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2.6透镜和视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7132/0-1709022164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下2.6透镜和视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7132/0-17090221640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科学七下2.6透镜和视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407132/0-1709022164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浙教版科学七下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2.6透镜和视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2.6透镜和视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浙教版科学七下3.1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科学浙教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透镜和视觉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第6节的内容透镜与视觉第1课时的内容。透镜是一种简单的光学元件,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是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 透镜这节是本章的基础,为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包括透镜的分类、主光轴和光心、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以及会作光路图,集概念建构、规律探究和科学知识应用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科学思想方法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作图方法。
二、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对透镜的学习构建透镜的基本概念以及对光的作用的基本规律。
科学思维:通过学生画三条特殊光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到透镜的奇妙,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
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
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面镜是一种不能使光透过穿过的的镜,对光起着反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对光起着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_____ 透镜。
回顾已经学过的面镜的知识
引起学生学习透镜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透镜
出示图片: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
出示图片: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投影仪的镜头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一个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例如:远视眼镜属于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例如: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
练习: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B、D;中间厚 、边缘薄; C、E、F;中间薄、边缘厚
2.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主光轴:通过光心并垂直于透镜的直线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活动: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与焦距
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②凸透镜有关于光心对称的两个焦点。
(3)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 f )
(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①通过光心的光经凸透镜后,传播方不变 。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折射光通过焦点。
③通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后,折射光平行于主光轴。
特别提醒
(1)凸透镜不光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所有不过光心的光线都具有会聚作用。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活动:
让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参考答案: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1)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2)光通过凹透镜后偏离主光轴散开,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凹透镜有关于光心对称的两个虚焦点。
(3)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通过光心的光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③射向凹透镜的光,如果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思考与讨论: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
参考答案: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将冰块削成凸透镜形状正对太阳光,燃料放在焦点上即可燃烧。
课堂练习
1. 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束,如图所示,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 平板玻璃
B. 平面镜
C. 凹透镜
D. 凸透镜
答案:C
2. 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平行光束
B. 一定是会聚光束
C. 一定是发散光束
D. 折射光束比入射光束更会聚些
【答案】D
3.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它的光经过无限延长,一定能会聚到一点
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一定是发散的
C.通过凸透镜的光可能是发散的
D.通过凹透镜的光可能会聚到一点
【答案】C、D
4.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能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镜;会聚
5.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
【答案】焦点
6.如图所示是一块玻璃砖,现沿砖内曲线将其分为A、B两部分,则_____部分相当于凸透镜,_____部分相当于凹透镜.(填“A”或“B”)
【答案】A B
7.完成下列光路图
答案:
学生观察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并找出各自镜片特点
学生练习
观察图片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学生动手操作
找出最小最亮的光斑
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了解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学生阅读理解
学生动手操作
阅读课文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了解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思考与讨论
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
学生练习
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让学生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掌握什么是主光轴和光心
理解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
理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以及
焦点和焦距。
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透彻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含义
体会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了解凹透镜的虚焦点以及焦距
进一步了解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巩固本节知识
课堂小结
透镜和视觉
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分类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
透镜相关概念
焦点(F)、焦距(f)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通过焦点的光经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生活中的透镜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视力缺陷与矫正,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放大镜和照相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5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