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课 《老子》四章(分层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06379/1-17090158624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1课 《老子》四章(分层练习)(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06379/1-17090158624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1课 《老子》四章(分层练习)(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06379/1-17090158624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1课 《老子》四章(分层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06379/0-17090158610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1课 《老子》四章(分层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06379/0-17090158611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1课 《老子》四章(分层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406379/0-17090158611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5.3课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3课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第6.1课 《老子》四章(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1 次下载
- 第6.2课 《五石之瓠》(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第6.2课 《五石之瓠》(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第61课《老子》四章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61课《老子》四章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6.1《四章》基础篇1.(2023秋·河北石家庄·高二校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执者失之 B.故有之以为利C.为者败之 D.民之从事2.(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二哈九中校考期中)下列句子中完全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近文章,砥厉廉隅 不过数金B.有故事,宜许之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胜人者有力C.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 臣子之不孝君父 跨者不行D.可谓好学也已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闻流言不信3.(2022秋·福建三明·高二三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埏埴以为器:黏土 ②自伐者无功:讨伐B.①跨者不行:跨大步 ②自矜者不长:夸耀C.①曰余食赘行:同“形”,形体 ②自胜者强:强壮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 ②自知者明:知识4.(2022秋·河北廊坊·高二廊坊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质胜文则野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B.非恶其声而然 译文: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C.复众人之所过 译文:回复众人所犯的过错。D.知止而后有定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材料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9.《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2022秋·浙江杭州·高一杭十四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①易持②,其未兆③易谋④,其脆易泮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改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①安:安然。②持:持守。③兆;征兆,指问题显露。④谋:解决。⑤泮:通“判”,分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方物之自然而不敢为B.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C.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即轮子,也指车轮最外面部分。与古代车轮相关的还有“轴”“毂”“辐”等。其中,“轴”指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毂”为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是连接轮毂的木条。B.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词义缩小,被赋予道德含义,文中就指有学问、有修养且地位高的人。C.跬步,古代称“跬”为半步,即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跨出两只脚为“步”,即完整的一步。D.金,本义为赤金,即“铜”,后泛指金属及其制造的器具,文中为后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主张“性恶论”,因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开篇即鼓励学习,希望借此使人们改“恶”为“善”。B.荀子善譬喻,《劝学》第二段就用了五个比喻,层层推进论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C.《劝学》第三段多用举例论证,荀子连用“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六个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要善于利用外物学习。D.《劝学》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14.《劝学》中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和《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乍看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但从二者的主张出发细究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异同。提升篇(2022秋·上海黄浦·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15.《老子》,又名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自矜者不长 ②其脆易泮③强行者有志 ④常于几成而败之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洴澼絖/吾为其无用而剖之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8.翻译句子。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19.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请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并用此来分析《老子》第十一章中所体现的“对待之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0课《老人与海》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10课《老人与海》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9课《复活》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9课《复活》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第8课《大卫·科波菲尔》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8课《大卫·科波菲尔》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