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做功了吗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9341/0-17090328225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3做功了吗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9341/0-1709032822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3做功了吗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9341/0-17090328226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拉力所做的功为( )
A. 10J B. 30J C. 50JD. 80J
2.如图所示,是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均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分别得到的照片,据此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球的平均速度相等B. 两球的重力做功相等
C. 甲球受的阻力比乙大D. 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华在训练投掷实心球,以下情景中,他对球做功的是( )
A. 将球从地上拿起B. 手托球保持静止
C. 手托球水平匀速运动D. 球离手后继续运动
4.下图所示的几个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搬起一个箱子,人对箱子做了功
B. 图乙中吊车吊着货物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C. 图丙中司机费了很大的力未能推动汽车,司机对汽车做了功
D. 图丁中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
5.小华参加校外劳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①她用力搬一筐玉米,未能搬起;②她又用力推筐,仍未推动;③在小明的帮助下,他们将这筐玉米抬起并放到手推车上;④接着他们用水平力推着手推车沿水平路面前往仓库。则( )
A. ①中小华对这筐玉米做了功B. ②中小华对这筐玉米做了功
C. ③中他们对这筐玉米做了功D. ④中他们对手推车没有做功
6.某汽车公司对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性能进行测试,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
C. F甲=F乙,W甲
( )
A. 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 推力对讲台桌做了功
C. 地面对讲台桌的支持力和讲台桌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扔实心球的情景(包含四个过程)。其中,手对实心球做功的过程是()
A. ①和③B. ②和④C. ①和④D. ②和③
9.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大约做功( )
A. 15焦B. 150焦C. 1500焦D. 15000焦
10.如图所示,用F=50 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 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12 m,在这个过程中( )
A. 拉力F做了150 J的功B. 拉力F做了300 J的功
C. 重力做了600 J的功D. 重力做了1200 J的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对于中考“1分钟跳绳”测试,小晋认为:测试中,体重大的学生克服重力做功一定多。你______(填“赞同”或“不赞同”)这个观点,理由是______。
12.如图甲所示,一根粗细材料都均匀的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现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将棒的B端缓慢拉起,A端先相对地面静止直至被缓慢拉离地面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AB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该金属棒的长度l=______m;
(2)在A端被拉离地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______N;
(3)当B端离地高度x=1.2m时,弹簧测力计做功W0=______J。
13.小刚将重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推动4m,用时10s,小刚所用水平推力为60N,则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推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14.工人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滑轮把同样一桶沙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且沙子的重力大于动滑轮重力,则所用的拉力F甲 ______F乙,拉力F做的功W甲 ______W乙(选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在“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的实验中,小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长木板、木块组装,并进行如图实验,并将实验数填入表中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测量结果,你认为最合理的结论______
A.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
B.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C.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不省功
D.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斜面越陡,可以省距离
16.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图乙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_.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如图丙所示.请根据丙图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在现代生活中,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关汽车的一些知识吗?
(1)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报警声尖锐刺耳,人可以捂住耳朵来减少对耳朵的伤害,这种方法是采用在______减弱噪声的。
(2)我们生活中经常说汽车行驶的速度多少“码”,一码表达的物理意义每小时一千米,某汽车正以72码速度行驶,合______m/s。
(3)在交通法规中,规定坐在车内的司乘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______不能立即停止,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4)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摩擦;(填“增大”或“减小”)
(5)某汽车在3.6×103N牵引力的作用下,以90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了15km,汽车在该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是______J,汽车的功率是______kW。
18.如图所示是正在航拍的无人机。起飞前,放在地面上要确保四脚着地;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控制它运动和工作。无人机的参数如表,求:(g取10N/kg)
(1)无人机从地面飞到离地30m高处,至少要多长时间?
(2)无人机从30m高处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是多少?
