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17页。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2.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NH3使CuO固体变为红色 B.CO2使Na2O2固体变为白色C.HCl使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D.Cl2使FeBr2溶液变为黄色3.下列日常生活及化工生产中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B.蜡炬成灰泪始干C.古人云:“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氢气球遇明火发生爆炸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两种元素的价态发生改变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5.工业上可通过反应2Al2O3+3C+6Cl2 4AlCl3+3CO2制取无水氯化铝,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剂 B.Al2O3还原剂C.发生还原反应 D.氧原子得到电子6.油画变黑,可用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擦洗修复,发生的反应为 4H2O2+PbS→PbSO4+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 是氧化产物 B.H2O2 中负一价的氧元素被还原C.PbS 是氧化剂 D.H2O2在该反应中体现还原性7.氨基磺酸(HSO3NH2)是硫酸分子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无机固体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基磺酸能与醇反应B.氨基磺酸不可能发生水解反应C.氨基磺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D.氨基磺酸能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8.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与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10mL 2mol/L B.20mL 2mol/LC.10 mL 4mol/L D.20mL 3 mol/L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的是( )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10.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l。欲使H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1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 ①升高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再通入n mol CO2和n mol H2 ④再加入2n mol CO2和2n mol H2(g)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11.已知相关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则 的 为( )A. B.C. D.12.图为H2与O2反应生成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molH2分子断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B.H2(g)+1/2O2(g)=H2O(g)ΔH=-241.8kJ/molC.分解1mol气态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总共需要吸收926.8kJ的热量D.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13.下列反应式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充电时阴极的反应式:Pb2++2e-=PbB.碱性锌锰干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Zn-2e-=Zn2+C.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溶液: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D.I用铁氰化钾检验Fe2+:3FeCl2+2K3[Fe(CN)6]=Fe3[Fe(CN)6]2↓+6KCl14.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某原电池工作时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量筒的规格为1000mL,电极材料是镁片和铝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电极材料是镁片B.电流经a流向bC.若用NaOH溶液代替稀硫酸,溶液中的OH-移向铝片一极D.当量筒中收集到672mL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15.下面是某同学做完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确的是( )A.硫酸溶液中Zn2+浓度增大B.在该原电池中,铜作负极C.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Zn→CuD.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在铜电极上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16.化学反应Cl2(g)+H2(g)=2HCl(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为能量变化值,a、b、c均为正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为吸热反应B.2molCl和2molH的总能量大于2molHCl(g)的能量C.1molHCl(l)转变为1molHCl(g)需要放出ckJ能量D.反应Cl2(g)+H2(g)=2HCl(g)的能量变化值为(a+b)kJ17.测量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方法如下:ⅰ.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和;ⅱ.再利用与反应,产生激发态的(用表示),当回到基态时,产生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获知的浓度,二者呈正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与具有的能量不同B.在大气中形成酸雨:C.与能发生反应:D.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汽车尾气中含量越高18.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①Zn+2HCl=ZnCl2+H2↑,②2HCl+CuO=CuCl2+H2O③MnO2+4HCl MnCl2+Cl2↑+2H2O,因此盐酸应具有的性质是( ) A.有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B.只有氧化性C.只有还原性 D.只有酸性19.下列既属于放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氧化钙与水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20.对于碳酸钙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最不利于其自发进行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二、综合题21. (1)I.已知Na2S2O3与硫酸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研究小组为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实验①②研究的是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V2= 。(3)t1、t2、t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II.炼铁高炉中存在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t1时,正反应速率 (填“>“”<”或“=”)逆反应速率。(5)0~4min时间段内,v(CO)= mol·L-1·min-1。反应达最大限度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6)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 。a.降低温度b.减少铁粉的质量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22.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1)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2)电子由 (填“锌片”或“铜片”)沿导线流出。