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深圳宝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4深圳宝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深圳宝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9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建筑窗外安装外百叶遮阳能有效节约建筑的制冷能耗,但也会减少室内的光照面积。下图示意外百叶遮阳的结构及百叶倾角。完成下面小题。
1. 从节能效果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最不需要安装外百叶遮阳的方位是( )
A. 北面B. 南面C. 西面D. 东面
2. 冬至日的正午,使乌鲁木齐(约44°N)室内光照面积达到最大的百叶倾角是( )
A. 22.5°B. 69.5°C. 112.5°D. 159.5°
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下图示意主要客家县。完成下面小题。
3. 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便利B. 经济发达C. 战乱频发D. 资源丰富
4. 在迁徙过程中,客家先民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政策B. 气候C. 水资源D. 土地资源
5. 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交流B. 人口迁移C. 民族通婚D. 地形阻隔
空气负氧离子主要来源于溪水、瀑布、雨水、植物光合作用等。旌德县地处长江流域皖南山区,研究人员在当地居民住宅区和高山茶园风景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监测,发现两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6月份均达到最高,一天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下图示意两地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表示高山茶园风景区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的是( )
A. 折线①,纵轴甲B. 折线②,纵轴甲
C. 折线①,纵轴乙D. 折线②,纵轴乙
7. 两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6月份达到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光照足B. 气温高C. 降水多D. 风力小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频繁的风沙活动易使当地黄柳幼苗的部分茎和叶被风沙掩埋,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夏季,沙埋深度对植株整体生物量大小(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影响小,但沙埋深度越大,植株根冠比(植物地下根系与地上茎叶生物量的比值)越低。完成下面小题。
8. 科尔沁沙地黄柳幼苗多生长于( )
A. 固定沙丘的迎风坡B. 固定沙丘的背风坡
C. 流动沙丘的迎风坡D. 流动沙丘的背风坡
9. 夏季,黄柳幼苗沙埋深度越大,植株根冠比越低,这有利于( )
A. 提升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B. 提高植株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
C. 增大植株下土壤的孔隙度D. 增强植株抵御强风的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扩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居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随着富裕村民陆续外迁,租户则成为照看房屋与商铺的“二房东”。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0. 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主要驱动力是( )
A. 交通线路增多B. 外来人口流入C. 老旧民房改造D. 生态村居建设
11. 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流动摊贩与商铺数量的变化说明经营者考虑更多的是( )
A. 提高交易价格B. 降低经营成本
C. 方便组织经营D. 方便村居管理
1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自发演变有利于( )
①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②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③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④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黄河口近岸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以下简称“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微风日和大风日黄河河口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 大风日的主导风向及所属季节分别是( )
A. 偏北风,夏季B. 偏南风,夏季C. 偏北风,冬季D. 偏南风,冬季
14. 下列现象不属于大风日悬沙浓度空间布局对莱州湾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
A. 降低海水透明度B. 增加海水营养盐
C. 塑造水下地形D. 增强水下光照
2023年11月,广东省肇庆市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种植,成功在大棚里种出了哈密瓜(见下图),其品质、产量等毫不逊色于新疆产的哈密瓜。完成下面小题。
15. 肇庆成功种植哈密瓜,主要得益于大棚能够( )
A. 减少风雨影响B. 调节光照强度C. 增加昼夜温差D. 减少水分蒸发
16. 与新疆相比,农民在肇庆大规模种植哈密瓜,能够实现的是( )
①延长种植时间②能错峰销售③品质更优良④收入多元化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部的地层中普遍存在巨厚的湖泊沉积物。研究表明,距今约12万年,盆地内存在巨大的内陆闭塞型湖泊,称为河套古湖。河套古湖南侧以东西走向的隆起带作为分水岭,隆起带地势西高东低。距今3万至2万年,隆起带东端的分水岭因溯源侵蚀被切穿,发生了河流袭夺,导致河套古湖湖水外流并消亡。下图示意内蒙古晋陕交界晚更新世水系分布。
(1)描述晚更新世河套古湖外流前盆地内河流的水系特征。
(2)说明河套盆地地层中湖泊沉积物巨厚的原因。
(3)分析隆起带东端利于发生河流袭夺的条件。
