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课题 1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 1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练习,文件包含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3上·海南海口·九年级农垦中学校考期末)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镁条继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和黑色固体(单质碳),化学方程式是2Mg+CO22MgO+C。对该实验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碳单质的不活泼性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燃烧不一定必须有氧气参加
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A
【详解】A.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镁,故不能体现碳单质的性质,选项错误;
B.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选项正确;
C.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必须有氧气参加,选项正确;
D.因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选项正确;
故选A。
2.(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B.
C.D.
【答案】D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上·广西贵港·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
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④黄金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但由于非常稀缺,所以不可能大量应用于产品包装
⑤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⑥常温下汞是液体,所以汞应该属于非金属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⑤D.③④⑤
【答案】D
【详解】①合金是指在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故①错误;
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故②错误;
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故③正确;
④黄金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但由于非常稀缺,所以不可能大量应用于产品包装,故④正确;
⑤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故⑤正确;
⑥常温下汞是液体,汞属于金属,故⑥错误。
说法正确的是③④⑤,故选:D。
4.(2023上·辽宁铁岭·九年级统考期末)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青铜属于金属材料B.青铜耐腐蚀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答案】D
【详解】A、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B、青铜是合金,合金具有耐腐蚀的性能,说法正确;
C、青铜是合金,合金的熔点比其组分金属纯铜的熔点要低,说法正确;
D、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说法错误。
故选D。
5.(2022上·重庆沙坪坝·九年级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B.几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C.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微粒的大小
【答案】D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数序为碳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钠,选项错误;
B、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为0.2价,选项错误;
C、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锌、铁、镁反应,则金属过量,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选项错误;
D、质子是原子的原子核中的微粒,比原子小,原子构成分子,则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构成的分子小,即三种微粒的大小由小到大的数序是质子数、原子、分子,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2上·新疆昌吉·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青铜B.铁矿石C.钢D.铝
【答案】B
【详解】A、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矿石属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不属于金属材料,故B符合题意;
C、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2上·江苏南通·九年级统考期末)了解金属的性质有利于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将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相互刻画,铝片表面出现划痕
实验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管内液面上升约体积
实验三:将锌粒放入过量稀硫酸中,持续产生气体,最终固体消失
实验四: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一说明硬铝的硬度比铝的大B.实验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C.实验三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ZnSO4D.实验四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
【答案】C
【详解】A、实验一中,将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相互刻画,铝片表面出现划痕,说明硬铝的硬度大,不符合题意;
B、实验二中,铁丝锈蚀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管内液面上升约体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三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稀硫酸过量,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符合题意;
D、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蓝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上·湖北随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详解】A、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通过灼热的铜网,因为铜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进而吸收氧气,且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杂质,故A错误;
B、过量的铜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木炭和Cu粉均能与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另一方面,点燃会有氧气参与,会引入杂质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9.(2023上·黑龙江牡丹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将相同质量镁粉(m克)与足量的纯氧气分别在密闭与开放的环境中完全燃烧,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开始反应的时间为B.生成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C.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D.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开始固体质量发生变化,则开始反应的时间为t1,故A符合题意;
B、在密闭容器中,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氧元素质量,所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2-m1,故B不符合题意;
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增加,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固体增大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m2-m1,故C不符合题意;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可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来验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2上·黑龙江鸡西·九年级鸡西市第四中学校考期中)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是
A.B.
C.D.
