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精品教学课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第二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第二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课件),共26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沾有油污的餐具通常用什么清洗?洗洁精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我们不妨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实验 7 – 3 】植物油会分裂成很小的油滴并与水混合油又悬浮在水面上,分层界面不明显,试管内壁有油污不干净分层,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变浑浊,并出现泡沫不分层,仍呈淡黄色乳状,上层有泡沫干净水和油分层,洗涤剂在上层,界面不明显点击播放 乳浊液:是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生活中常见的如牛奶和豆浆等。 乳化现象: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 乳化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普遍,石油、树脂、乳胶、农药、乳制品、食品、化妆品和涂料等生产过程都和它有关。 1. 牛奶或豆浆属于 ( ) A. 纯净物 B. 溶剂 C. 溶液 D. 乳浊液 2. 要使乳浊液由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应加入 ( ) A. 溶剂 B. 水 C. 乳化剂 D. 溶质 DC 3.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用肥皂液洗衣 D. 用沐浴露洗澡A油污溶于汽油 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则会出现放热现象。 现以氯化钠 (NaCl)、 硝酸铵(NH4NO3)和氢氧化钠(NaOH)三种固体溶解于水的温度变化为例,进行实验观察。 1. 为了便于对照比较,分别取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各 3 g ,放进 3 个同样规格的塑料杯中。 2. 另取 3 份各为 20 mL 的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下水温。 3. 将 3 份水分别倒进装有溶质的塑料杯中,搅拌,测量并记录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实验 7 – 4 】点击播放4. 实验记录181818完全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181132.5不变温度降低温度升高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①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NH4NO3 的溶解是吸热的。 ②有些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NaOH 的溶解是放热的。 ③ 多数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如NaCl 的溶解。微观解释溶解过程扩散过程水合过程——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吸收热量 ——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放出热量 123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 1. 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后形成的透明、均一且稳定的混合物,物质溶解时常有放热或吸热现象。 2.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 3. 在乳化剂作用下,油和水可以形成不易分层的乳浊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学化学实验也在引进现代化的测试方法,例如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可以测定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用量筒向 3 个同规格的锥形瓶中各加入 100 mL 水,再分别加进 10 g NH4NO3、NaCl、和 NaOH 固体,开动磁力搅拌器,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B 2. 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食盐 B. 硝酸铵C. 蔗糖 D. 氢氧化钠D 3. 向如图所示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白糖 C. 硝酸铵 D. 食盐C 在乳化剂作用下,油和水可以形成不易分层的乳浊液 。乳化现象热量变化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Q吸>Q放,温度降低;Q吸<Q放,温度升高;Q吸=Q放,温度不变。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