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展开(本卷共21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明写相逢时间,暗喻世运衰颓、诗人衰病漂泊,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为政》中,阐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诫子书》一文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他儿子:内心恬淡方可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深秋的天空褪去了盛夏的( ),像大海一样zhàn ① 蓝。早读课后,我漫步校园中,霎时被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所吸引——那向阳而生的月菊随风摇摆,它们的颜色( ),有的白如雪,恬静优雅;有的红胜火,绚烂夺目……花儿竞相开放,毫不( )地展现它们的魅力。
注视着这秋的使者,我脑海里回响着孩子们一张张稚气的脸庞。有的花儿含苞待放,好似在默默zhù ② 蓄力量,像极了孩子们厚积薄发的求学精神;有的花儿微微低头,好似在花叶的荫蔽下匿 ③ 笑,像极了孩子们在课间玩闹时调皮的样子……
(1)根据拼音为①②处写出正确的汉字,给③处加点字注音。
①zhàn_______ ②zhù_______ ③匿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炽热 万紫千红 吝惜B. 热烈 万紫千红 吝啬
C. 炽热 五彩缤纷 吝惜D. 热烈 五彩缤纷 吝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脑海里回荡着孩子们一张张稚气的脸庞。
B. 我脑海里回荡着孩子们稚气的一张张脸庞。
C. 我脑海里浮现出孩子们稚气的一张张脸庞。
D. 我脑海里浮现出孩子们一张张稚气的脸庞。
二、阅读(71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曲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诗人由近处着笔,采用白描手法,景物平常无奇,却扣人心弦。
C. 诗人把富有深秋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了特别的氛围。
D. 本曲旨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只是起到陪衬作用。
4. 发挥联想和想象,请写出你从“小桥流水人家”中体会到的作者心境。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丙】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
(3)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__
6. 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B.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D.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 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 “仁”“智”“信”是儒家思想精髓。选文中人物行为体现了哪种思想?请选择其中一人简要分析。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
燕骁
①老屋的旧皮箱里,装着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母亲乌黑的秀发、青涩的面庞、白皙的手指,满溢着青春的气息。然而照片只是过去,我懂事以来,母亲总是忙碌的。
②我参军入伍后,回家的日子一只手便可悉数罗列。偶尔回家探亲,母亲总是闲不住。我劝她:“难得周末,妈你歇会儿吧。”母亲嘴上答应,实际上,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在客厅清扫。
③有一次我休假,还未到家时,母亲就打电话说准备了我最爱的辣子鸡,她和父亲都非常想念我。
④那天吃过晚饭,我们围坐闲聊,谈到了家里人谁的手最漂亮。
⑤我说:“爸的手最好看,手掌宽大有力量,指甲月牙形。”
⑥父亲说:“还是你母亲的手最好看,又细又长、又白又嫩。”
⑦“哪里好看咯。”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
⑧“好看是好看,就是累弯了。”妹妹说话的同时,握住母亲的手。那时我没细看过母亲的手,以为父亲说的话,不过是夫妻之间相互欣赏。
⑨假期短暂,我很快就回单位了。有一天和妹妹打电话时,才知道母亲切菜伤到了手,左手食指连带指甲被切掉一大块,血流不止,疼得整晚睡不着。那时候父亲在单位驻守,我也不在身边。她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一直忍着没说,直到妹妹回家才告诉我们。
⑩我总惦记着母亲受伤的手,便让妹妹拍几张照片。起初母亲并不情愿,说自己的手不好看。我想,可能是我那晚说的话让母亲伤心了。再三劝说下,母亲总算答应让我帮她看看。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母亲的手掌、手背粗糙干燥,像被砂纸磨过一样。因长期泡水,指甲泛白变软,手指明显浮肿,两只小拇指已然弯曲不能伸直。这苍老的手,让我联想到母亲青春不再的面孔,想起她的白发。
⑪童年的记忆,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⑫我们三兄妹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秋季,天气转凉,母亲每天一早独自到地里收玉米。有一天下午,天空忽然阴沉下来,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气温急转直下。我和妹妹围在火炉前取暖,焦急地等待着母亲。雨一直下个不停,母亲冒着大雨安置好所有粮食。等她回来时,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一双手被雨水泡得苍白浮肿……
⑬冬天时农活虽少一些,家里却还有牲畜需要饲养。母亲自己种了几亩大白菜,每次采摘时,总是赤着手刨冰;切碎菜叶烫煮时,冰渣子与菜刀撞击的声音清脆可闻;为此,母亲的手也总长冻疮……
⑭过往种种,让我不禁想起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⑮时光飞逝,母亲忙忙碌碌几十年了,头上的青丝已经变得花白。父亲说母亲的手非常漂亮,肯定不是假的。她曾经也是花一样的青春少女,拥有细腻柔软的双手。只是,成为妻子和母亲之后,她日夜为家人操劳,青葱玉指早已老茧遍布。母亲的青春变成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期盼,刻在双手的每一道皱纹里。
(摘自《解放军报》)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一家人围坐闲聊评价母亲的手,为我们展示温馨美好的家庭关系。
B. 父亲说母亲的手最好看,是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不知道母亲的手的变化。
C. ⑪段是过渡段,⑫⑬段是插叙,回忆童年生活,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生动。
D. 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叙述日常生活小事中蕴含着感人力量,有感染力。
10. 文章围绕“母亲的手”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1. 阅读文章,要学会批注,请完成以下任务。
12. 有人建议将题目《母亲的手》换为《母亲的爱》,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13. 同样写母爱,本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得遇良师是人生幸甚之事
——怀念贝时璋先生
阎锡蕴
