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金属冶炼C.烧制陶器D.木材燃烧
    2.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劳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C.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
    D.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D.收集二氧化碳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氧化物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7.如图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8.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的环境中易生成,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铜绿中含有、H、O、C四种元素
    B.与、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
    9.某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可通过与发生置换反应实现
    C.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
    D.通过与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10.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为单质
    B.x的值是31
    C.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22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二、填空题
    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_______构成的;硫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根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中C粒子属于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C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
    ②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与图甲中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③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_______(填字母)。
    ④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图甲中E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乙中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出土的文物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绿”,研究人员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2.电子工业上制造铜电路板,常用30%的溶液腐蚀镀铜电路板上的铜箔,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处理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液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1)步骤①所得的废液中只含有、、三种溶质,据此可判断步骤①中铜与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是_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加入的铁粉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步骤②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3)步骤③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滤渣中只剩下铜。
    (4)步骤②③所得可与一种气体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实现循环使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是_______。
    (5)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13.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彰显中国航天的力量。
    (1)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煤油等,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和_______(填化学式)。
    ②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③目前,氢气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B.储存困难C.燃烧热值高
    (2)正在建设中的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
    ①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铝比铁耐锈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_______薄膜。
    ②将一定质量的铝片加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三、实验题
    14.铜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
    (1)以氧化铜为原料制取铜。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的还原性,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将加水制成糊状,刷在试管内壁,在试管底部加入碳粉,再向试管中通入(如图甲),集满后立即用气球密封。
    实验2:用酒精灯加热部位(如图乙),无明显现象。
    实验3:用加网罩的酒精灯加热碳粉(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利用传感器测得试管内含量变小。
    实验4:加热(如图丁),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
    ①实验1中为什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_______;实验室制取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出检验气体是否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③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
    ④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冶炼铜。
    方法1:火法炼铜。
    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标出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②反应2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方法2:生物炼铜。
    在酸性环境和微生物菌类的作用下转化为的原理是。
    ③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从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铜,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步骤1:向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Y,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1。
    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加入适量的_______,过滤得到和滤液2。
    步骤3:将滤液1与滤液2合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
    写出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一个即可)。
    四、计算题
    15.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主要反应原理为,现用200kg炉甘石与足量碳充分反应,产生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2)此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是_______kg;
    (3)计算此炉甘石中的质量分数。(将详细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金属冶炼、烧制陶器、木材燃烧过程中都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2.答案:C
    解析:A、铁在与氧气、水同时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因此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要擦干才能涂油,故A错误;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以防发生危险,应用锅盖盖灭,故B错误;
    C、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故C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故B错误;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能与水垢反应,因此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B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故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C、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发出红色火焰,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答案:B。
    6.答案:D
    解析:A、原子不显电性,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中子和分子也不显电性,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不能改变,灭火应该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含有氧元素,但由于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锡铅合金是锡和铅的合金,温度相同,可以探究合金及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高低,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由铜绿的化学式可知,铜绿中含有、H、O、C四种元素,A正确;
    B、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特征,不是化合反应,B错误;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由中的+1价变为、中的+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正确;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转化②可通过与发生反应实现,但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转化为铁锈,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与硫酸锌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x的数值为20+11=3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丁的质量比为7g:11g=7:11,若甲、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g:4g=7: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答案:(1);甲烷分子或;
    (2)①原子;

    ③A
    ④氧
    (3)、H、O、C
    (4)
    解析:(1)从宏观角度看,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分子构成的,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硫酸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构成,其中亚铁离子属于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硫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
    (2)①图甲中C粒子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甲中C粒子属于原子,质子数为10的原子是氖原子,元素符号:。
    ②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是镁元素,图甲中D元素质子数为17,属于氯元素,镁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化学式:。
    ③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氦-3质子数为2,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A。
    ④E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乙中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因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相同,硒与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
    (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H、O、C。
    (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催化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12.答案:(1)和
    (2);过滤
    (3)没有气泡产生
    (4)氯气(或)
    (5)硫酸和硫酸铜
    解析:(1)依据流程①可知,铜与反应生成和;所以生成的两种产物是和;故填:和;
    (2)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步骤②为固液分离,则操作名称为过滤;故填:;过滤;
    (3)分析流程图可知,滤渣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则骤③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现象时,说明滤渣中只剩下铜;故填:不再产生气泡;
    (4)依据题中信息可知,步骤②③所得可与一种气体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是,故填:;
    (5)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步骤5的反应为,滤液B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由于加入稀硫酸过量,还含有,则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故填:、。
    13.答案:(1)①
    ②节约能源
    ③B
    (2)①大;致密的氧化铝(或)薄膜
    ②、;、
    解析:(1)①由图可知,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②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而该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太阳能,则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耗低。
    ③氢气是气体,有可燃性,目前,氢气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储存困难,故选:B;
    (2)①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铝比铁耐锈蚀;
    ②金属活动性为,将一定质量的铝片加入、和的混合溶液中,铝与硝酸镁不反应,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铝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硝酸铜溶液为蓝色,故反应后没有硝酸铜,则没有硝酸银,故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铝;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铝,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14.答案:(1)①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与不反应
    ③利用C和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2)①
    ②置换反应
    ③S
    ④稀硫酸;
    解析:(1)①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的密度比空气大。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二氧化碳能使澄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实验2中,用酒精灯加热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与不反应,故填:与不反应。
    ③实验3中用加网罩的酒精灯加热碳粉,目的是使C和在高温下生成,故填:利用C和在高温下生成;酒精灯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故填: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④实验4中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 ①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表示为,故填:。
    ②反应2为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其特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H、S、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3、10、2,反应后H、S、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2、10、2,则X中含有1个S,即化学式为S,故填:S。
    ④从步骤3将滤液1与滤液2合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可以看出步骤1向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Y,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1,则试剂Y为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滤渣为铁和铜,要得到Cu和滤液2,步骤2应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故填:稀硫酸。步骤1中发生的反应之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5.答案:(1)1:4
    (2)84
    (3)62.5%
    解析:(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从题图可以看出,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质量达到84kg以后不再变化,故产生的质量为84kg;
    (3)解:设200kg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为x。
    炉甘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炉甘石中的质量分数为62.5%。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校联考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校联考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