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新)及答案(九科)
- 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含答案(含听力)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内,多选、错选本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追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预计太空驻留6个月,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点火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 10月26日3时14分B. 10月26日15时14分
C. 10月25日3时14分D. 10月25日15时14分
2. 点火发射时全球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为( )
A. 大于1/2B. 小于1/2C. 等于1/3D. 小于1/3
【答案】1. A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的区时,点火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国际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为2023年10月26日3:14,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点火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此时国际日界线所在区时为15:14,因此,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15个小时14分,大于1/2,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180°经线大致与人为日界线重合,当180°经线与人为日界线重合时,自西向东跨越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180°经线日期加一天。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为断层,N为沙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而广阔的侵蚀面。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区规划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隧道,仅从地质条件考虑,最适宜选址在(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4. 图中断层( )
A. 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 北侧岩块相对上升
C. 比侵蚀面N形成的时间早D. 与图中褶皱同时形成
5. 若丁处的岩石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则新的岩石可能是( )
A. 多气孔构造,质地疏松B.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C. 燃点低,可作为能源使用D. 具有粒状变晶结构,为大理岩
【答案】3. A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隧道的选址一般选择在排水良好,天然拱形构造的背斜处最合适,据图判断甲为背斜,乙为断层,丙为向斜,丁处有裂隙,因此甲处最合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砂砾石层沉积完整,因此断层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A错误;北侧岩层相对下降,B错误;侵蚀面位于上部,断层位于下部,因此断层形成时间早于侵蚀面N,C正确;褶皱先形成,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之后断裂形成断层,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丁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会变质形成大理岩,D正确;多气孔构造,质地疏松的为玄武岩,A错误;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的为沉积岩,B错误;燃点低,可作为能源使用的为页岩气,C错误。故选D。
【点睛】岩石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沉积岩为石灰岩、砂岩、砾岩,岩浆岩有: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生物借助物理和化学风化起到风化助推作用,称为生物风化。风化作用与温度、水、生物等存在较强关联性。图为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要素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依据图,在自然态下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①到②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无生物风化
B. 从②到③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
C. 从③到④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
D. 从④到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无生物风化
7. 在图所示四种气候中,地表产生风化壳(风化物堆积而成)最厚的是( )
A. B.
C. D.
8. 图示意四种景观图片,主要属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6. C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温度升高,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图中从①到②气候由干变湿,生物变多,生物风化作用逐步增强,A错误;从②到③气候由冷变热,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B错误;从③到④,气候由湿变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C正确;从④到①,气候由热变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气候越湿,温带越高的地方,生物量越多,地表的风化壳越厚;A图气候湿热,风化作用强烈,风化壳最厚,A正确;BCD对应的气候不是最湿热的,风化壳不是最厚的,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高山上的流石滩、花岗岩球状石蛋,都是物理风化形成的,①③正确;魔鬼城是风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刃脊都是冰蚀作用形成的,②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化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间、地壳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按岩石风化的性质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在岩石风化过程中,这两类风化通常是同时进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
大气河是指大气低层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本质是暖湿气流。当地时间2023年3月22日,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加州)遭遇新一轮“大气河”风暴,洪水预警,数万人断电。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根据材料,推断“大气河”带来的降水类型可能与下面哪项一致( )
A. 新加坡夏季午后降雨B. 菲律宾夏秋季降雨
C. 喜马拉雅山南部夏季降雨D.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10. 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A. 高压脊处B. 低压槽处C. 气旋中心D. 反气旋中心