(4)研究认为,大青山发生多次超强地震也是河套古湖萎缩消失的原因之一,请说明理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部(见图1),花木种植历史悠久。花木栽培繁育技术由花匠代相传。如今通过合作社推广,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南北花木种植中,鄢陵县成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理想基地。鄢陵花木种植遍及全县,形成了122个专业花木村。花木经纪人将花木销售至全国,实现了市场化经营(见图2)。近年来,鄢陵县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旅游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见图3)。
(1)说明鄢陵县适宜“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气候条件。
(2)分析鄢陵花木市场化经营模式的优势。
(3)说明县政府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举措。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冰的融化和冻结主要是海洋和海冰对热量的吸热和散热过程。楚科奇海是北冰洋海冰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研究发现,1999年该海域融冰期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10月至11月为结冰期,之后海域全面冰封。经白令海峡的入流水在春末和夏季对楚科奇海海冰影响大。下图示意白令海峡入流水主要路径。
(1)楚科奇海结冰期大约仅有2个月,推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8月份楚科奇海海冰融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深圳市宝安区高三期末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建筑窗外安装外百叶遮阳能有效节约建筑的制冷能耗,但也会减少室内的光照面积。下图示意外百叶遮阳的结构及百叶倾角。完成下面小题。
1. 从节能效果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最不需要安装外百叶遮阳的方位是( )
A. 北面B. 南面C. 西面D. 东面
2. 冬至日的正午,使乌鲁木齐(约44°N)室内光照面积达到最大的百叶倾角是( )
A. 22.5°B. 69.5°C. 112.5°D. 159.5°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建筑窗外安装外百叶遮阳能有效节约建筑的制冷能耗,但也会减少室内的光照面积”可知,外百叶有遮阳作用。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之中日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太阳从东南或正东或东北升,按顺时针方向向正南再在西南或正西或西北落山,由此可知,一天之日,建筑物的北侧日照时间最短,最不需要安装外百叶遮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冬至日,乌鲁木齐(约44°N)正午太阳高度=90°—44°—23.5°=22.5°,读右图可知,当百叶倾角为120°时百叶叶片会遮挡太阳,此时需顺时针方向调整叶片,当百叶倾角=112.5°时,正午太阳光线与之平行,此时射入室内的光照面积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有昼夜交替的地区,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直射点在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下图示意主要客家县。完成下面小题。
3. 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便利B. 经济发达C. 战乱频发D. 资源丰富
4. 在迁徙过程中,客家先民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政策B. 气候C. 水资源D. 土地资源
5. 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交流B. 人口迁移C. 民族通婚D. 地形阻隔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古代移民的方向受制于地理条件,山脉往往对移民迁徙形成的是阻碍作用,而江河却能以舟楫之便,为移民迁徙提供交通便利,还能为移民提供可供开发的沿江谷地。赣江就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等。据材料可知,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选择迁徙地时,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即土地资源,故D正确;政策、气候、水资源对客家先民选择定居山区影响较小,故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说明该地人口迁移多,人口流动大,导致姓氏多样,B对。文化交流、民族通婚、地形阻隔不是姓氏多样的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
【点睛】赣江发源于南岭和武夷山脉的赣江自南而北贯穿江西省,干流经行约760公里,最终于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附近汇入鄱阳湖,与长江贯通,成为长江中游的三大支流之一。它为长江贡献着巨大水量的同时,还成为了客家先民南行的重要地理通道。
空气负氧离子主要来源于溪水、瀑布、雨水、植物光合作用等。旌德县地处长江流域皖南山区,研究人员在当地居民住宅区和高山茶园风景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监测,发现两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6月份均达到最高,一天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下图示意两地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表示高山茶园风景区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的是( )
A. 折线①,纵轴甲B. 折线②,纵轴甲
C. 折线①,纵轴乙D. 折线②,纵轴乙
