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案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水螅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养成爱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海葵图片:
海葵是我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一种海洋生物,它们生长在浅海海底的礁石上,看上去像“菊花”或“向日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思考:生活在海底礁石上的海葵是怎么生活的呢?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道,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例如:海葵、珊瑚、海蜇。
二、新知讲解
(一)代表动物——水螅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水族箱或烧杯中的水螅,学生思考并且讨论以下问题:
通过观察和讨论思考,说出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方式等。
总结如下:
1.生态习性: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溪流中,常附着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
2.形态结构:
(1)体色:浅褐色。
(2)体长:约1cm。
(3)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水母、海葵、海蜇、水螅等动物的观察,他们在身体结构、捕食、防御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1.生活在水里;
2.身体呈辐射对称;
3.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
4.有口无肛门。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饵料、科研用、观赏;
如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
2.生态保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涡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举例说出扁形动物寄生种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3.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养成爱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代表动物——涡虫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涡虫的图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通过观察和讨论思考,说出涡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方式等。
总结如下:
1.生态习性: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2.形态结构: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长一般10-15mm;
(1)前端: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嗅觉功能;
(2)背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
(3)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4)腹面:颜色浅,有口、密生纤毛;使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5)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生殖孔位于口的稍后方;
3.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4.摄食:咽部外翻,释放消化酶,消化食物颗粒,再吸入体内,进行消化。
5.消化:细胞内消化与细胞外消化并存。
6.呼吸:体表扩散。
7.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8.感官:眼点、耳突。
(二)常见扁形动物及扁形动物的特征
1.常见扁形动物:猪肉绦虫、血吸虫。
2.主要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左右对称;
(3)有三个胚层。
(三)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下调查的猪肉绦虫病资料进行交流。
猪肉绦虫一生有两个寄主,并不是说幼虫不能寄生在人体内,用身边的事实加以说明,让学生分析,这会是因为哪些不洁习惯造成的?
(四)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区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节 鸟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鸟类》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