11. 关于剖面图及“大气河”与美国加州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加州“大气河”的水汽来源为大西洋B. 风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 美国西部山地加剧“大气河”对当地的影响D. 大气河运动走向为南北走向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锋线和材料“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本质是暖湿气流”可知,大气河带来的降水为锋面雨。A 项为对流雨,B项为台风雨,C项为地形雨,D项大多为冷锋过境带来的降雨。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大气河”通常与温带气旋(锋面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本质上是暖湿气流。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暖湿气流),不属于盛行上升气流的气旋中心,而是在二者交汇附近的低压槽(低压易成云致雨)部位,B正确,C错误;高压脊、反气旋中心,不属于是锋面气旋,A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加州地处美国西部,西风从太平洋携带水汽,A错误;读图可知,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升高,B错误;水汽遇到美国西部山地阻挡,在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大降水量,加剧了对当地的影响,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图示为北半球中纬度水汽运动。由此可知,图中的中纬西风进行水汽输送,北半球西风吹西南风,图示锋面线上是暖空气,锋线下是冷空气,水汽输送方向是西南-东北,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
松巴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该岛传统文化完整而原真,被称为“探险旅行者的乐园”。左图示意松巴岛位置,右图示意当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 松巴岛雨季的盛行风为( )
A. 东南信风B. 东北信风C. 西北季风D. 无风
13. 最适合到松巴岛旅行的季节是( )
A. 3~5月B. 6~8月C. 9~11月D. 12~次年2月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松巴岛的雨季出现在12月至次年4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位于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跨过赤道,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偏转为西北季风,影响该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2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多,不适宜旅行,AD错误;9~11月气温较高,不适宜旅行,C错误;6~8月降水较少,且温度适宜,是最适合旅行的季节,B正确。所以选B。
【点睛】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到了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围,a、b、e分别代表甲湖三个不同时期的湖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m,n两地的相对高差最大可接近( )
A. 50mB. 100mC. 120mD. 150m
15. 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入湖河流盐度较低B. 入湖河流补给量大
C. 有地下河与咸水湖相连D. 纬度高,蒸发量少
16. 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a最可能是(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m和n都是位于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闭合曲线,取值规则为大于大值,小于小值。m所在闭合曲线取的是400,为相邻等高线中的小值,m所在闭合曲线取的是400,为相邻等高线中的小值,则m的取值范围为350m~400m;n所在闭合曲线取的是450,为相邻等高线中的大值,m的取值范围为450m~500m;由此可计算出两地相对高度为50m~150m,即最大高差接近150m,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内陆干旱地区湖泊成为淡水湖必须具有排盐作用,图中临近甲湖泊的咸水湖海拔较低,甲湖泊可能与之有暗河相通,使甲湖泊中盐分随湖水一起流入咸水湖,起到排盐的作用,C正确;河水都含有盐分,只是盐分含量较少,但河水流入内流湖,如果没有排盐通道的话,湖泊盐度一样会升高,变成咸水湖,A错误;该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不会太大,B错误;该地为中亚,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旺盛,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水面是最小的,说明该月份湖泊补给量最小,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补给,温度越低,补给量越小,因此a为1月份的水面情况,A正确;4月、7月和10月都有一定冰雪融水补给,水面较宽阔,BC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有哪些湖泊盐度的影响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计算两地相对高度差:两地高度范围交叉减。
世界磷虾集中分布于南极洲沿岸环流聚合带。这个聚合带生物资源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活动。下图为南极周边磷虾分布图,红旗代表我国辽渔集团捕捞海域。据此完成问题。
17. 南极洲沿岸聚合带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行风推动海水漩涡搅动,营养盐上泛B. 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C. 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和水温适宜D. 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盐上泛
18. 与南极沿岸环流形成关联最小的因素是( )
A. 极地东风B. 盛行西风C. 全球变暖D. 大陆形状
19. 辽渔集团从事捕捞作业时最不可能面临的风险是( )
A. 暴风B. 冰山C. 大型海洋生物D. 海盗打劫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材料中说“南极洲沿岸受到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漩涡影响”,漩涡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A正确。南极洲沿岸与西风漂流都属于寒流,D错误;阳光和水温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南极附近太阳高度小,水温偏冷,不是生物资源丰富主因,C错误;该地几乎无入海河流,B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南极和各大陆之间,纬度较高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纬度较低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两种盛行风共同影响了南极沿岸环流形成,关联较大,AB错;南极大陆形状制约的洋流的流动,使南极沿岸环流绕大陆流动,大陆形状对环流影响大,D错;全球变暖使各纬度间温差减小,盛行风减弱,环流动力减小,与环流形成关联最小,C对,故选C。
【19题详解】
捕捞作业海域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狂风巨浪,A可能。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B可能;磷虾数量众多吸引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C可能;南极沿岸地理环境恶劣,除科考和商业捕捞,无流民居住,不会遇到海盗,D不可能,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的选项,故选D。
【点睛】南极绕极流是自西向东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和地球上所有其他洋流都有关联的洋流。南极绕极流在南纬35°~65°区域,与西风带平均范围一致,形成西风漂流,又因南极大陆附近的海水密度小于南极外海的海水密度,乃生成由西向东的地转流,故南极绕极流是西风漂流与地转流合成的环流。
海水温度距平值等于某地某时段海水温度减去其多年统计的平均温度值。下图是某年份太平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年距平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秘鲁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陆架宽广,光照条件好B. 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