(3)当铜表面析出0.224 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了 mol电子。 23.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原电池中,a电极有气泡产生,b电极逐渐变细,则该原电池的正极是 (填写字母“a”或“b”),外电路中电流流动的方向是 ,b电极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2)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Ag、电解质溶液为CuSO4时,写出该原电池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当a极溶解的质量为6.5g时,有 mol电子通过导线。 24.现有如下微粒:①I2②Br-③Na+④Fe2+⑤H+⑥Fe3+⑦Mg ⑧Cl2⑨HCl ⑩H2O ⑪S ⑫SO2其中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的有 ,只能作氧化剂的有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 。25.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Ba2++SO =BaSO4↓”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反应“2Na+O2 Na2O2”,氧化产物是 ;产物中O的化合价为 。 (3)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 溶液,再加入 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有些放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故B符合题意;C.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条件无关,吸热反应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常温下就能发生,故C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是否需要加热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没有必然联系;C、吸热反应常温下可能可以发生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反应吸热。2.【答案】D【解析】【解答】A.NH3使CuO固体变为红色,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氮气,气体被氧化,故不选A;B.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O2气体中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不选B;C.HCl 使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不选C;D.Cl2使FeBr2溶液变为黄色,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气体被还原,故答案为:D。【分析】A.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中过氧化钠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盐酸与硅酸钠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3.【答案】A【解析】【解答】A.煅烧石灰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 CaO+CO2↑,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Fe + CuSO4= Cu +FeSO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氢气球遇明火发生爆炸,即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若变化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若变化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4.【答案】D【解析】【解答】A.H2+Cl2=2HCl,H和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故B不符合题意;C.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Zn和盐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氧气与臭氧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有单质反应物的化合反应为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可能是同一种元素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如氧气和臭氧的转换,都是单质,化合价不变。5.【答案】A【解析】【解答】解:A.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是氧化剂,故A正确;B.Al、O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故B错误;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氧原子不得电子,故D错误;故选A.【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该反应中是氯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该反应中是C)——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6.【答案】B【解析】【解答】A.H2O2 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H2O,H2O是还原产物,故A不符合题意;B.H2O2 中负一价的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C.Pb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PbS是还原剂,故C不符合题意;D.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H2O2在该反应中是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D不符合题意。【分析】 4H2O2+PbS=PbSO4+4H2O ,H2O2 中负一价的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水为还原产物。Pb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PbS是还原剂,PbSO4为氧化产物。7.【答案】B【解析】【解答】A、氨基磺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无机酸酯,故A正确;B、氨基磺酸与水反应生成NH4HSO4,NH4HSO4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C、氨基磺酸(HSO3NH2)是硫酸分子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无机固体酸,则其能电离产生氢离子,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 氨基磺酸分子中N元素显-3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能被硝酸氧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氨基磺酸(HSO3NH2)是硫酸分子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无机固体酸,与水反应生成NH4HSO4。8.【答案】D【解析】【解答】A.10mL 2mol/L的X溶液中,n(X)=0.02mol; B.20mL 2mol/L的X溶液中,n(X)=0.04mol;C.10mL 4mol/L的X溶液中,n(X)=0.04mol;D.20mL 3mol/L的X溶液中,n(X)=0.06mol;比较以上数据,D中n(X)最大;故答案为:D。【分析】4种X的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都为0.02mol,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所以溶液中c(H+)相同,都为0.4mol/L,则混合溶液中c(X)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n(X)越大,反应速率越快。9.【答案】B【解析】【解答】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B.木炭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一氧化碳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所以B符合;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C不符合;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是个典型的吸热反应,但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不符合;故答案为:B。【分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10.