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土壤的成分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 知道土壤中有非生命的水分、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
3. 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工具进行观察,知道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现象到本质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重点
学会探究,了解土壤中的物质。
难点
土壤的主要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校园的一角
问:说说土壤中都有些什么?
学生回答
问题引入
讲授新课
观察土壤
土壤取样
1.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用土壤取样器选取2~3个土壤样本。取样过程如下图所示。
2、把土样选取地点及该地当时的气温、湿度等天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环境特点记录在表 4-1中。
3.用小铲子慢慢地挖取样本中的土壤。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中有没有其他生物。交流或查阅资料确定你找到生物的名称,并将生物名称及其数量填写到表 4-1中。
4.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5.对观察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并填写到表 4-1中。
补充:土壤温度可以是定量测定的。先用铁棒在土壤中打三个分别为35厘米、30厘米、20厘米深的小洞,再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小洞,然后用泥土覆盖小洞。一段时间以后读数。
资料(土壤的环境特点)
土壤的湿度:“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
土壤疏松:“非常疏松” “疏松” “比较疏松” “不疏松”
光照:“光照程度强” “光照程度一般” “光照程度弱”
植物生长状况:“生长良好” “生长一般” “生长较差”
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问: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一:土壤中是否有空气?
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 5厘米的一块土壤,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 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 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3. 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的水有 _________ 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 注入的水有 _________ 毫升。
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________,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浸没时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思考: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定量地计算一下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二:土壤中是否有水?
思考与讨论:给你 1只坩埚、1把刻度尺、1只酒精灯和 1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中水分所占的体积分数吗?
实验三: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实验四: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
总结:土壤中的成分
思考: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讲述:土壤的形成是漫长的,但毁坏土壤却是瞬间的。要保护好土壤。
学生完成相关活动并完成观察表并整理
学生完成相关的活动并得出结论:土壤中有空气。
学生完成
学生完成相关的活动并得出结论:土壤中有水。
学生思考完成
学生完成相关的活动并得出结论:土壤中有有机物。
学生完成相关的活动并得出结论:土壤中有无机盐。
学生回答: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水、风、温度、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各种生物的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一、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
二、砂粒、粉砂粒、黏粒
三、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四、各种土壤的性状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教案及反思,共3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新课展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以致用,挑战1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