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9 古诗三首 (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9 古诗三首 (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共8页。
(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古诗三首一.试题(共10小题)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是( )A.屠苏(tú) 桃苻 独自 B.兄弟(xiōng) 佳节 美洒 C.加倍(bèn) 何处 导乡 D.屠苏(sū) 断魂 欲望2.下列各项中,不是清明节习俗的是( )A.插柳、戴柳 B.扫墓祭祀 C.踏青 D.饮菊花酒3.端午节有挂艾叶、菖蒲的习俗,这主要是为了( )A.装饰房屋 B.驱邪祛病 C.清新空气 D.祈求祥瑞4.“千门万户曈曈日”中“曈曈”的意思是( )A.人的眼睛很明亮。 B.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光线开始暗淡,后来明亮。5.下面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焕旧符。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直杏花村。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清明时节雨纷纷。( )A.(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B.人多的样子。 C.(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现在山东省。 B.《清明》中的“清明”指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C.《元日》中的“元日”指新年的第一天——元旦。 D.“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屠苏草。8.阅读《乡愁》,回答问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浅浅的 窄窄的 小小的 矮矮的(2)这首诗把乡愁比作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5)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登高在城中,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大多数小孩子都会到乌石山去登高。这个活动除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游玩的时间,还有一个说法,使小孩子分外高兴:凡是这一天登高,小孩子就会长高。从我们家到乌石山非常近,因为我们家的后面便是山脚,差不多就是挨着登山的石阶。开了后门,我们三个人,一个年过五十的老人和两个小孩子,拿着纸鸢(yuān)就出发了。一路上有许多小商贩,他们卖甘蔗,卖梨子,卖登高粿,还卖其他许多小玩意儿。我们到了山上。这时山上全是人,纸鸢满天飞,密密麻麻的,多得不知道要看哪一个。等我们眼睛看花了,便走入人群里。陈伯伯也把纸鸢放上了,我和弟弟拍着手,目不转睛地看它不断地升高,与别的纸鸢一起飞舞在天空中。夜幕降临了,我们收回了纸鸢,开开心心地回家了。(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又多又密。 ②不转眼珠地(看)。 (2)第1自然段中的“还有一个说法”指 。(3)文中写到的九月初九这一天的活动有 和 ,除此之外,我知道的活动还有 。10.春节的时候,你们家是怎么度过的?写写自己家过春节的过程,也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节日,还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进阶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古诗三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10小题)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是( )A.屠苏(tú) 桃苻 独自 B.兄弟(xiōng) 佳节 美洒 C.加倍(bèn) 何处 导乡 D.屠苏(sū) 断魂 欲望【解答】A.有误,桃符:春联。故“桃苻”的“苻”错误。B.有误,美酒:色、香、味俱佳的酒。故“美洒”的“洒”错误。C.有误,“加倍”的“倍”应读“bèi”。导向:引导趋向。色、香、味俱佳的酒。故“导乡”的“乡”错误。D.正确。故选:D。2.下列各项中,不是清明节习俗的是( )A.插柳、戴柳 B.扫墓祭祀 C.踏青 D.饮菊花酒【解答】A、B、C都是清明节习俗。D.饮菊花酒是重阳节习俗。故选:D。3.端午节有挂艾叶、菖蒲的习俗,这主要是为了( )A.装饰房屋 B.驱邪祛病 C.清新空气 D.祈求祥瑞【解答】每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我国东部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古人利用艾草的特殊功效将其悬于房 前,可以起到驱除蚊虫、防控瘟疫、辟邪祈福的作用。故选:B。4.“千门万户曈曈日”中“曈曈”的意思是( )A.人的眼睛很明亮。 B.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光线开始暗淡,后来明亮。【解答】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故选:B。5.下面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焕旧符。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直杏花村。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答】A.有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故曈曈”错误。B.有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故“魄”错误。C有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故“直”错误。D.正确。故选:D。6.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清明时节雨纷纷。( )A.(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B.人多的样子。 C.