【答案】B【解析】【解答】①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体积减小,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增大1倍,故②符合题意;③再通入n mol CO2和n mol H2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部分氢气减少,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增大1倍,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再加入2n mol CO2和2n mol H2(g)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能增大1倍,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放热的可逆的化学反应,根据题中信息知,该反应初始,相当于向容器中加入2nmol一氧化碳和2nmol水,一氧化碳和水的转化率都是50%,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等效平衡分析。11.【答案】C【解析】【解答】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则∆H=413kJ/mol×6+344kJ/mol-413kJ/mol×4-614kJ/mol-436kJ/mol=-120 kJ/mol;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盖斯定律计算,△H=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新键形成时放出的热量。12.【答案】C【解析】【解答】A、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1molH2分子断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B、H2(g)+ O2(g)═H2O(g)反应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436+ ×498-2×463.4)=-241.8kJ/mol,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O2(g)═H2O(g)△H=-241.8kJ/mol,B不符合题意;C、根据热反应方程式H2(g)+ O2(g)═H2O(g)△H=-241.8kJ/mol可知,分解1mol气态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总共需要吸收483.6kJ的热量,C符合题意;D、反应为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可知,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图示键能分析;B.根据图示键能,结合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反应热,从而得出热化学方程式;C.根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D.结合键能与反应的热效应的关系分析;13.【答案】D【解析】【解答】A.铅蓄电池充电时,阴极上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 ═ ,A不符合题意; B.碱性锌锰干电池放电时,Zn失电子生成 ,则负极反应式 ,B不符合题意;C.草酸为二元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应写成分子式,C不符合题意;D.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检验Fe2+,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草酸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D、Fe2+的检验,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14.【答案】C【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b电极为正极,因此b电极的材料是铝片,A不符合题意。B、在原电池中,电流有正极流向负极,因此电流有b电极经导线流向a电极,B不符合题意。C、若用NaOH溶液代替稀硫酸,由于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是一种两性金属,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Al做负极,溶液中的OH-移向铝片一极,C符合题意。D、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Mg-Al-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中,其电池总反应式为:Mg+2H+=Mg2++H2↑。电极b的一端连接了气体收集装置,因此电极b上反应生成H2,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因此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15.【答案】A【解析】【解答】A.铜—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锌失去电子,不断溶解,因此硫酸溶液中Zn2+浓度增大,故A符合题意;B.铜—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B不符合题意;C.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因此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Cu→Zn,故C不符合题意;D.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锌流向铜,而不是通过稀硫酸溶液,铜作正极,得到电子,因此在铜电极上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H+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据此分析解答。16.【答案】B【解析】【解答】A.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此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B.由图中信息可知2molCl和2molH的总能量大于2molHCl(g)的能量,B符合题意;C.根据示意图可判断1molHCl(l)转变为1molHCl(g)需要吸收ckJ能量,C不符合题意;D.根据示意图可判断反应Cl2(g)+H2(g)=2HCl(g)的能量变化值为(b-a)kJ,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B.由图可知2molCl和2molH的总能量大于2molHCl(g)的能量;C.液态转化为气态吸热;D.反应热=断键吸收的能量之和-成键释放的能量之和。17.【答案】D【解析】【解答】A、 回到基态时,产生荧光,说明的能量高于,两者能量不同,故A正确;B、NO易被氧化成NO2,发生反应: 2NO+O2=2NO2,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则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总反应为:,故B正确;C、根据已知ⅱ, 与反应,产生激发态的 ,则与能发生反应:,故C正确;D、 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和,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NO的含量越高,但这个NO不一定都是汽车尾气中NO,也可能是汽车尾气中的NO2分解生成的NO,则只能说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越高,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激发态和基态能量不同;B、NO易被氧化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D、NO2能分解产生NO。18.【答案】A【解析】【解答】①Zn+2HCl=ZnCl2+H2 ↑反应中,盐酸只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②2HCl+CuO=CuCl2+H2O 反应中,盐酸只起酸的作用;③MnO2+4HCl MnCl2+Cl2 ↑+2H2O反应中,盐酸一半被氧化,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另一半起到酸的的作用,生成盐;因此盐酸应具有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据此分析解答。19.【答案】B【解析】【解答】A.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也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 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该反应不涉及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放热反应指的是在反应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20.