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2.《 曹刿论战 》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3.下面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攻打) 小信未孚(使信服)
B.必以信(诚信) 战则请从(跟随)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彼竭我盈(穷尽)
D.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望其旗靡(倒下)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公/与之乘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夫大国,难测也(测试)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B.小大之狱(监狱)
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7.下面对《 曹刿论战 》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B.长勺之战说明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和掌握战机,是以弱胜强的重要条件之一。
C.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突出了他的“远谋”。
D.文章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纪传体史书。
8.下列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诚心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诚心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诚心处理。)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忠诚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10.下列句子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齐师败绩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12.曹刿“请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齐国军队进犯了鲁国。
B.鲁庄公统率军队将要迎战。
C.曹刿认为鲁国“肉食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D.鲁国那些居高位的人正在商讨迎敌对策。
13.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4.下列对《 曹刿论战 》有关方面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与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的“远谋”。
B.鲁庄公之“鄙”表现在:给贵族施“小惠”,未遍及百姓,其一“鄙”;对神灵守“小信”,难以使神灵信服,不能得到神灵保佑,其二“鄙”;不察敌情,不识战机,“将鼓”“将驰”,急躁冒进,其三“鄙”;“既克”,而不知“其故”,其四“鄙”。
C.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使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进行战争的基础,“远谋”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远谋”二;深谙“勇气”于决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之道,“远谋”三;预防大国设伏,一切行动从实际情况出发,“远谋”四。
D.鲁国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全靠曹刿远大的政治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鲁庄公则显得平庸无能,毫无闪光之处。
1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B.神弗福也C.下视其辙D.齐师伐我
16.有同学摘录了下面一段关于凤凰山历史简介的语句,但语序错乱,请你帮忙找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他见到这儿人烟稀少、风景秀丽,便在此隐居下来。
②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侄孙文应鳞为躲避元军,携二子历经艰难,几经辗转,来到凤凰山下的岭下村。
③文应鳞便在山顶建一小楼,夕阳斜下,凭楼远眺,见家无炊烟者,便送粮赈济,百姓感激其恩德,称此楼为望烟楼。
④当时正值荒年,人民生活困苦。
⑤700多年来,文氏子孙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成为宝安一大望族。
A.②①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
1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 一项是( )
A.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赐教”是敬 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国别体史书《左传》、欧阳修的《卖油翁》。
二、语言表达
18.素养升华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三、语段阅读
19.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四、综合性学习
【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的论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同学们想到了“智”字。在我国,“智”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智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20.“智”甲骨文,左边即“木制武器”,右边即“矢,弓箭”,中间即“口,谈论”。“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的“智”意为: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智”意为: 。
21.儒家把“智”与“仁”“义”“礼”“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班级举办“‘智’达天下”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阿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C.必以情 情:情况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忠之属也 辍耕之垄上
C.战于长勺 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历史背景是齐鲁长勺之战。
B.曹刿开门见山地指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明他对这次的战斗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熟悉。
C.庄公的无知与曹刿的多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足见其为君昏庸无能。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复活半刀泥
明前茶
①若要跟随半刀泥的传承人老万去淘古瓷片,绝对要早起。早春,凌晨五点半,东方的云彩刚吐出一线深橘红,瓷器早市就开张了。老万守着摊贩将古瓷片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在密集的“哗哗”声中,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忽然,他耳朵上的茸毛竖起,他大喊一声:“停,停一下!”摊贩住手,老万眼疾手快,从一堆瓷片中挑出好几片来。他摊开它们,一一询价。摊贩早就摸准了他的脾气,直接把猛地看上去没啥花样的两片挑出来,递到老万手上:“都晓得你搞半刀泥已经着魔了,还跟我装。这样,480元一片,你要刻出好花样,给我留一个茶盏,我来买。”
②老万露出无奈的笑,付钱,背过身去却一脸愉悦,开始边走边哼唱虞姬的唱词:“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他一边哼唱,一边举起瓷片对着初升的太阳望。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瓷片虽是如冰似玉的青白瓷,看上去一无所饰,但对光一照,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果然有梅枝,有雀鸟,是一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香”的意境。老万说:“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宋瓷,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南宋青白瓷。当年,匠人以刀作笔,在干燥后的素坯上刻画出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条,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有深有浅,再施釉后高温烧成。这种刻法,让青白瓷对光一照,上头刻绘的莲花、竹叶、昆虫和小鸟,都好像纸窗上的投影,既活灵活现,又像浮动在虚空中,好比月光下的幻影。我淘了几百片宋瓷,再也瞒不了人。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按时价给我打了8折,让我买得痛快。”
