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05957/0-17090109816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灯笼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灯笼教案及反思,共3页。
章节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这篇散文以“灯笼”题,回忆早年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课文一方面叙事,另一方面抒情,有关“灯笼”的叙事组成了一个序列,所抒发的情感又成为了一条线索,“事”与“情”交织在一起。本文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文本的语言与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短句多且有深厚的意味和情味。
学习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作者文中表达了的情感。
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学习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2、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散文已经有所了解。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从字里行间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和情感变化的层次,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用于品味课文语言,启发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本课是自读课,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要联系本单元前几课所学内容和知识要点,加深巩固,并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吴伯箫。(知人论事)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借助工具书解决“读读写写”中的字音和词义。
学习策略
1、学会默读、勾画理清文章思路。
2、反复默读关键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中的情感。
3、跳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体味的作者情思。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质疑导入,走进灯笼
活动:
检查预习
2、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读了以后有没有一些疑问呢?
1、学生在书边勾画或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疑问。
1、以疑问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是自读课,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2、预习检查,为全面深入的文本学习做铺垫。
环节一
朗读课文,感知灯笼
活动:
1、作者介绍
2、积累字词
3、感知“灯笼”
1、准确辨析字音、词义。
2、通过朗读,引导学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笔将文中写“灯笼”的地方勾画出来。
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环节二
细读课文,结缘灯笼
活动:
第二段结尾写到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你读一读这句话,结合在文中勾画的内容,找出文中与“灯笼”结缘的词句。
请用“灯笼 与 人”的形式,概括事件。
引领学生运用跳读、精读法,圈点标画关键词,概括出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找到文章线索。
准确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环节三
跳读课文,体味灯笼情思
活动:
体味作者通过写“灯笼”所寄寓的情感。
“灯笼”里有真情
“灯笼”内藏文化
“灯笼”下言志向
快速跳读课文,结合上面整理出的事件,找出这些段落中的一些语句,体味的作者情思。
1、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2、品味语言中的情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环节四
重读全文,重识灯笼
活动:
1、和太阳比,作者为何要更爱月华,爱繁星,爱灯笼呢?
2、为何文章开头不直入主题写灯笼,而写光明呢?
3、为何作者却唯独写灯笼呢?
1、教师提供背景资料,了解文章背景,结合全文,挖掘丰富意蕴解决本课的难点。
2、反复朗读关键句,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小见大”写法。
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文中所反映的民俗文化。
达标
检测
1、从课后“读读写写”中,任意选择三个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不少
于30个字的小片段。
2、读一读吴伯萧的散文《羽书》、《马》,思考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什么相似之处?
板书
设计
灯笼
追求光明
缘
忧国
怀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再读文本,合作探究,三读文本,感悟提升,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灯笼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