7. 两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6月份达到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光照足B. 气温高C. 降水多D. 风力小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一天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高山茶园风景区与居民住宅区相比增温较慢,可知折线②代表高山茶园风景区;根据材料“空气负氧离子主要来源于溪水、瀑布、雨水、植物光合作用等”可知高山茶园风景区负氧离子浓度较大,故纵轴乙表示高山茶园风景区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坐标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据材料“空气负氧离子主要来源于溪水、瀑布、雨水、植物光合作用等”,可知雨水越多,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越高,旌德县地处长江流域皖南山区当地为季风气候,6月份降水多,C正确;6月份降水多,光照相对较为不足,A错误;6月份气温不是最高,B错误;6月受东南季风影响,风力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空气负氧离子主要是由空气中含氧负离子与若干个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原子团,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频繁的风沙活动易使当地黄柳幼苗的部分茎和叶被风沙掩埋,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夏季,沙埋深度对植株整体生物量大小(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影响小,但沙埋深度越大,植株根冠比(植物地下根系与地上茎叶生物量的比值)越低。完成下面小题。
8. 科尔沁沙地黄柳幼苗多生长于( )
A. 固定沙丘的迎风坡B. 固定沙丘的背风坡
C. 流动沙丘的迎风坡D. 流动沙丘的背风坡
9. 夏季,黄柳幼苗沙埋深度越大,植株根冠比越低,这有利于( )
A. 提升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B. 提高植株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
C. 增大植株下土壤的孔隙度D. 增强植株抵御强风的能力
【答案】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据材料,“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频繁的风沙活动易使当地黄柳幼苗的部分茎和叶被风沙掩埋,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说明当地以流动沙丘为主,在盛行风作用下,沙丘往下风向移动,故黄柳幼苗部分茎和叶被风沙掩埋可判断其位于沙丘背风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据材料,“沙埋深度越大,植株根冠比(植物地下根系与地上茎叶生物量的比值)越低”说明此时地上茎叶生物量较大,有利于提升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A正确;植物地下根系较少,不利于吸收土壤水分、增大植株下土壤的孔隙度、增强植株抵御强风的能力,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流动沙丘是根据沙丘移动性划分的沙丘类型之一。流动沙丘在沙漠区分布很广。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它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一带。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扩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居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随着富裕村民陆续外迁,租户则成为照看房屋与商铺的“二房东”。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0. 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交通线路增多B. 外来人口流入C. 老旧民房改造D. 生态村居建设
11. 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流动摊贩与商铺数量的变化说明经营者考虑更多的是( )
A. 提高交易价格B. 降低经营成本
C. 方便组织经营D. 方便村居管理
1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 )
①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②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③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④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0. B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村民出租的空闲房间和摆摊点位增多,整个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主要是因为周边工业区的发展,由于工业活动增多,外来人口流入增多,对空闲房间的需求增多,B正确。从阶段Ⅰ到阶段Ⅲ,交通线路变化不大,A错误。并无材料表示该村进行了老旧民房改造,且老居民房改造并不是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并无材料表示该村进行了生态乡村建设,且生态乡村建设对出租屋空间变化影响小,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阶段Ⅲ流动摊贩数量减少,商铺数量增加,经营者提高交易价格不利于商品的竞争,A错误;经营者需要缴纳商铺的租金,经营成本提高,B错误;商铺利于组织经营,提高经营者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和创造利润,C正确;方便村居管理不是经营者主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有利于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①③正确;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规划调整有关,与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无关,②错误;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无法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B正确。
【点睛】乡村一般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等附属设施。小村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可发挥最低层级的服务功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出现了城市化乡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在城镇化的后期,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人从城镇往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和小城镇流动。
