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9334/0-17090327840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3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9334/0-17090327841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3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9334/0-17090327841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下册)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优秀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优秀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的
B. 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C. 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D. 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2.如图为盆景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使水不会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的原因是( )
A. 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B. 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水的压强
C. 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
D. 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
3.关于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在任何时候测出的都是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B. 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变长
C. 换用粗玻璃管做实验,管内水银柱高度将减小
D. 将此装置从地面移至山顶,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会上升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6cm,若将玻璃管倾斜在ab位置上,如图所示,则管内水银柱( )
A. 高度小于76cm
B. 高度等于76cm
C. 长度小于76cm
D. 长度等于76cm
5.如图所示,将压水泵插入水桶中,从上端向下按压,水就会从出水口流出。按压的作用是使桶内气压
( )
A. 大于大气压B. 等于大气压C. 小于大气压D. 变为零
6.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A. 10NB. 100NC. 1000ND. 10000N
7.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名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1.6×104Pa
B. 两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10N
C. 珠穆玛朗峰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
D. 一个成年人游泳时所受到水的浮力约为100N
8.在化学实验中,常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
B.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
C. 磁铁可以“吸”引钉子、大头针等铁制品
D. 若人站在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候车,会被驶过的列车“吸”进铁轨
9.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B. 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4 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
C. 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有压强
D. 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个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10.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用塑料管吸饮料B. 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C. 用抽水机抽水D. 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如下图所示,是小丽为家中盆景设计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你认为塑料瓶与盆景盘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1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吸管喝饮料时,饮料在______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若每次吸入饮料的体积相同,每吸一次,饮料对杯底压强的减小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如图甲所示为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该壶的设计遵循了________原理。
14.钢笔吸取墨水时,按几下笔管外的弹簧片,是为了使橡皮管内气体压强______,松开手后墨水在______的作用下吸入橡皮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皮球排气法”测量空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打足气的皮球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再次调节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将100 mL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入装满水的水槽中,100 mL刻度线与水面齐平,将带夹软管一端连接皮球的气嘴,另一端放在量杯内,准备排水集气,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打开管夹向量杯中注入空气,当水面回落到100 mL刻度线时,夹住软管,暂停放气.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的操作,共进行10次,拆除气针和软管,用天平称量放气后的皮球,示数为160.6 g.
放气前后,皮球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入装满水的水槽中,量杯中的水没有落回水槽,是因为_________的作用.
(2)上述实验过程共排出空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根据实验数据,测算出空气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4)在实验步骤四中重复集气多次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的测量误差.
(5)若实验时有两次不小心放气过多,有一部分气体不慎逸出,则所测量的空气密度值会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器材有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1)观察注射器,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2 mL.
(2)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4.00 cm.
(3)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4)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6 N,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可知,此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4.6 N.
(5)大气压的值p=________Pa(用以上测量值计算).为减小实验误差,请提出一个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如图所示,茶壶的质量是0.2kg,底面积是4×10−3m2,内盛0.6kg的开水,把它放在一水平桌面的中央。(g取10N/kg)
Ⅰ.填空:在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时内外的______相等;由于壶身和壶嘴构成______,从而使壶身与壶嘴液面保持相平。
Ⅱ.请计算:
(1)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18.如图所示,疫情期间的“负压救护车”在转运病人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小松查阅资料得知:
(1)“负压救护车”救护舱内外气压差保持在10Pa~38Pa之间,防止空气外流;
(2)为防止交叉感染,舱内每小时换气20次,通过排风净化装置将舱内气体无害化排出,增大排风装置排风量,能降低救护舱内气压。
①“负压救护车”执行任务时救护舱内气压____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负压救护车”从低海拔地区开往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时,需要增大排风量,请分析原因:____。
③下列物体内部空间处于“负压”状态的是____。
A.正在烧煮的高压锅
B.开始吸饮料时的吸管
C.充满气的轮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能知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大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是本题的关键。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取决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在正常测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高度差就不会改变。
【解答】
A.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A正确;
B.若外界压强低于76cm高水银柱,则水银柱会越低,由竖直管可知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故B正确;
C.水银充满全管,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大气压不变,倾斜后管内水银的压强不变,所以会有向上压强,故C正确;
D.上端碰出一小孔,试管内上端也存在大气压强,管内水银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解:当把装满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时,由于大气压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会从瓶中流出来,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瓶内水产生的压强;
当盆景中的水由于蒸发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由于重力作用水会流出,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没,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如此反复,使水不会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应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及操作逐项判断。
【详解】A.大气压与高度和天气有关,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测量的结果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会变长,故B正确;
C.换用粗的玻璃管作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C错误;
D.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此装置从地面移到山顶,管内被托起的水银将下降,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分析】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代表了外界大气压强的大小,因此,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它的垂直高度是不会改变的;
玻璃管倾斜只会改变水银柱的长度,而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和“长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决定的,而“长度”只有在玻璃管垂直时与“高度”相同。