①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难忘的、温暖的相遇。在我的人生路上,得遇恩师贝时璋先生便是此生幸甚之事。贝先生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也是我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
②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88年科学出版社《细胞重建》论文集中。贝老对这篇论文的修改,让我经历了他对晚辈严格要求,耐心施教的全过程。他几次把我叫到跟前,用浓重的宁波口音,对这篇文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此外,他还经常戴着老花镜,在文稿上做了密密麻麻的修改,从学术思想到文章架构,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反复修改了十多遍。在贝老长期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也逐渐养成了做事严谨的习惯,并将其传承给我的学生。
③贝老作为一代宗师,在学术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体现在贝老实验室的每个工作环节。每次组会,贝老总是平等地与大家一起讨论学术,对于晚辈总是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独立思考。对每个实验结果,不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他从来不轻易下结论,也决不轻易发表。如果对某个结果有疑问,贝老还要反复查对原始数据。这种追求科学真理、不随波逐流、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工作者。
④作为一名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化人,贝老秉承古训,严格操守。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他办公桌上总摆放着两沓纸,一沓是带有单位抬头的信纸仅用于公文,另一沓私信所用的纸都是自费购买。耄耋之年,随着听力的衰退,他开始与上门求教的来访者用笔交谈,且毫无倦意。我珍藏着多张他留给我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说着他无声的精神品质。2007年元宵节,我去看望先生,105岁高龄的他用笔告诉我“不仅要科学,还要学做人”,“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
⑤贝老是科学家中著名的寿星,为科学贡献了他漫长的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问,也许就是他长寿的秘诀。90多岁时,他还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出门的时间非常精准,与过路的同事亲切问候早安。年过百岁,他思维仍然清晰,时刻关注着科技前沿。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邀请6位科学家,探讨自己的研究设想。然而,“我们要为国家争气”竟成为他留给中国科学界的最后嘱托。就在第二天,2009年10月29日,先生在睡梦中仙逝,享年107岁。此后,每年10月10日贝老诞辰这天,我都会静静地站立在他的铜像前,怀念先生的知遇之恩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节选自《教育家杂志社》)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语言平实,于平凡中蕴含真情。
B. 贝老自费购买私信用纸,让我们感受到作为科学家的艰辛。
C. 贝老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人、做事、做学问都令人感动。
D. “我们要为国家争气”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的最后嘱托。
15. 按提示,找出关键词句,梳理作者思路,填写下面表格。
16. 文章在记叙贝时璋事情时,穿插精当的议论,结合下面两个议论性的语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这种追求科学真理、不随波逐流、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工作者。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吧!
材料一:
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下面是某中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小时候,长辈在家里教我读传统经典,第一本书是《论语》。长辈教我时并不侧重字句训诂,而着重教我做人的道理,并注重背诵。我在此后的人生中遇到困惑或苦难时,常常会有一两句《论语》中的话闪现出来。
叶辛(中国著名作家):书本开阔了我的眼界,它告诉我,除了我自小看到的马路、电车、外滩,除了我熟悉的上海,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壮丽的河山,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事物。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材料三: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节选自朱光潜《青少年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B. 材料二的名家认为读书既能使人开阔眼界,又能培养良好性格。
C. 如果读书中寻出趣味,离开学校做事就可能不被恶习惯引诱。
D. 朱光潜认为读书是要依靠自己抉择又要靠别人指导的探险过程。
18. 根据材料一的统计图,请简要概括该中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9. 根据以上材料,为青少年课外阅读提三条建议。
20.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人汲取力量,迎接考验。请以《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为例,选择作品中有关战胜挫折的相关情节,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的阅读体验和心灵启迪。
三、作文(60分)
21. 以下面这句话开头,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家乡的早市(注:市,这里指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有朝阳的气息和浓浓的烟火味,更有乡亲用心生活的滋味……
要求:①以《家乡的早市》为题,自定立意;②记事清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③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原文
任务
批注
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
品味“悄悄”表达效果
(1)_________。
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
揣摩“我”当时的心理
(2)_________。
结构
关键词句
对“我”的影响
总写(①段)
我的人生路上,得遇恩师贝时璋先生便是此生幸甚之事。
“我”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
分写(②—⑤段)
贝老对晚辈严格要求,耐心施教。
(1)______
(2)_______
教会“我”独立思考
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
(3)_______
(4)_______
“我”体会到献身科学的精神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