③我不免好奇:“宋瓷倒出来的声响与众不同?”老万说:“当然。就算与南宋同时代的金,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宋瓷细腻坚牢,倒出来是‘呼呼’声,听音可辨,这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区别。”
④青白釉上的半刀泥工艺,原本早已失传,是老万的师父在20世纪70年代,依靠翻阅史料、捡拾残瓷,一个人悟出门道后慢慢恢复的。这门工艺的难处就是:要让青白瓷发出美玉才有的透光感,利坯要利得极薄,而刻刀要在极薄的坯体上游走雕刻,还要一刀下去,刻出深浅有别的凹面来,考验的不仅是审美与刻工,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这就像初学滑冰的人,上了冰面,越不想栽倒,越是容易趔趄不已。我跟师父初学时,一拿起刻刀来就忍不住喉头咕咚咕咚作响。师父说,一感觉到自己在咽口水,手上的劲儿就有可能使偏了。所以,心无旁骛很重要,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那些线条,刻莲花时能闻到莲香,刻小虫时能感受到触须的弹动,能感受到秋虫的喜怒哀乐。你沉浸其中,就会忘了手上的刻刀有干钧重,忘了咽口水,你就逐渐上道了。”
⑤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20年前,小万跟着师父,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瞧得最多的竟是皮影戏。说实在的,皮影人偶的戏服、冠冕、动作,透过暖暖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忽然让小万看到了各种运刀的可能性:挑、剔、顿、挫、拉圆、捺方,露锋起笔、侧锋运笔、出锋收笔。看完皮影,再回去看宋代的残瓷,更是豁然开朗,连干百年前匠人运刀时,心中是畅快还是愁苦,都一目了然。
⑥20年过去了,师父几乎已经退隐江湖,小万成了老万,也开始收徒弟。老万把自己收藏的瓷片归了档,学着师父的样儿,让徒弟观瓷片,写两个月的心得体会,再来跟他使刻刀。他两年前收的一位徒弟最有意思,徒弟本人是京都大学的教授,教了一辈子陶瓷史,62岁退休后,前来景德镇找寻宋代残瓷搞研究,见到老万卖给摊贩的笔洗,惊住了。立刻恭恭敬敬前来,要找老万学艺。老万约这位日本教授谈了3次,看了他的书法作品后,才同意了。拜师当天,这位教授对着比自己小9岁的老万平心静气地行大礼、敬茶,老万挺直脊背,泰然地受了礼。
⑦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而是代表所有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包括那些在宋瓷片上留下清雅、自在、随性之刀笔,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
25.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文章与老万有关的内容。
二十年前 → 两年前 → 早春时节
↓ ↓ ↓
① ② ③
26.品味下面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赏析妙处。
当然。就算与南宋同时代的金,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宋瓷细腻坚牢,倒出来是‘呼呼’声,听音可辨,这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区别。
27.老万、老万的师傅以及“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匠人精神,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匠人精神”的理解。
28.老万、老万的师傅等人身上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在我们名著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传承的因素。那么传承需要什么因素?请按照提示各选一部名著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CD.正确;B项,遂su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课文第二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的时机进行攻击,然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表现了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概括人物形象,要善于根据人物在文中的事迹,根据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归纳,要善于用四字短语和形容词进行归纳。
3.【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ACD.正确。
B.“信”在此处应解释为“实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D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公”是主语。“与之”是状语。“乘”是谓语。据此可知其断句应为:公/与之/乘。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5.【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句意:(但是)大国是难以估计的。测:估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6.【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ACD.正确。
B.有误,狱,案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文章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子重点词:狱:案件,虽:即使,必:一定。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9.【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句意:(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10.【答案】B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ACD:句子成分完整;
B:有误,“ 必以分人 ”应为:“必以之分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省略成分。常省略的成分有:主语、宾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判断省略的成分。
11.【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A:有误,意思: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12.【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要依据课内所学文言文知识点,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具体内容。
13.【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
【解析】B:“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依次排查各选项的内容。
14.【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ABC.正确。
D项,鲁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才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不是全部的原因。鲁庄公虽然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但他有识人之能,能够做到任人唯贤,这是鲁庄公的闪光点。选项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5.【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A:公将鼓(名词作动词,击鼓。)之
B:神弗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也
C:下(名词作动词,下车。)视其辙