C. 上升流强劲,营养盐丰富D. 有大河注入,饵料丰富
21. 图示年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
A. 秘鲁沿岸降水增多,鱼获大增B. 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干燥少雨
C. 图中甲岛降水增多,易引发洪涝D. 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易引发旱灾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由所学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知识可知,秘鲁沿岸有秘鲁寒流,秘鲁寒流是上升流,深层海水上升补偿的同时,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C正确;大陆架宽广、光照条件好不是秘鲁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A错误;秘鲁沿岸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秘鲁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少,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年份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年距平为正,表明其海水温度偏高,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偏高说明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水温偏高,近地面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但鱼类数量减少,A、D错误;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即甲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和澳大利亚东部海域水温较常年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干燥少雨,B正确,C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减小,引起气候异常。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即南美洲西海岸海域海面水温上升,降水增多。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即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东部附近海域海面水温降低,降水量比正常的年份明显偏少,易出现旱灾和森林火灾。
野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重大。读稳定气候下北方某地区野火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野火后该地区草本和灌丛植被的种类、数量近中期内增加,原因不包括( )
A. 地面温度升高B. 光照条件改善C. 有机养分增加D. 病毒虫害减少
23. 野火发生后,在短时间内地面海拔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力沉积B. 外力侵蚀C. 融冻加强D. 断裂下陷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野火后,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近期内到达地面光照增多、草木灰增多、土壤活动层加厚,低矮禾草和灌丛植被生长的光照、地温、土壤矿物养分条件改善,致使其种类和数量在近、中期内增加,A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另外经过野火灼烧土壤病毒虫害减少也利于植被生长,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但是有机层缺失且总生物量比野火前少,土壤有机养分减少。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所以选C。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野火后该地地面先沉降后期慢慢恢复。外力沉积会导致地面海拔高度升高,外力侵蚀会导致地面海拔高度降低,均不符合该地地面海拔高度变化轨迹,A、B选项错误;该地地层无断层信息,D错误;冻土解冻会改变地层强度,导致地面海拔高度变化。读图分析,野火后地面海拔高度变化与活动层厚度变化趋势相反,与永冻层厚度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冻土解冻是该地地面海拔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所以选C。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读“该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24. 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 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②③④⑤①B. ①②④⑤③C. ①③④⑤①D. ①②③④⑤
25. 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 非地带性规律——海陆位置D.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先经历①;途经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或者温带荒漠,逐渐进入内陆,植被先草原后荒漠,故再经历③④;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再经历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示路线并未经过该气候区,故排除②。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④⑤①,故选C。
【25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一路西行到中亚,沿途自然带从森林变化为草原,主要的区别在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导致降水量出现差异,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正确;该路线并未直接体现垂直地带性差异,A错误;该路线是呈现经度上的差异,并未呈现出纬度的差异,B错误;从北京一直到柏林,地方性分异规律有所体现,但是并不是主要分异规律,C错误。故选D。
【点睛】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体现在热量的改变带来的植被类型的改变,比如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的改变,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途自然带从森林变化为草原,主要的区别在于海陆位置的改变带来的水分条件的改变,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于纬度地带性,但也有一些非地带性的情况,比如天山北坡的针叶林。
第Ⅱ卷(综合分析题,共50分)
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绘图并回答问题
(1)在左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2)左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南”或“北”)移动。
(3)左图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____;
(4)该日( )
A.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D. 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右图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
【答案】26 27. ①. 12月22日 ②. 北
28. A、B 29. BC
30. ①. 海口 ②. 哈尔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晨昏线、太阳直射点回归性运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晨昏线过圆心,与阳光垂直,从北极圈最左侧连接南极圈最右侧,对着阳光的左侧是昼半球,右侧为夜半球,用阴影画出,如下图:
【小问2详解】
左图表示的日期北极圈是极夜现象,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23°26′S或南回归线。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小问3详解】