【答案】A
【详解】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24:2,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56:2,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65:2,则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镁>铁>锌,镁、铁、锌的金属活动性的顺序为镁>锌>铁,则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镁>锌>铁,即选项A正确,故选A。
11.(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统考期末)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Ag+、Mg2+、Fe2+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C.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D.现象X为有大量气泡冒出
【答案】D
【详解】A、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的Fe粉时,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是硝酸银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银。所以滤液中一定有Ag+、Mg2+和Fe2+,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Fe+2AgNO3=2Ag+Fe(NO3)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故正确;
C、该实验中,一定会发生铁与硝酸银的反应,即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亚铁,因此滤液一定为浅绿色,故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银,说明加入ag的Fe粉时,铁没有完全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因此滤渣中只有银,银的活动性在氢后,加入稀盐酸没有有气泡冒出,故错误。
故选D。
12.(2020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铁粉,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
A.56g
B.28g
C.27g
D.29g
【答案】B
【详解】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故左盘增重27g,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铁粉,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右盘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差是27g。
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y=
x-=27g ,解得:x=28g;故选B。
13.(2023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
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
【答案】C
【详解】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故选C。
14.(2023上·广西柳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向和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一定有、、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Zn、Fe
C.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D.若滤液中没有,则一定有,可能有、,滤渣中可能有Zn、Fe、Cu
【答案】A
【分析】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锌>铁>铜>银;向和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当锌反应完,铁再与硝酸银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铁反应完,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A、无论金属粉末多少,滤渣中一定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一定没有Zn、Fe,这是因为滤液为蓝色时,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若滤液中没有,则一定有,铁、铜可能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液中可能有、,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Zn、Fe、Cu,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5.(8分)(2022上·陕西咸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材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仍然是钢铁。
(1)生铁、不锈钢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它们属于 (填“合金”或“纯金属”)。
(2)如图1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钉生锈的三个实验,该实验中铁钉锈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3)如图2为模拟炼铁原理的装置,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 。
【答案】(1)合金
(2)C>A>B
(3) 将尾气收集起来或点燃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生铁、不锈钢是常见合金,故填:合金。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A中铁与氧气、水接触易生锈,B中铁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C中铁与氧气、水、氯化钠接触,其中氯化钠能加速铁生锈,则该实验中铁钉锈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C>A>B,故填:C>A>B。
(3)①如图2为模拟炼铁原理的装置,a处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②由图知,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尾气收集起来或点燃,故填:将尾气收集起来或点燃。
16.(10分)(2022上·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统考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有利于改善环境。请回答问题:
(1)制造汽车车体的主要材料是硬铝,硬铝属于 材料。用硬铝制造汽车车体,主要利用其具有 (填字母)等物理性质。
A.熔点高、密度大 B.抗腐蚀性好 C.硬度大、强度高
(2)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 (填一种即可)等污染物的排放。
(3)金属铝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最理想的燃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其中一种生成物称之为“最理想的燃料”主要是因为其热值高、本身无毒、燃烧产物不 。
【答案】(1) 金属 C
(2)氮的氧化物(合理即可)
(3) 污染空气
【详解】(1)硬铝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A、硬铝密度小,故可作汽车车体,不符合题意;
B、硬铝抗腐蚀性好,故可作汽车车体,但是抗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硬铝硬度大,强度高,故可作汽车车体,且硬度、强度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C;
(2)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3)金属铝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最理想的燃料,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l,故生成的碱是氢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被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是因为氢气热值高,本身无毒,且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三、流程题
17.(8分)(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白铜是铜、镍(Ni)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欲利用废弃的白铜回收铜、镍两种金属。
(1)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镍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 (填“强”或“弱”)。
查阅资料可知,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镍。
上图中,固体A是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只写一个)。
