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1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2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3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4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6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7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第8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课件),共35页。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 诗词曲五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1.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情感。2.赏析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背诵诗歌。本课目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这首词就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章。背景链接诗词朗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问: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中原大地呀,你沦落敌手!词中三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二问: 这句话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者,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词人心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历史兴亡呀,你总不回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问: 今昔对比,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同东吴一样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竟没有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不仅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也委婉暗示了他对朝廷的不满。英雄孙权呀,你笑傲千秋! 本词上阕和下阕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上阕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即景抒情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阕用典,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用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阕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为国效力的信念报国无门的感慨一问一答——悲二问二答——叹三问三答赞结构梳理 这首词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作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主旨概括过零丁洋文天祥 本诗作于1279年。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次年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出示此诗以明志节。背景链接诗词朗诵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对偶。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飘絮,将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双关 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 尾联这两句诗激情慷慨,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昂的精神结束全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写作特色过零丁洋首联:回顾一生颔联:国破家亡悲壮沉痛颈联:抚今追昔 悲愤忧惧尾联:以死明志 大义凛然永垂青史丹心映照结构梳理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主旨概括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原本弃官告归的他,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此次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灾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在赈灾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写于应召前往关中的途中。背景链接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散曲诗词朗诵元曲讲解 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地势险要。第二层:抒发怀古情思。第三层:议论抒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聚”“怒”两个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聚视觉角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拟人怒听觉角度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出了怎样的情况?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场景? 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其间必有无数悲戚的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何理解这几句? 这是本曲的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的感慨。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更替所做的概括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写作特色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感情沉郁。山坡羊·潼关怀古凭吊写景山:峰峦如聚(视)水:波涛如怒(听)雄伟险要兵家必争怀古抒情望:西都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战争连连改朝换代主旨议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民疾苦忧虑国计民生结构梳理 本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朝兴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苦难,抒发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主旨概括落实课堂笔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布置作业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