D:齐师伐(讨伐)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名词活用作动词。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③名词活用作状语。④动词活用作名词。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⑥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16.【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通读语句,②是起始句,放在开头,排除D。③见家无炊烟者,便送粮赈济,对应④人民生活困苦。即③在④后,⑤是总结性句子,放在最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17.【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称谓
【解析】ABC.正确。D.“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8.【答案】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进攻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点】材料探究;曹刿论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材料一“ 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 ”(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 犒以十二牛 ”可知,弦高本是商人(位卑)。而“ 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这次偷袭计划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全郑国)可知:弦高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财产让秦军撤退,保住郑国。从材料二“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 ”(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可知:卜氏是一位普通人(位卑)而“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 ”可知当时汉正抵抗匈奴入侵,卜氏原意捐出一半的家产资助边事,可知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进攻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读懂文本,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材料一: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正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材料二: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进犯,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防。皇帝派人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钱来。”
19.【答案】提示: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回答即可。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见解表述。答题时应注意,须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的主题来回答。 回答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故答案为:提示: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见解阐述。答题时应注意,仔细阅读、分析,比较、研究材料,凝练准确的语言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答案】20.谋略|才智
21.举办“智”达天下故事会,讲述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等智谋运筹的事迹。
【知识点】词义理解;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⑵本题考查倡议书的拟写。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写作的内容,在正文里说明此倡议书的原因及目的,然后分条写出倡议的内容;如果倡议的内容单一 ,也可以不分条目,但都是要要求具体、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要提出一时做不到的建议内容。
20. 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根据对句意的理解推测词义。
故答案为: 谋略;才智
21.本题考查倡议的书写。所提倡议紧扣活动主题,具有可操作性,合乎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 举办“智”达天下故事会,讲述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等智谋运筹的事迹。
【答案】22.C
23.A
24.C
【知识点】曹刿论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2.C:错误。例句翻译为: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情:实情
故答案为:C
23.A翻译为: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以:把
翻译为: 希望陛下能够将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以:把
B翻译为: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之:的
翻译为: 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到,往
C翻译为: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于:在
翻译为: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对于
D翻译为: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之:代词,代指齐军的队形
翻译为: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A
24.C:错误,不是表现庄公无能,是表现他善于听取并接受意见。
故答案为:C
【答案】25.老万跟着师博四处感受光影艺术,努力悟道;老万收了一个日本徒弟,坦然接受徒弟大礼;老万到古瓷市场淘到心爱的古瓷
26.拟声词“畔畔”“呼呼”生动地写出了在老万这样的行家耳里,宋瓷的独特音质。用生西瓜和熟西瓜的类比形象地点明了两者内在质感的差别。形象地表现了老万的内行和对宋瓷的喜爱。
27.为复活半刀泥的手艺,老万和师傅翻阅了大量史料,自己花钱捡拾残瓷,四处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为了更好地传承手艺,他们要求徒弟勤学苦练、一心一意,用心感受。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对于优秀民族工艺的热爱和传承的担当,勤奋专注、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精神,以及对徒弟严要求、不藏私的品质就是“匠人精神”。
28.示例:传承需要爱和毅力。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字字句句都包含着对儿子生活中的牵挂,而且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从他那颗敏锐而细腻的心中,我们读出伟大的父爱,傅聪在这样的父爱下,也能够努力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这也让我们明白传承也需要爱,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正的爱,那么传承的东西就不会长久,只有真正的爱,才会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才能静下心来传承;《西游记》中有矢志不移的唐僧,他一心要到西天取经;有本领高强的孙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会了传承需要毅力,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真经”。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因素
名著助力
①爱
A.《傅雷家书》 B.《简·爱》 C.《海底两万里》
②毅力
A.《西游记》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5442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曹刿论战精品课后作业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句子默写,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曹刿论战精品课后作业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翻译下列句子,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