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同步训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图为甲烷燃烧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出现的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分别为( )
A.4和3 B.2和3 C.3和4 D.3和3
2.“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下列实验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是( )
A.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得到硝酸钾晶体 B.碘的升华
C.水通直流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蒸气液化成液态水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7.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①质量很小 ②体积很小 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⑤微粒间有空隙 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8.当你在复印机旁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9.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白磷自燃
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1.“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1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3.如图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图片。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2)由此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
14.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15.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成蓝色。
则:(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成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成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参考答案:
1. A 2. A 3. C 4. C 5. C 6. D 7. A 8. B 9. D 10. A
11. C
12. (1)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
(2)原子 原子
13. (1)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是否有变化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14. (1)
(2) 氧分子和氮分子
(3) 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15. (1)会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题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成蓝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2节 气温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优秀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A, D, C, 化学;化学;原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八下尖子生培优21模型与符号-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解析docx、八下尖子生培优21模型与符号-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