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版第2节 氧化和燃烧教案
展开课题
氧化与燃烧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氧化反应的含义。
2. 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
3. 了解剧烈氧化、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
4.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火灾自救讨论使学生掌握自救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培养安全意识。
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难点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与许多物质(非金属、金属单质等)发生反应。
讲述: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完成P、Fe、C、S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
复习引入、巩固知识
讲授新课
思考:说说身边的氧化现象?
思考与讨论:你能从反应的剧烈程度将上述氧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教师补充: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之一:燃烧
1、定义:
把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称为燃烧
思考:你能列举一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吗?
活动: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杯口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如图3-28所示,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29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才能开始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讲述:着火点
剧烈氧化之二:爆炸
现象:发热、发光、巨响!
实质: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
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和是否气态生成物产生。
思考: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
思考与讨论:1.爆炸虽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它也能为人类服务,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
思考与讨论: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缓慢氧化之一:自燃
自燃: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思考与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思考: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来灭火?
教师总结灭火的方法
讲述:人类利用燃烧放出热量来取暖、煮熟食物、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
其他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有没有能使反应物温度降低的化学反应呢?
活动:1.将一段镁条(Mg)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 HCl),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2.用研钵将约20g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小烧杯中。在一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g氯化铵[NH4Cl]晶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那么化学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能进行相互转化吗?
总结:化学变化不仅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重排,还有能量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尝试分类,其中的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爆炸等变化剧烈,容易觉察。既发热又发光。
其它的变化缓慢、短期内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
思考讨论
学生完成活动
得出:燃烧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学生总结燃烧三要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生总结:轮胎爆胎、高压锅爆炸
(物理变化)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火灾自救
学生总结:1、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金属与酸反应等……
2、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等……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一、氧化反应
1、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分类
3、着火点
4、燃烧三要素: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与火灾自救
三、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二氧化碳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二氧化碳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氧化和燃烧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氧化和燃烧优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