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32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习题,共5页。
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电荷量大小是1C
D.只有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
3.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用导线接地一下后迅速断开,再将C移走,最后将A、B分开.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均不带电
B.A、B均带正电
C.A带负电,B带正电
D.A带正电,B带负电
4.下列关于起电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创造了新的电荷
B.一带正电物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不带电的导体将带负电荷
C.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使物体带电,本质都是电荷在物体之间或者内部转移,并没有创造新电荷
D.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一球带电荷量为+0.4C,另一球带电荷量为-0.2C,两球接触后再分开,则每球带电荷量均为+0.3C
5.[2023·河南省八市重点中学联考](多选)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6.如图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原理是( )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7.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8×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球接触后,A、B所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荷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转移了多少?
8.将一整条塑胶带撕成几十条小塑胶丝,用黑胶布把上端裹紧,然后用手提塑胶丝,如图甲所示;取一条干净的干布料,自上而下地摩擦塑胶丝,如图乙所示;观察被摩擦后的塑胶丝,发现几十条小塑胶丝分散开来,如图丙所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带电体的什么性质?
B组 能力提升练
9.如图所示,不带电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荷的导体A后,P端及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负电
B.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C.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不带电
D.若用导线将P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10.把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C是带正电的小球,当其移近导体A后,分开A和B,之后移去C,最终A带上了-1×10-8C的电荷.下列关于电荷转移情况正确的是( )
A.从A到B转移了6.25×1010个正电荷
B.从A到B转移了1.25×1011个正电荷
C.从B到A转移了6.25×1010个电子
D.从B到A转移了1.25×1011个电子
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B,A球所带电荷量为q,B球所带电荷量为-q,现要使A、B球所带电荷量都为-eq \f(q,4),应该怎样实现?
13.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个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分别是多少?
课时分层作业(一) 电荷
1.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故A、B错误.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答案:B
3.解析:最初A、B均不带电,C带负电,将C靠近A,由于感应起电,A带正电,B带负电;然后A球用导线接地一下时,A球依然带正电荷,B球所带负电荷经导线流入大地;将C移走后,A球的电荷分到B球上一部分;再将A、B分开后,A、B均带正电荷.故选B.
答案:B
4.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故A错误.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由于电子被吸引,导体上靠近带电物体的部分带负电,远离带电物体的部分带正电,导体整体不带电,故B错误.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使物体带电,本质都是电荷在物体之间或者内部转移,并没有创造新电荷,故C正确.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一球带电荷量为+0.4C,另一球带电荷量为-0.2C,两球接触后再分开,电荷先中和再均分,每球带电荷量均为+0.1C,故D错误.
答案:C
5.解析:带负电的验电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C、D正确.
答案:CD
6.解析:导电平板靠近带正电的绝缘板时,发生静电感应,靠近绝缘板的一侧感应出负电荷;导电平板接地时,导电平板为近端,大地为远端,则导电平板带负电;断开接地线,导电平板上会带负电荷.
答案:B
7.解析:两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即接触后两金属球的电荷量Q′A=Q′B=eq \f(QA+QB,2)=eq \f(8×10-9+(-3.2×10-9),2)C=2.4×10-9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转移到A,自身的“净”电荷全部中和后继续转移,直至其带Q′B的正电荷,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ΔQ=Q′B-QB=2.4×10-9C-(-3.2×10-9C)=5.6×10-9C.
答案:均为2.4×10-9C 电子由B转移到了A,转移的电荷量为5.6×10-9C
8.解析:摩擦后的小塑胶丝分散开来,是由于摩擦后的塑胶丝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分散开来.实验证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性质.
答案:见解析
9.解析: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荷的导体A时,导体B上的自由电子会向P端运动,导体B的P端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Q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用接地导线接导体B的任何部位,大地的负电荷都会中和B导体Q端的正电荷,因此断开导线,再取走导体A,导体B将带负电.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10.解析:把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
答案:B
11.解析:A、B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A带上负电荷的原因,是电子由B移动到A,其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eq \f(1×10-8,1.6×10-19)=6.25×1010个.这样B失去6.25×1010个电子,带上1×10-8C正电,A得到6.25×1010个电子,带上1×10-8C负电.
答案:C
12.解析:方法一 用手碰A球,A球失去电荷,将A、B球接触,A、B两球都带上-eq \f(q,2)的电荷量,再用手碰A,A又失去电荷,再把A、B球接触,则A、B球都带上-eq \f(q,4)的电荷量.
方法二 用一个与A、B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球与A接触,A球带电荷量变为eq \f(q,2),再把A、B球接触,A、B球带电荷量都变为-eq \f(q,4).
答案:见解析
13.解析: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eq \f(Q,2)=eq \f(2×10-5,2)C=1.0×10-5C
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此时A、B带电为Q2=eq \f(Q1,2)=eq \f(1.0×10-5,2)C=5×10-6C
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此时B、C带电为Q3=eq \f(1.0×10-5+0.5×10-5,2)C=7.5×10-6C
所以最终A、B、C三个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5×10-6C,7.5×10-6C,7.5×10-6C
答案:5×10-6C 7.5×10-6C 7.5×10-6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库仑定律优秀习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荷,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电荷守恒定律和元电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