(3)要验证Ni、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i、Zn、Cu、稀盐酸
B.Ni、Cu、ZnSO4溶液
C.Zn、Cu、NiSO4溶液
D.Ni、Zn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1)弱
(2) 铜/Cu 或
(3)B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镍和锌都能与酸反应但是锌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故填:弱;
(2)根据资料可知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排在氢后不与酸反应,故此第一步加入的稀硫酸会与镍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故固体A是铜;由于酸过量则溶液B中含有硫酸镍和剩余的硫酸,锌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于锌排在镍前,锌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故化学方程式为:或。
(3)A、镍和锌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冒气泡现象,而铜不能,故此证明铜排在最后,而镍不能与生成的氯化锌反应,锌能与生成的氯化镍反应,故说明锌在镍前,最终证明锌>镍>铜,选项正确;
B、镍和铜均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最强,但无法证明镍和铜的活动性,选项错误;
C、锌能与硫酸镍反应置换出镍说明锌在镍前,而铜不与硫酸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在镍后,最终证明锌>镍>铜,选项正确;
D、镍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在镍前,镍能与硫酸铜反应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镍在铜前,最终证明锌>镍>铜,选项正确;
故选:B。
四、科学探究题
18.(14(2023上·安徽滁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学习了金属的相关知识后,老师告诉同学们硫酸铜溶液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试剂,于是同学们对其性质产生了兴趣,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氧化铜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1:探究硫酸铜和金属的反应
(1)向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如图),观察到试管A中的铁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则X可能是 。
(2)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前要对金属片表面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 。
有同学在做实验A时,仔细观察到铁片表面刚开始有红色物质析出,一段时间后又附着较多黑色固体,于是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2:探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
(4)【进行猜想】猜想1:氧化铜;猜想2:铁粉;猜想3:铁粉和氧化铜。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铜在常温下不易被氧化,同学们认为生成氧化铜是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使生成的铜被氧化。
实验3:影响铁与碳酸铜反应生成黑色固体的因素
(5)小组同学称量5份3g无水硫酸铜固体,加入不同质量的水溶解,取3mL配制好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钉,实验现象如下: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为 (写一条)。
②为进一步探究生成黑色固体的出现是否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有关,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
【答案】(1)银片
(2)
(3)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4) 有部分固体被磁铁吸引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放热
(5) 硫酸铜浓度较低时,其与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 可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等浓度的硫酸银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利用硫酸银进行实验不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和铜离子有关
【详解】(1)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即X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铜,金属活动性Cu>Ag>Au,其可能是银片;
(2)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前要对金属片表面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避免其影响反应的进行;
(4)结论是猜想3成立,即黑色固体是铁粉和氧化铜,故取该黑色固体晾干、研细,然后用磁铁充分吸引,会有部分固体被吸引;
向甲组实验后的黑色固体(即氧化铜)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铜在常温下不易被氧化,铁与硫酸铜反应放热,可能促进了铜与氧气的反应,故填放热;
(5)①从表中看出,在加入水的质量为90g时,有黑色固体生成,而当加入水的质量较少即硫酸铜浓度较大时,没有黑色固体生成,故硫酸铜浓度较低时,其与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
②为进一步探究生成黑色固体的出现是否与硫酸铜溶液中的Cu2+有关,那么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铜离子,实验方案可以为: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等浓度的硫酸银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利用硫酸银进行实验不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和铜离子有关。
五、计算题
19.(6分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游览活动即将结束,化学精灵请同学们乘坐氢燃料汽车回家。氢气作为燃料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的优点,但是制备成本高,储存有难度。若用废旧黄铜(Cu﹣Zn合金)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氢气,测得实验数据如图,请计算:
(1)该废旧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g。
(2)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1)6.5
(2)解:设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
答: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详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故该废旧黄铜中锌的质量为:20g-13.5g=6.5g;
(2)见答案。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C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u(NO3)2溶液
AgNO3
加过量铜粉,过滤
C
铜粉
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D
CO2
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金属
铁
铝
镁
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
31.02
24.74
组别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该黑色固体晾干、研细,然后用磁铁充分吸引
猜想3成立
乙
向甲组实验后的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uSO4:H2O
3:10(有固体未溶)
3:30
3:50
3:70
3:90
实验现象
生成红色固体,
溶液颜色无变化
生成红色固体,
溶液颜色无变化
生成红色固体,
溶液颜色无变化
生成红色固体,
溶液变为绿色
生成黑色固体,
溶液变为浅绿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1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单元测试练习,文件包含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基础巩固教师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x、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基础巩固学生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