【答案】B【解析】【解答】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要想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T越大,越有利于,因此高温时该反应能自发,当T较小时,压强越低越有利于实现,因此最不利于其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低温高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G=△H-T△S<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的气体体积增大,据此分析。21.【答案】(1)温度(2)1(3)t3>t1>t2(4)>(5)0.1;33.3(6)ac【解析】【解答】I.(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②温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二者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③温度相同,硫代硫酸钠的浓度相同,因此V2=2mL+2mL-1mL-2mL=1mL。(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温度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的的时间越少,则t1、t2、t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t3>t1>t2。II.(4)t1时CO浓度继续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5)0~4min时间段内生成CO是0.4mol/L,则v(CO)=0.4mol/L÷4min=0.1mol·L-1·min-1。反应达最大限度时生成CO是0.4mol/L,剩余二氧化碳是0.2mol/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是2:1,因此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3.3。(6)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a符合;b.减少铁粉的质量,由于铁是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b不符合;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符合;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不符合;故答案为:ac。【分析】I.(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果;(2)注意控制单一变量;(3)影响V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性质;2.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浓度、催化剂,而一般,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时反应速率越快;II.(4)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结果;(6)固体的量一般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22.【答案】(1)Zn-2e-=Zn2+;氧化(2)锌片(3)0.02【解析】【解答】(1)电极材料为Cu和Zn,Zn较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电极材料为Cu和Zn,Zn较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电子由负极锌片沿导线流出;(3)该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2H++2e-=H2↑,根据电极反应可知,当铜表面析出0.224 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了 =0.02mol电子。【分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去的电子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也就是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是负极到正极,在电解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23.【答案】(1)a;由b到a;氧化反应(2)Zn+Cu2+=Zn2++Cu;Cu2++2e-=Cu;0.2【解析】【解答】(1)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表现为质量减轻,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表现为有气泡产生或质量增加,该原电池中a电极有气泡产生,b电极逐渐变细,说明a为正极,b为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为正极到负极,所以外电路中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b到a,故答案为:a,由b到a,氧化反应。(2)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Ag、电解质溶液为CuSO4时,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则该原电池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Cu2+=Zn2++Cu,根据电极方程式可知,当电极Zn溶解的质量为6.5g即 =0.1mol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答案为:Zn+Cu2+=Zn2++Cu,Cu2++2e-=Cu,0.2。【分析】(1)根据b电极变细可知b为原电池的负极,结合原电池原理进行分析几科;(2)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书写总反应方程式和电极方程式,然后进行计算即可。24.【答案】②⑦;③⑤⑥;①④⑧⑨⑩⑪⑫【解析】【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判断,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只有氧化性,作氧化剂;元素处于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作还原剂;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分析】根据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进行判断即可.25.【答案】(1)Na2SO4+BaCl2=2NaCl+BaSO4↓(2)Na2O2;-1(3)还原性(4)稀盐酸;氯化钡【解析】【解答】(1)可溶性钡盐(或碱)和可溶性盐(或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可溶性盐(或强酸、强碱)的离子反应为Ba2++SO =BaSO4↓,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如:BaCl2+H2SO4=BaSO4↓+2HCl、Ba(OH)2+Na2SO4=BaSO4↓+2NaOH、BaCl2+Na2SO4=BaSO4↓+2NaCl等,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或BaCl2+H2SO4=BaSO4↓+2HCl或Ba(OH)2+Na2SO4=BaSO4↓+2NaOH);(2)反应2Na+O2 Na2O2中Na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因此Na2O2是氧化产物,Na2O2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O元素的化合价是-1,故答案为:Na2O2;-1;(3)维生素C能够将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4)碳酸钡和硫酸钡都不溶于水,但碳酸钡能够溶于盐酸或硝酸,硫酸钡不溶,因此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可以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除去碳酸盐,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故答案为:稀盐酸;氯化钡。【分析】(1)可溶性钡盐(或碱)和可溶性盐(或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可溶性盐(或强酸、强碱)的离子反应为Ba2++SO =BaSO4↓,据此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结合氧化产物的概念分析解答;(3)维生素C将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结合Fe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4)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本题的易错点为(4),检验混合物是否含有硫酸盐,本质上就是检验硫酸根离子。共价键键能/kJ∙mol-1436413344614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加入0.1mol/LNa2S2O3溶液加入0.1mol/LH2SO4溶液加入水的体积出现浑浊的时间①20℃2mL2mL0t1s②40℃2mLV1mL0t2s③20℃1mL2mLV2mLt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