左图中A、B、C三地中,A、B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AB。
【小问4详解】
该日,北半球是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A错。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对。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C对。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在南回归线以南越早,D错。故选BC。
【小问5详解】
该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右图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海口。该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哈尔滨。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a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下图b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与蒙特雷相比,说明那波利气候特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那波利的陆地自然带是:____,与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是:____。
【答案】(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 ①. 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 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特点: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小问2详解】
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都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圣劳伦斯湾表层平均盐度为22‰,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成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下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指出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
(2)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但也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推测该海域事故高发的原因。
【答案】(1)沿陆地边缘有寒流经过,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白鲸可顺洋流南下,提高游动的速度(节省体力);圣劳伦斯河注入圣劳伦斯湾(河流入海口鱼类丰富),陆地边缘沿岸食物较充足。
(2)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之处,常年多大雾天气,海域能见度低;初冬冻结和春季解冻时,该海域多浮冰(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该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阴雨天气;海湾的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洋流对地理事物的影响、洋流对航行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顺洋流方向省时省力,白鲸南下正好与南下的洋流同向,提高游动的速度,节省体力;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生活在冷水区域,沿陆地边缘有寒流经过,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该海域有圣劳伦斯河入海,河流携带营养盐类,沿海地区浮游生物充足,鱼类丰富,食物较充足。
【小问2详解】
航行遇到的危险主要是浮冰、大海浪、暗礁、大雾、阴雨等因素。该海域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之处,暖流使海水蒸发旺盛,提供充足的水汽,而寒流下垫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该海域常年多大雾天气,海域能见度低;该海域纬度较高,初冬冻结和春季解冻时,该海域多浮冰,另有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该海域受西风影响较大,海面风浪大,且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航行;该海域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积扇有“湿扇”和“旱扇”之分。“旱扇”是由季节性河流造就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受洪水影响较大,因此“旱扇”也叫洪积扇。“湿扇”位于湿润区,扇上的河流基本是常年性的,河流的搬运能力较为稳定。下面图甲为“旱扇”“湿扇”示意图,图乙为贺兰山地区冲积扇分布示意图。
(1)描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请出贺兰山山麓冲积扇主要集中分布区,并分析其原因。
(3)与“旱扇”相比,“湿扇”常具有规模较大,沉积物分选性较好、磨圆度高等特征,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至出山口,地势趋于平坦,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的搬运作用减弱,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贺兰山东侧。东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河流多,沟谷发育多;夏季风的迎风坡,风化作用强,碎屑物较多;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搬运的物质多,在山麓地区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较多。
(3)“湿扇”比“旱扇”河流流程长,流量大,流域广,形成规模大;“湿扇”上的河流多为常年性的,水动力条件比“旱扇”稳定;沉积颗粒被搬运的距离较远,时间长,沉积物粒径较细、磨圆度较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旱扇”“湿扇”示意图和贺兰山地区冲积扇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沉积扇特征对比及成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其形成过程包括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沉积条件等环节。结合图例,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从上游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向下游搬运;当河流流至出山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且出山口处地势趋于平坦,所以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砾石和泥沙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贺兰山山麓冲积扇主要集中分布贺兰山东侧。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所以山麓冲积扇集中分布的原因应从河流众多、沉积物源丰富、有利的沉积环境等方面考虑。贺兰山是我国季风气候区和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该山以东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暖湿气流被山地阻挡后,沿山坡爬升,形成地形雨,丰沛的降水与众多的山间谷地有利于形成河流。夏季风的迎风坡,风化作用强,碎屑物较多,沉积物源丰富。河流上游为中高山,与附近低山形成较大的地势落差,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的物质多,在山麓地区因河道展宽、地形平坦导致水流速度变慢后,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芜湖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潮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