黄河口近岸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以下简称“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微风日和大风日黄河河口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 大风日的主导风向及所属季节分别是( )
A. 偏北风,夏季B. 偏南风,夏季C. 偏北风,冬季D. 偏南风,冬季
14. 下列现象不属于大风日悬沙浓度空间布局对莱州湾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
A. 降低海水透明度B. 增加海水营养盐
C. 塑造水下地形D. 增强水下光照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微风日黄河河口近岸海域悬沙高浓度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河口附近,大风日黄河河口近岸海域悬沙高浓度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河口东南部的莱州湾,由此推测大风日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冬季主要吹偏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风日悬沙高浓度区主要分布于莱州湾,悬沙浓度高会降低海水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照,D正确,A错误;悬沙会带来矿物质等会增加海水营养盐,悬沙沉入海底会塑造水下地形,BC与题意不符。故选D。
【点睛】悬浮泥沙浓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水体中所含有的悬浮泥沙的数量。
2023年11月,广东省肇庆市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种植,成功在大棚里种出了哈密瓜(见下图),其品质、产量等毫不逊色于新疆产的哈密瓜。完成下面小题。
15. 肇庆成功种植哈密瓜,主要得益于大棚能够( )
A. 减少风雨影响B. 调节光照强度C. 增加昼夜温差D. 减少水分蒸发
16. 与新疆相比,农民在肇庆大规模种植哈密瓜,能够实现的是( )
①延长种植时间②能错峰销售③品质更优良④收入多元化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广东省肇庆市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年降水量较大,且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故修建大棚种植以防风雨影响,A正确;肇庆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但降水较多,夏季光照强度较弱,无需修建大棚调节光照强度,B错误;修建大棚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将热量保留在大棚内,可减少昼夜温差,C错误;肇庆年降水量大,气候湿润,无需修建大棚减少水分蒸发而保水,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新疆相比,肇庆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可种植时间长,①正确;种植时间长,能与新疆哈密瓜错峰销售,占领不同时间市场,②正确;新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品质优良,③错误;农民在肇庆大规模种植哈密瓜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收入渠道,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技术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部的地层中普遍存在巨厚的湖泊沉积物。研究表明,距今约12万年,盆地内存在巨大的内陆闭塞型湖泊,称为河套古湖。河套古湖南侧以东西走向的隆起带作为分水岭,隆起带地势西高东低。距今3万至2万年,隆起带东端的分水岭因溯源侵蚀被切穿,发生了河流袭夺,导致河套古湖湖水外流并消亡。下图示意内蒙古晋陕交界晚更新世水系分布。
(1)描述晚更新世河套古湖外流前盆地内河流的水系特征。
(2)说明河套盆地的地层中湖泊沉积物巨厚的原因。
(3)分析隆起带东端利于发生河流袭夺的条件。
(4)研究认为,大青山发生的多次超强地震也是河套古湖萎缩消失的原因之一,请说明理由。
【答案】17. 河流数量较多且空间分布不均,盆地南部的河流数量多于北部;河流从四周向中心注入河套古湖,水系呈向心状;河流普遍流程较短,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18. 河套盆地为断陷盆地,地壳下沉有利于接受堆积;入湖河流数量多、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大量泥沙在湖泊中堆积(沉积速率快);河套古湖存在时间较长,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巨厚的湖相沉积物。
19. 位于东部,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溯源侵蚀能力强;两侧河流距离较近,隆起带东端海拔较低,易被侵蚀切穿,发生河流袭夺。
20. 多次超强地震导致湖水剧烈波动,(冲击湖水外泄通道)加速了湖水外泄过程;地震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大量地表碎屑物质填充湖盆,加速了古湖的萎缩消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河套盆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系特征、沉积物的形成、河流袭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河流水系特征应从河流数量、长度、流向、河网密度、流域范围、水系形态等方面描述。根据材料河套盆地为断陷盆地,河套古湖为内陆闭塞型湖泊,可知盆地内河流自四周流向中心,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从四周向中心注入河套古湖;结合图像信息可知该地河流数量较多且空间分布不均,盆地南部河流数量多,北部河流数量较少;河流短促,相对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小问2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湖相沉积物来源于流域河流的搬运堆积。从内力作用角度来看,河套盆地为断陷盆地,地壳下沉导致盆地海拔远远低于四周山地,地形条件有利于接受巨厚沉积物的堆积。从外力作用角度来看,入湖河流数量多,且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带来大量泥沙,经历了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堆积。故形成巨厚的沉积物。
【小问3详解】
根据文字材料,袭夺是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所致,由此可从河流侵蚀能力和分水岭被侵蚀切穿的条件思考作答。结合图示,图中季节性河流主要位于区域西部,而东部均为常流河,所以可判断东部河流补给量较大且稳定,侵蚀能力强;从河流袭夺处来看,位于隆起带东部,海拔较低,且两侧的河流距离较近,易被侵蚀切穿。
【小问4详解】