【解答】
解: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气压决定的,因此不会因倾斜而改变,因此,倾斜后为了保证原来的高度,水银柱的长度就会相应变长,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将压水泵插入水桶中,从上端向下按压,桶内空气变多,气压变大,当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时,水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出水口流出。
故选:A。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问题,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
6.【答案】C
【解析】解: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0.018m2=1800N,最接近于1000N;
故选:C。
本题需要先估计手掌的长和宽,计算面积,再利用F=pS计算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A、中学生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故双脚面积S=0.04m2;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对地面的压力:F=G=mg=50kg×10N/kg=500N,
对地面的压强:p=FS=500N0.04m2=1.25×104Pa,故A正确;
B、两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1N,故B错误;
C、珠穆玛朗峰山顶上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即小于1×105Pa,故C错误;
D、游泳时人受到重力与浮力作用,并且游泳时人浮在水中,重力与浮力相等,因此浮力等于一个成年人的重力,约600N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药液,要先把滴管橡胶内的空气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进滴管里;
A、拔火罐使用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所以这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因为化纤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磁铁具有磁性,它能吸引钉子、大头针等铁制品,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列车驶进铁轨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而内侧(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吸”进铁轨,易出现危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由于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会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2)由于摩擦而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磁铁的性质:磁铁具有磁性,它能吸引铁、钴、镍等;
(4)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此类题举出的例子一般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的,所以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留心这类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能知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大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是本题的关键。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取决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在正常测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高度差就不会改变。
【解答】
解: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倾斜后水银高为74cm;
A、大气压不变,倾斜后管内水银的压强不变,仍能支持76cm的水银柱,而倾斜后水银高为74cm,所以水银充满全管,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故A正确;
B、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所以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故B错误;
C、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C错误;
D、玻璃管倾斜后,上端碰出一小孔,试管上端也存在大气压强,管内水银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解:A、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合题意;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合题意;
D、用力挤压吸盘,吸盘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问题,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
11.【答案】小于 ; 不是。
【解析】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时,瓶内气体压强与瓶内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所以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塑料瓶上端封闭,不是连通器。
12.【答案】大气压 变大
【解析】解:当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到了人的嘴里;
液面的逐渐降低,即h变小,根据p=ρgh知,饮料对杯底的压强会逐渐变小,若每次吸入饮料的体积相同,由于杯子是上宽下窄,所以h的变化量逐渐变大,因此每吸一次,饮料对杯底压强的减小量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大气压;变大。
(1)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2)根据杯子的形状,结合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分析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大气压和液体压强公式公式的应用,难易程度适中。
13.【答案】乙液体;大气压;连通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以及连通器的原理,难度不大。
(1)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阴阳壶倾斜时,液体向下运动,若捂住小孔,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压强会减小,当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时候,壶中的液体将倒不出来;
(2)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解答】
(1)使用时,阴阳壶倾斜,两种液体都向下运动,若捂住甲孔,则左侧壶内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左侧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能倒出;而乙孔使得右侧壶内与外界空气相通,则右侧壶内外的气体压强相同,乙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就可流出来。
(2)该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端相连,所以该壶的设计遵循了连通器原理。
14.【答案】减小 大气压
【解析】解:按笔管外的弹簧片,是为了将橡皮管中的空气挤出一部分,松开手后,橡皮管由于自身弹性的作用需要恢复原状,使管内剩余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从而小于外界的大气压,这时墨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了橡皮管。
故答案为:减小,大气压。
墨水不会自己跑进钢笔的橡皮管中,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来自于大气压强。
在很多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中,“吸”的现象其实都是大气压的“压”在起作用。
15.【答案】(1)大气压(2)1.4 (3)1.4×10−3 (4)质量 (5)偏大
【解析】(1)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3 m高的水柱,量杯中的水没有落回水槽,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2)由图甲可知,打足气的皮球的总质量m总=100 g+50 g+10 g+2 g=162 g,上述实验过程共排出空气的质量m=m总−m剩余=162 g−160.6 g=1.4 g.(3)收集空气的总体积V=100 mL×10=1000 mL=1000 cm3,空气的密度ρ=mV=1.4 g1000 cm3=1.4×10−3 g/cm3.(4)空气的密度太小,如果收集气体的体积太小,质量会很小,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收集较大体积的空气,增加空气的总质量,减小质量的测量误差.(5)如果有部分气体逸出,测量剩余空气质量时会偏小,计算排出空气总质量时会偏大,由ρ=mV可知,空气总体积不变,测得空气的密度值偏大.
16.【答案】(2)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3)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4)二力平衡(5)9.2×104 在注射器活塞上涂凡士林(合理即可)
【解析】略
17.【答案】大气压 连通器
解:
Ⅰ.壶盖上的小孔连通了内外的空气,使壶内外气压相等,从而使壶中的水能顺利倒出;
壶身与壶嘴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了一个连通器,从而使壶身与壶嘴液面保持相平;
Ⅱ.(1)茶壶的重力G壶=m壶g=0.2kg×10N/kg=2N,
水的重力G水=m水g=0.6kg×10N/kg=6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壶+G水=2N+6N=8N;
(2)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8N4×10−3m2=2×103Pa。
故答案为:Ⅰ.大气压;连通器;
Ⅱ.(1)茶壶对桌面的压力为8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
【解析】Ⅰ.茶壶是一个典型的连通器,在水不流动时,壶嘴与壶身中的液面应是相平的;壶盖上的小孔起到了将内外气体连通的作用,使内外的气压相等;
Ⅱ.(1)已知茶壶的质量和壶内水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其重力,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2)茶壶的底面积已知,根据公式p=FS可求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和连通器的应用以及重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
18.【答案】①由题意知负压救护车执行任务时,救护舱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舱内气体才不会排出舱外。
②负压救护车由低海拔地区开往高海拔地区时,车外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若车内气压保持不变,则车内外气压差会降低,而不能达到标准,而通过增大排风量,车内气压会降低,从而可维持救护舱内外的气压差值保持在标准范围。
③A.正在烧煮的高压锅,锅气压大于锅外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始吸饮料时的吸管,管内空气被吸出,压强减少,而管外大气压保持不变,则此时管内气压小于管外气压,于是饮料被压进吸管,所以管内是处于负压状态,故B符合题意;
C.充满气的轮胎,胎内气压增大,大于胎外气压,不是处于负压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应用和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属于基础题。
只有负压救护车车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空气才会从车外流向车内;
车外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此分析;
开始吸饮料时的吸管,管内空气被吸出,压强减少,而管外大气压保持不变,据此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反射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快与慢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