(3)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图乙可知,在2∼4s内,拉力为F=3N
由图丙可知,在2∼4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有v=5.0m/s
此时摩檫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有f=F=3N
根据v=st
可得,物体运动的距离为s=vt=5.0m/s×2s=10m
由做功的计算公式可得,物体克服摩檫力所做的功为W=fs=3N×10m=30J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小球甲、乙均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通过的距离相等,乙球所用时间大于甲球所用时间,所以由v=st可知甲球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球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甲、乙两球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下落高度h相同,由W=Gh可知,甲、乙两球的重力做功相等,故B正确;
CD.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甲球做直线运动,所以甲球做变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乙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乙球做直线运动,所以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球做加速直线运动,甲的重力大于甲受到的阻力,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受到竖直向上的阻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球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受到的阻力小于乙受到的阻力,故C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解:
A、小华将球从地上拿起,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他对球做功,故A正确;
B、手托球保持静止,有力作用在球上,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他对球不做功,故B错误;
C、手托球水平匀速运动,有力作用在球上,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他对球不做功,故C错误;
D、球离手后继续运动,靠的是惯性,有距离,但没有对球施加力,他对球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即力的方向和物体前进的距离的方向一致,力对物体才做功。
4.【答案】A
【解析】解: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有力,且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对箱子做了功,故A正确;
B、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物体施加的一个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吊车没有对货物做功,故B错误;
C、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司机对汽车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能继续滚动是由于惯性,此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没有力的作用,不再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本题考查的是力是否做功,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来做判断,且尤其注意力与距离的对应性。
5.【答案】C
【解析】解:A、①她用力搬一筐玉米,未能搬起,没有移动距离,故不做功,故A错误;
B、②她又用力推筐,仍未推动,虽然用力了,但没有移动距离,故不做功,故B错误;
C、③在小明的帮助下,他们将这筐玉米抬起并放到手推车上;抬的力竖直向上,玉米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故他们对这筐玉米做了功,故C正确;
D、④接着他们用水平力推着手推车沿水平路面前往仓库,推力水平方向,推车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因而做功了,故D错误。
故选:C。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若做功,利用W=Fs计算。据此分析判断。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6.【答案】C
【解析】解:(1)在水平方向上,甲、乙两辆汽车都受牵引力F与摩擦力f作用,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甲=f甲,F乙=f乙;
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汽车自身的重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两辆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甲=f乙,所以牵引力F甲=F乙;
(2)因为v=st,v甲
s甲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所受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分析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得出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而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都受平衡力的作用,即牵引力和摩擦力平衡;进而确定牵引力大小关系;
(2)知道v甲
7.【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暗含的条件,讲台桌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1)首先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
(2)物体对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会受到受力物体对它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相互平衡,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A.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则讲台桌仍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力平衡,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故A错误;
B.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小刚只对台桌施加了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小刚不做功,故B错误;
C.地面对讲台桌的支持力和讲台桌的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故C错误;
D.在水平方向上,人对讲台的推力与地面对讲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
①小明将地上的球捡起来,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故有力做功,故①符合题意。
②小明将球举起停在空中不动,有力,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没有做功,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小明挥动球,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与手接触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故有力做功,故③符合题意;
④球飞出去,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小明没有对球施加力,小明没有对球做功,故④不符合题意。
可见,手对球做功的过程有①③。
故选:A。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该题考查了做功的必要条件,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一是有力没距离;二是有距离没力;三是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通过距离相互垂直。
9.【答案】C
【解析】解: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每层楼高约3m,
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所做的功:W=Gh=500N×3m=1500J。
估测出中学生的体重和每层楼高度,根据W=Gh求出所做的功。
此题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单位、大小有所认识。
10.【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做功及功的计算公式和动滑轮省力情况了解和应用,注意动力作用在轴上,与平常使用的动滑轮不同,易错点!
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物体移动的距离等于拉力端移动距离的2倍,已知拉力的大小,根据公式W=Fs可求拉力做的功。
【解答】
AB.由图知,物体移动的距离等于拉力端移动距离的2倍,拉力端移动距离s=12s物=12×12m=6m,拉力做功:W=Fs=50N×6m=300J,故B正确,A错误;
CD.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物体是在水平方向运动,故重力没有对物体做功,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不赞同 跳绳时,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学生的体重有关,还与学生跳起的高度和次数有关
【解析】解:根据W=Gh可知,“1分钟跳绳”测试时,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学生的体重有关,还与学生跳起的高度和次数有关。体重大的同学每次跳起的高度不一定高,跳起的次数不一定多,所以克服重力做功不一定多。
故答案为:不赞同;跳绳时,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学生的体重有关,还与学生跳起的高度和次数有关。
根据W=Gh,结合“1分钟跳绳”测试项目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功的大小比较,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1.0 3 4.2
【解析】解:(1)由于拉力始终竖直向上,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不变(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不变)。
由图乙可知,当B端离地1.0m时,A端刚离地,所以金属棒长1.0米;
(2)根据图乙可知,当W=3.0J时,x=1.0m,由W=Fh可得,F1=Wh=;
(3)由F1L1=Gh可得,G=F1L1h1=2F1=2×3N=6N,
△W=G△h=6N×(1.2m−1.0m)=1.2J,
W0=W+△W=3J+1.2J=4.2J。
故答案为:(1)1.0;(2)3;(3)4.2。
(1)由甲乙图和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杆的长度;
(2)根据图乙读出一组数据,利用W=Fs可求出F1的数值;
(3)先由杠杆平衡条件求出杠杆的重力,然后根据△W=G△h求出重力做功的变化量,再根据W0=W+△W求出W0。
此题主要考查对于杠杆平衡条件以及功计算公式的理解,难点是曲线图的分析。
13.【答案】0;240;24
【解析】解:(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
(2)推力做功:W=Fs=60N×4m=240J,推力做功的功率:P=Wt=240J10s=24W。
故答案为:0;240;24
(1)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判断重力是否做功;再利用P=Wt确定重力做功的功率;(2)已知推力和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利用W=Fs可求推力做的功,然后利用P=Wt求推力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和功率的计算,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易错点!