湖泊萎缩可能是水量减少或泥沙沉积。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地震可直接导致湖泊水体运动(类似于海啸),加快湖水外泄;同时地震可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得地表物质不稳定,大量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填充湖盆,加快古湖的萎缩消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部(见图1),花木种植历史悠久。花木栽培繁育技术由花匠代相传。如今通过合作社推广,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南北花木种植中,鄢陵县成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理想基地。鄢陵花木种植遍及全县,形成了122个专业花木村。花木经纪人将花木销售至全国,实现了市场化经营(见图2)。近年来,鄢陵县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旅游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见图3)。
(1)说明鄢陵县适宜“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气候条件。
(2)分析鄢陵花木市场化经营模式的优势。
(3)说明县政府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举措。
【答案】(1)鄢陵县位于黄河以南,长江、淮河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冬季最冷月均温接近0℃,气温条件适宜,光照充足;年降水量适中,雨热同期;适合大多数南北花木引种和驯化。
(2)合作社使花木栽培繁育技术得到推广,从业技术人员增多;专业花木经纪人将花木销售至全国各地,扩大市场;形成大量花木专业村,有利于农业生产类型发生转变,扩大花木种植面积。
(3)县政府通过科技园、博览园和博览会提高鄢陵花木的知名度,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并有利于花木行业的技术交流、产品流通和市场扩大等,最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鄢陵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该地气温、光照、降水条件优越,地形、土壤相对于南北花木引种属于次要条件。南方花木对水热需求较高,北方地区引种需要较充足的水热等条件。鄢陵位于34°N附近,处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光照、热量、降水等相对适中,能够满足南方花木生长需求;冬季最冷月气温约0℃,有利于花木过冬,,适宜“南花北移、北花南迁”。
【小问2详解】
市场化经营模式相对于之前代代相传的传统经营模式,优势显著,答题时从生产技术推广、生产规模扩大、销售市场范围扩大等方面入手,从图中三个要素的角度去分析即可。“经过l-2年驯化的枸杞、石楠、棕榈等南方观赏树木比直接移植到黄河以北地区成活率要提高10%-15%”,花农为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原有花卉苗木进行改良,引种新品种,以提高其品质;“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之一”,花农采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扩大了销售范围,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小问3详解】
题干主语是县政府,这里需要厘清花木产业、县政府、旅游业、城镇化发展和产城融合之间的关系。花木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县政府通过科技园、博览园和博览会提高鄢陵花木的知名度,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反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当地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又推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同时反过来促进花木产业技术交流、产品流通和市场扩大等,最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冰的融化和冻结主要是海洋和海冰对热量的吸热和散热过程。楚科奇海是北冰洋海冰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研究发现,1999年该海域融冰期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10月至11月为结冰期,之后海域全面冰封。经白令海峡的入流水在春末和夏季对楚科奇海海冰影响大。下图示意白令海峡入流水主要路径。
(1)楚科奇海结冰期大约仅有2个月,推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8月份楚科奇海海冰融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处高纬度海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间,楚科奇海夜晚时间渐长,海水温度不断下降;结冰初期海冰面积较小,海水热量迅速进入大气,加快结冰速度;结冰期间,北冰洋风力强,海面降温快
(2)8月份海域结冰面积较小且较薄,大量水温和盐度较高的白令海入流水进入楚科奇海后,加快海冰的融化;开阔的海域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使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加快海冰融化的速度。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冰洋地区的楚科奇海的海冰”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对海水温度、结冰这一现象的考查,切入点比较小,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推理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冰为散热的过程,热量的散失主要从辐射冷却的角度考虑。结冰初期,海面海冰较少,海冰的隔绝作用弱,海水的热量迅速进入大气,海水降温快,容易结冰;10月到11月的结冰期间,白昼时间已经很短,太阳辐射量少,海水温度不断下降;冬季北冰洋地区风力强,加速海水结冰。
【小问2详解】
海冰融化根本原因是热量的吸入,8月份结冰海域面积比较小,夏季太阳辐射较强,为海冰融化提供热量;来自太平洋的海水源自纬度较低海区,海水温度和盐度较高,能加快海冰融化。
【点睛】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线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乙、丙洋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x、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