(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解答】“清明时节雨纷纷”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故选:A。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现在山东省。 B.《清明》中的“清明”指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C.《元日》中的“元日”指新年的第一天——元旦。 D.“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屠苏草。【解答】A.有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现在华山以东。B.正确。C.有误,《元日》中的“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D.有误,“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屠苏酒。故选:B。8.阅读《乡愁》,回答问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窄窄的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矮矮的 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 浅浅的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浅浅的 窄窄的 小小的 矮矮的(2)这首诗把乡愁比作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台湾海峡 (5)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B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解答】(1)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要结合语境来答题。答案为: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2)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要结合语境来答题。答案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考查学生理解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来答题。答案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4)考查学生的常识。答案为:台湾海峡(5)考查学生理解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来答题。应该选B故答案为:(1)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4)台湾海峡(5)B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登高在城中,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大多数小孩子都会到乌石山去登高。这个活动除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游玩的时间,还有一个说法,使小孩子分外高兴:凡是这一天登高,小孩子就会长高。从我们家到乌石山非常近,因为我们家的后面便是山脚,差不多就是挨着登山的石阶。开了后门,我们三个人,一个年过五十的老人和两个小孩子,拿着纸鸢(yuān)就出发了。一路上有许多小商贩,他们卖甘蔗,卖梨子,卖登高粿,还卖其他许多小玩意儿。我们到了山上。这时山上全是人,纸鸢满天飞,密密麻麻的,多得不知道要看哪一个。等我们眼睛看花了,便走入人群里。陈伯伯也把纸鸢放上了,我和弟弟拍着手,目不转睛地看它不断地升高,与别的纸鸢一起飞舞在天空中。夜幕降临了,我们收回了纸鸢,开开心心地回家了。(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又多又密。 密密麻麻 ②不转眼珠地(看)。 目不转睛 (2)第1自然段中的“还有一个说法”指 凡是这一天登高,小孩子就会长高 。(3)文中写到的九月初九这一天的活动有 登高 和 放纸鸢 ,除此之外,我知道的活动还有 赏菊花 喝菊花酒 。【解答】(1)考查了词语解释。密密麻麻:又多又密。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2)考查了获取短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还有一个说法,使小孩子分外高兴:凡是这一天登高,小孩子就会长高”可知答案。(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节日风俗。根据“在城中,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大多数小孩子都会到乌石山去登高”“这时山上全是人,纸鸢满天飞,密密麻麻的,多得不知道要看哪一个”可知,文中写到的九月初九这一天的活动有登高、放纸鸢。除此之外,重阳节的活动还有赏菊花、插戴茱萸、喝菊花酒。故答案为:(1)密密麻麻 目不转睛(2)凡是这一天登高,小孩子就会长高;(3)登高 放纸鸢 赏菊花 喝菊花酒。10.春节的时候,你们家是怎么度过的?写写自己家过春节的过程,也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节日,还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解答】范文:贴春联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吵醒了,原来今天是大年三十,妈妈早早地起来是为了贴春联,我一骨碌从被窝里钻出来问:“妈妈,我能帮您吗?”“当然可以了。”吃完早饭,我们搬来凳子,妈妈先把旧春联撕下来,然后将透明胶剪出多个小段。“天天,我要贴了,你在下面看正不正。”我左瞅瞅右看看,然后说:“位置正好。”于是妈妈开始固定春联,我一个一个地给妈妈递胶带,弄得我手忙脚乱。我心想:“把剪好的胶带都粘在我的手上,这样我就不用来回跑了,哈哈,聪明吧!”当我带着满是胶带的手来到妈妈跟前时,她险些从凳子上掉下来。“看到我的手有何感想?”“简直就是九阴白骨爪呀!”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贴好春联,我们又要在门上贴“福”字了。“妈妈,报纸上写了大门口的福字是不能倒贴的。”看见妈妈比着倒立的“福”字,我连忙提醒她。妈妈说:“是真的吗?”“不信咱们问爸爸。”爸爸从屋里走出来说:“孩子说的一点也没错。”“好!就听你们的。”很快妈妈就把“福”字贴好了。看着那鲜红的春联,大大的福字,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过年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