14.【答案】> <
【解析】解:由题知,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为定滑轮,则F甲=G;乙为动滑轮,则F乙=G+G动2,因为沙子的重力大于动滑轮重力,所以F乙
不计绳重和摩擦,将同样一桶沙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由W=Gh可知有用功相等;使用定滑轮时只克服桶的重做额外功,使用动滑轮时要克服动滑轮和桶的重力做额外功,则使用动滑轮时所做的总功较大,即W甲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定滑轮不省力,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拉力等于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
用滑轮来提起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就是克服物体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不计绳重和摩擦,对定滑轮来说,克服桶的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对动滑轮来说,克服动滑轮和桶的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本题考查了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有用功、总功的大小比较,关键是掌握它们的工作特点。
15.【答案】探究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省功 C
【解析】解: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算出沿斜面提升小车做功和竖直提升小车做的功,可以通过比较,得出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可以省功,即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省功;
(2)实验中沿斜面提升小车做功为:W1=F1s1=0.6N×0.8m=0.48J;
竖直提升小车做的功为:W2=Gh=2N×0.2m=0.4J;
由表格数据和以上计算可知,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不省功,故C正确,AB错误;
虽然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斜面越陡,可以省距离,但不符合实验目的,不是最合理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探究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省功;(2)C。
(1)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从而得出次实验的目的;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求出沿斜面提升小车做功和竖直提升小车做的功,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实验目的、实验数据分析等知识,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6.【答案】(1)能改变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N×0.1m=0.2J,使用滑轮组时所用拉力F=0.8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30cm=0.3m,所做的总功W总=FS=0.8N×0.3m=0.24J;
经比较W有用
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使用滑轮组不省功的原理,是一道较简单的实验题。
(1)观察甲图三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重,可得出拉力与物重相等,但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给做功带来了方便;
(2)观察乙图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重,可得出拉力小于物重,即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3)已知物重G、拉力F、物体升高的距离h,绳子移动的距离S,绳子段数n,根据有用功公式和总功公式可求出所做的功进行比较。
【解答】
(1)从甲图中可看出,三种拉力情况,每次拉力的方向都不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测力计的示数都为1N,等于物重,可得出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在图乙中,拉力F=0.6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30cm=0.3m,所做的总功W总=FS=0.8N×0.3m=0.24J,经比较W有用
(2)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N×0.1m=0.2J,使用滑轮组时所用拉力F=0.8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30cm=0.3m,所做的总功W总=FS=0.8N×0.3m=0.24J。
经比较W有用
【解析】解:
(1)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通过声音获得汽车被盗的信息,属于声能传递信息;
报警声尖锐刺耳,人可以捂住耳朵来减少对耳朵的伤害,这种方法是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2)一码表达的物理意义每小时一千米,72码表示每小时72千米,
所以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km/h=72×13.6m/s=20m/s;
(3)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紧急刹车时,汽车速度迅速变小,司乘人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前进,司机可能向前飞出撞击在挡风玻璃上,所以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司乘人员要系上安全带;
(4)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5)汽车在该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W=Fs=3.6×103N×15×103m=5.7×107J;
汽车的功率:P=Wt=Fst=Fv=3.6×103N×903.6m/s=90×103W=90kW。
故答案为:(1)信息;人耳处;(2)20;(3)惯性;(4)增大;(5)5.7×107;90。
(1)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根据题意和1m/s=3.6km/h进行单位换算;
(3)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紧急刹车时,司机由于惯性可能会向前飞出;
(4)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由公式W=Fs及P=Wt=Fst=Fv求出汽车发动机做的功和功率。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途径、速度单位的换算、惯性的应用、增大摩擦的方法、功及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题,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灵活应用,即可正确解题。
18.【答案】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最大上升速度v=1m/s,
由v=st可得,无人机从地面飞到离地30m高处至少需要的时间:
t=h v=30m1m/s=30s;
(2)由表格数据可知,无人机机身质量m=2.4kg,则无人机的重力:
G=mg=2.4kg×10N/kg=24N,
无人机从30m高处降落到地面,重力做的功:
W=Gh=24N×30m=720J;
(3)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F=G=24N,
由表格数据可知,四脚着地总面积S=10cm2=10−3m2,
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p=FS=24N10−3m2=2.4×104Pa。
答:(1)无人机从地面飞到离地30m高处,至少要30s;
(2)无人机从30m高处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是720J;
(3)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2.4×104Pa。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最大上升速度,根据v=st求出无人机从地面飞到离地30m高处至少需要的时间;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无人机机身质量,根据G=mg求出无人机的重力,利用W=Gh求出无人机从30m高处降落到地面时重力做的功;
(3)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四脚着地总面积,利用p=FS求出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做功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斜面长度
s/m
沿斜面的拉力
F/N
小车重力
G/N
斜度高度
h/m
0.8
0.6
2.0
0.20
机身质量/kg
2.4
四脚着地总面积/cm2
10
电池充满后储存电能/J
36000
最大水平速度/(m⋅s−1)
5
机身尺寸/mm
400×300×200
最大上升速度/(m⋅s−1)
1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探索宇宙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探索宇宙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机械效率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机械效率优秀同步练习题</a>,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优秀复习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