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统编版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题
展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水浒传》,_________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_________。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_________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 )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使读者深为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_________劲儿所感染。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B.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C.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D.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时用繁笔也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不只是简练。
B.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
C.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
D.同一部《水浒传》不只是简练。有时用繁笔也用得好。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飘飘洒洒 忐忑不安 纷纷扬扬 痛快淋漓
B.洋洋洒洒 忐忑不安 沸沸扬扬 淋漓尽致
C.洋洋洒洒 毛骨悚然 纷纷扬扬 痛快淋漓
D.飘飘洒洒 毛骨悚然 沸沸扬扬 淋漓尽致
4.下面是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幅插图。请为这幅插图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不超过100字。
5.想象一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看见下面第一幅场景会怎么想,看见第二幅场景会怎么说,分别写一段文字。要求:①语言准确、得体,符合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②语言鲜明、生动;③每段不超过50字。
场景一:新学校临近高山,校屋前后各处是大树,同学又多,当然十分有趣。到这学校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学得,生字也没有认识多少,可是我倒学会了爬树。几个人一下课就在校后山边各自拣选一株合抱大梧桐树,看谁先爬到顶。
——选自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场景二:这时起了点风,大风车翼开始转动,堂吉诃德见状便说:“即使你们的手比布里亚柔斯的手还多,也逃不了我的惩罚。”说完他戴好护胸,攥紧长矛,飞马上前,冲向前面的第一个风车。 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
——选自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阅读理解
(一)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完成6~9题。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冲接管草料场,与老军交割的情节,是由陆虞侯等人的谋害到林冲杀敌报仇的过渡。表面上的平静之下暗藏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生死搏斗。
B.林冲看到草屋四下里崩坏,还想待雪晴了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买酒途经山神庙时,祈求“神明庇祐”。说明林冲已经放下对陆谦等人的戒备。
C.文中先写老军向火,再写林冲生火、盖火,对火的描写前后相映,别具匠心,既反衬天气酷寒,也反衬后面草料场必必剥剥爆响的熊熊大火。
D.林冲在杀陆谦前说“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表现其举刀杀人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出高太尉、陆虞候等人的卑鄙、狠毒。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风雪”既写天气的恶劣,也暗指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黑暗。
B.小说对揭示《水浒传》这部作品的“官逼民反”这一主题,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意义。
C.小说与《祝福》的叙述视角完全相同,叙事灵活,内容客观真实,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小说以疏密有致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了林冲由“忍”到“狠”转变的过程。
8.小说中作者精雕细刻了几件“道具”,如林冲的“花枪”,既是其英武无敌的形象标志,又能显示其性格的细微之处(比如杀死三人时花枪的使用、弃用),颇有妙处。请结合选文,分析“山神庙里的大石头”这一“道具”的精妙之处。
9.小说中的“突发事件”往往促成情节的发展或转折,甚至改变人物的命运。试概括选文中出现的几处“突发事件”。
(二)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完成10~13题。
10.下面对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胆小怕事,孤僻多疑。
B.虚伪卑鄙,腐朽丑陋。
C.因循守旧,恐惧变革。
D.谨慎小心,刚正不阿。
11.下面对人物语言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用“歹毒的坏人”来形容那个“促狭鬼”,可见他已经非常的愤怒了。
B.华连卡的话,充分表现了她的热情和快乐,这些与别里科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别里科夫的疑问,是不解和恐惧,这荒唐的逻辑再次说明他是旧思想的卫道者。
D.“我”的回答,表达“我”对华连卡姐弟的支持,说明“我”是新思想的代表。
1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柯瓦连科的“新”既说明是新来的,也暗示有新思想,预示着新与旧的对抗。
B.小说中的“促狭鬼”是作者用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塑造的又一个追求自由的人。
C.小说先对别里科夫进行了漫画式的勾勒,再用典型事例对其进行了具体描写。
D.小说揭露了别里科夫这类人的丑陋面孔,表达了对当时沙俄社会的深刻批判。
13.别里科夫的有形的“套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无形的“套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课时把关练参考答案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1.D(画线语句的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修改的关键是调整词语的位置。这句话是说《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环境描写给金圣叹的感觉,把“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改为“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其他地方没有毛病,排除A、B、C项。故选D。)
2.B(解答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提示和照应,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本题,根据前文的语境:论述简笔在《水浒传》中的使用,再根据后文的语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笔笔繁复,括号处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总结上句的简笔运用,排除A、C项;结合下文,写繁笔用得好,应该选和上下文联系相近的句子,排除D项,承上启下最好的是B项。)
3.C[第一空:“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姿态)自然,不呆板。“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此处是说《水浒传》规模大,内容丰富,用“洋洋洒洒”更合适。第二空:“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根据语境“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应该是很害怕,选用“毛骨悚然”。第三空:“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此处描写的对象是“漫天大雪”,应选“纷纷扬扬”。第四空:“痛快淋漓”,形容非常痛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此处用来形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用“淋漓尽致”较为合适。故选C。]
4.[示例]无论晴天雨天,他都要穿雨鞋、带雨伞、戴黑眼镜、塞耳朵眼,甚至一定要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他是一个不仅将肉体装在套子里,而且灵魂也被各种“套子”紧紧束缚着的“套中人”。(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结合课文对别利科夫的描绘,描述“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外在形象,然后扣住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他这样奇怪的行为进行解说,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突出他是一个“套中人”。注意突出细节和运用修辞的要求。)
5.[示例] 场景一:古代语言不学,倒学会了爬树,难道小学生比赛看谁先爬到树顶还成体统吗?场景二:尊敬的堂吉诃德先生:如果您能套好护胸,套紧长矛,何至于闹出大战风车、摔倒田野、为正人君子所讥诮的乱子来?(注意语言要符合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
6.B(B.“说明林冲已经放下对陆谦等人的戒备”理解错误,这里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
7.C(C.“叙述视角完全相同”有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第三人称视角,《祝福》的视角有第一人称,也有第三人称。)
8.①林冲以石头靠门的细节,刻画出其谨慎细心的性格特点。②林冲一“拨”一“掇”,与后文三人推不开门形成对比,突出林冲身强力壮。③靠在门边的大石头,挡住了陆谦等人,为林冲察知真相和英勇出击提供了条件,交代了故事发展的必要情节。
9.①老军提及酒葫芦并指明沽酒位置,引出下文林冲因寒冷外出沽酒巧避草厅压倒之祸。②两间草厅被大雪压倒,引出下文林冲因暂居古庙避开火烧草料场之祸。③林冲暂居古庙时以石抵门,是后文林冲听到陆虞候等人谈话内容的外因④陆虞侯等人的谈话被林冲听到,使林冲得知真相,决心复仇,把情节推向高潮。
10.D(D.“刚正不阿”错,从小说来看,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而又可悲的人物,他胆小怕事、懦弱。他评价事物的依据,是旧有的秩序,并非“刚正不阿”。)
11.D(D.“说明‘我’是新思想的代表”曲解文意,通过“我”与别里科夫的对话可知,文中“我”是对现实不满、渴望自由的另一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不能推断“我”就是新思想的代表。)
12.B(B.“直接描写的手法”错,应该是侧面描写。)
13.⑴有形的“套子”: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 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⑵无形的“套子”: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装在套子里的人)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装在套子里的人)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课外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训练,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