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1.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地表形态,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2.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及其地表形态。3.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常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3)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例如削低高山、填平洼地)(4)常见的外力有: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及生物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由于气温的变化,岩石表层热胀冷缩或岩石中的水分不断冻融,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昼夜温差导致岩石表面受到强大的应力
原理: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地区,温差风化显著。
主要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分冰冻后体积增大使得岩石裂隙扩大
冰解冻后,水分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反复冻融之后使岩石崩解破碎
原理:气温变化,岩石裂隙中水分发生冰冻和解冻现象,反复进行,使岩石崩解破碎。
主要分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高山流石滩 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
形成过程: 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 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 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
花岗岩是常见的侵入岩之一,其岩石表面节理发育,容易风化剥落。
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
形成过程:岩浆向上侵入,在地壳内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体,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接受风化侵蚀,沿节理崩解破碎,棱角缩减,趋向球形,形成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景观。
新疆吉木乃县“神石城”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岩石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氧化作用使得岩石呈现红色
主要分布:温暖、湿润地区
植物根系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 。
【易错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物理风化的产物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在干旱地区或寒冷地区,物理风化产物常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形成倒石堆(岩屑堆)。化学风化的产物一部分溶解于水,随水流失;部分难溶物质,如Al2O3、Fe2O3 等,则多残留在原地。
西藏定结附近物理风化产物形成的倒石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研学时观察到如下图所示景观,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图中虚线以内部分),呈上尖下圆的锥状,系山体碎石长期掉落后堆积而成。组内同学对这种独特的地貌十分感兴趣,带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地貌叫作“倒石锥”。
1.出于安全考虑,同学们未能到达倒石锥锥体观察其细节,请你推测倒石锥的表面堆积物分布特点是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2.导致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 D.冰川搬运3.该地理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据图推测该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攀登雪莲之乡 B.寻迹京杭大运河 C.探秘绿岛椰林 D.发现曾经的北大荒
2.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风化壳的厚度取决于气候、地形、构造等许多因素。
一般来说,在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的地区,风化作用较强,剥蚀作用较弱,风化残余物质易于保存,故风化壳厚度较大。
小结: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
(2022年浙江1月卷)4.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4.D 风化作用指在温度、水、生物的作用下,岩石出现的崩解破碎现象。①表示的是角峰,刃脊,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②为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为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风蚀蘑菇;④为风化作用下出现的岩石破碎、剥落现象。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如下图所示)。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一些石蛋,石蛋直径多为30~60厘米,最重的有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露出地表。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玄武岩 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花岗岩 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沉积岩 碳酸钙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结核 D.沉积岩 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2.石蛋能从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间的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推动
下图示意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据此完成3~4题。
3.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B.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温暖 D.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4.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 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 C.基岩裸露,冻融、风化作用强 D.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
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盐溶液水分易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盛行风影响雨滴飘落路径,从而造成岩块表面干湿差异。下图为“某砂岩岩块垂直剖面图”。
5.推测该岩块所在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6.形成图中岩块表面凹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读右图:回答问题1.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2.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被称为化学风化。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被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图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和与气候的关系。
3.与风化壳厚度大致呈正相关的是( ) A.降水 B.气温 C.蒸发 D.风力4.下列有关风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冻土带不存在风化壳 B.沙漠区非化学风化最强 C.高温使热带风化壳最厚 D.森林生长促进岩石风化
1.(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43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定向,素养导引,影响地表形态的力量,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课时一,挤压碰撞,张裂分离,“地球上的伤疤”,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课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43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前预习ppt课件</a>,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热胀冷缩,寒冻风化,生物参与下的风化,热膨胀,白天岩石表面受热膨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dl/tb_c400443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ppt</a>,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变化,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共同作用的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