鸡蛋,由爸爸来当裁判,一声令下,博思反应迅速,在弟弟还没有反应前,迅速拿自己的鸡蛋碰向弟弟的鸡蛋,弟弟的鸡蛋被碰破,弟弟不服让爸爸做评判,请从物理学角度考虑分析正确的是( )
A.弟弟的鸡蛋对博思的鸡蛋没有作用力
B.博思的鸡蛋对弟弟的鸡蛋作用力更大
C.弟弟的鸡蛋对博思的鸡蛋作用力更大
D.博思的鸡蛋与弟弟的鸡蛋之间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解答】解:
两鸡蛋相碰,两鸡蛋都会受到力的作用,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层提分
【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球时,是球拍与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球拍 ,受力物体是 乒乓球 。
【解答】解:球拍打球时,相互作用的力发生在球和球拍之间,球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时,球对球拍施加反作用力,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球拍,受力物体是乒乓球。
故答案是:球拍;乒乓球。
2.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华使用的钩码重力为G)
(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 有关;
(2)对比 甲丙 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3)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 法。
【解答】解:(1)甲乙两图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大小不同;故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图甲与丙中,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只有力的作用点不同;故对比甲和丙可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3)此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大小;(2)甲丙;(3)控制变量。
3.关于力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力的三要素中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作用效果就相同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则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D.如果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解答】解:
A、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有关,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不同,产生效果不同,故A错误;
B、只有力的三要素中两个要素相同,产生的效果不同,B错误;
C、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产生效果也可以不同,故C错误;
D、如果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前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C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D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解答】解:(1)则材料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所以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F2,即选项C是正确的。
(4)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2)等于;(3)C;(4)D。
课程重点
1.认识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
4.力作用的相互性。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5 宇宙深处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105宇宙深处教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docx、105宇宙深处学生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3 “解剖”原子精品导学案,文件包含103“解剖”原子学生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docx、103“解剖”原子教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子精品学案,文件包含101认识分子教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docx、101认识分子学生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粤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