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5 欧姆定律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5 欧姆定律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欧姆定律
单元
第4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
3.会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
4.会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并联电路问题
重点
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探究电阻串、并联规律中等效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那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有什么特点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的关系。
2、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3、实验步骤:
(1)按下图连接成实验电路,把阻值Rl=1Ω和R2=2Ω串联,先后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和c点,闭合开关,分别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将你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
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表的示数I/A
a点
0.5
b点
0.5
c点
0.5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I=I1=I2=…=In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处处相等。
(2).先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R1、R2两端,以及并联在a、c两点间分别测量其电压U1、U2、U; 将你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
电流表的位置
电压表的示数I/V
a、b两点间
0.5
b、c两点间
1
a、c两点间
1.5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U = U1 + U2
即: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Un
你能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推导出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吗?
由欧姆定律: I= U= IR
由 U=U1+U2 ,可得: IR串= IR1+ IR2
R串= R1+ R2
结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即:R = R1 + R2 + …+Rn
练习: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___,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所以几个导体串 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都_____。
答案:和;长度;大
2.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时,下列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熟悉电压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法;②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的数据,并记录下来;③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总结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④根据电路图连接正确的电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答案:C
二、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的关系。
2、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3、实验步骤:
(1)按下图连接成实验电路,把阻值Rl=1Ω和R2=2Ω并联, 把电流表先后分别串联在Rl支路和R2支路和干路中,并测出其电流I1和I2和I,将你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
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表的示数I/A
Rl支路
1.5
R2支路
0.75
干路
2.25
结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I1+I2+……+In
(2)、把电压表先后分别并联在电阻Rl和R2的两端,再把电压表连接在R1与R2并联电路的两端分别测出它们的电压U1、U2和U,将你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
电压表的位置
电压表的示数I/V
R1两端
1.5
R2两端
1.5
R1与R2并联电路的两端
1.5
结论: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支路两端的电压即:
U = U1 = U2
你能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推导出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吗?
I= 代入 I并=I1+I2得
即
结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___,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 ,所以几个导体串 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都_____。
答案:和;横截面积;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B.串联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小于串联总电阻
C.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越大,它两端的电压就越小
D.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大
答案:B
思考讨论
1.在一个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电路通路时,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间有怎样的关系?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这是因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而规定的电流的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2.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因纯水不导电,需要在水中加一点酸,则通过电解槽的电流方向与哪种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同?
通过电解槽的电流方向与H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同,因为氢离子带正电。
3.有人说电路中电流刚从电源正极流出时应最大, 当电流经灯泡或电阻后应逐渐变小,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电源和灯泡或电阻是串联的,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4、手电筒中两节干电池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手电筒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压是多大?
手电筒中两节干电池是串联的,手电筒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压是U=U1 + U2 =3v
5.由若干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中,若有一个灯泡损坏,则其他灯泡的发光情况怎样?若有一个灯泡被短路,则又如何?
若有一个灯泡损坏,则其他灯泡马上熄灭,因为电路已断开;
若是一个灯泡短路,则其他灯泡更亮或者是出现闪亮一下后烧毁这是因为将一个灯泡短路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在电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路的电流更大了,所以灯泡会更亮,如果不能承受这么大的电流会烧毁。
6.由若干灯泡组成的并联电路中,若有一个灯泡损坏,则其他灯泡的发光情况怎样?若有一个灯泡被短路,则又如何?
并联电路中,若有一个灯泡损坏,其他灯泡的发光情况不变;若有一个灯泡被短路其他灯泡都熄灭。
巩固提升
1、有22个相同彩色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中,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V,如果其中的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后,则剩下的灯泡每个两端的电压是( )V。
答案:10;0
2、一个小灯泡阻值为10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4A,现要将其接入12V 的电路中,要求仍能正常发光,则应( )联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
答案:串; 20。
3、一阻值为10Ω的电阻与另一阻值为500Ω的电阻并联,则并联后的总电阻值( )
A.小于10Ω;
B.小于500Ω,大于10Ω;
C.等于510Ω ;
D.大于500Ω,小于510Ω。
答案: A
4、如图,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时,闭合开关,小东用电压表测出L1、L2和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2.3V、2.2V、4.5V.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实验;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答案:A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推导
电阻的特点
学生练习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推导
并联电阻的特点
学生练习
学生讨论有关问题
思考讨论有关问题
学生练习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锻炼学生的交流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锻炼学生的交流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一步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锻炼学生的交流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锻炼学生的交流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电流的方向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进一步理解串并联电路
巩固本节知识
课堂小结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I = I1 =I2 ……=In
I =I1+I2+……+In
电压
U =U1+U2+……+Un
U =U1=U2……=Un
电阻
R =R1+R2+……+Rn
欧姆定律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梳理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4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力缺陷,眼的成像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 光3 凸透镜成像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光3 凸透镜成像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望远镜与显微镜,观察显微镜光学系统的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