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1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1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16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17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18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21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5405405/0-170900863823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质课件ppt
展开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了解烛之武、秦公、晋文公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4、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明确: 退:使动用法。 使······撤退 师:军队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曾任鲁国史官,晚年患眼疾,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后世尊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等,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体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内容:对孔子编纂的《春秋》的诠释和注解。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事实。
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类记载历史。如《战国策》。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⑤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讲述。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无能为( )也已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佚之狐( )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 )之
2.为什么是烛之武退秦师?
3.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
初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于:对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贰于楚:状语后置。贰,从属二主。数→动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 虽满腹牢骚但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大度,屈尊自责,动之以情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
从谏如流知错能改谦恭明理
烛之武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呢?
1.交代烛之武的境况, 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2.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认错。
3.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用粗线条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乏困:物资。形→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济,渡河。设版,指筑墙。
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烛之武说退秦师。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
思考: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夜缒而出 以一敌众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国难当头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能言善辩 心思缜密 侃侃而谈 胸有成竹
烛之武有烛之武的爱国方式,那你们作为青少年,该如何做到爱国呢?
烛之武如何说服秦穆公?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中的名篇。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春秋无义战,战国无君子——孟子
如何看待晋文公退兵回国的三个理由?
不仁只是一个借口,若真“仁”的话,就不会发兵攻郑了。 不知,不“智”才是实质,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不武胜负之数难以预料,说到底也就一个“利”字 。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
请在 “退”前加上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全文内容。
烛之武 退秦师
2、伏笔与照应 这篇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说明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1、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其它枝节更是只字未提。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3、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从大军压境到最后的平息,课文都是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思考:对比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劝说艺术的异同之处。
1、都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进而因势利导
1、孟子主要运用比喻、举例、对比论证,烛之武主要运用引用论证
2、孟子善于抓住漏洞,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挑拨离间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二 烛之武退秦师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7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烛之武退秦师完美版ppt课件</a>,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他是谁,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及左丘明,知识拓展,疏通字词,疏通课文,一波三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祝福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祝福课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小说常识,整体感知,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死了”,人物形象分析探讨,人物形象塑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评优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语段阅读,没有用来的办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