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418414/0-17091967065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418414/0-17091967065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418414/0-17091967065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文字与图片,思考概括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通过联系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唐朝经济发展的史实,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通过教材内容提炼、研读史料、探究思考,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宋代在经济上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本课在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经济重心的南移作了系统详细的介绍; 并且在教材叙述中包含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时
1
教学重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
商业贸易的繁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习惯已养成,能够在阅读中勾画关键信息;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形成。但理性思维和历史纵向联系素养未养成,需重点培养。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文字、地图等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提前制作课件及学历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导课
出示古诗《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我国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其实,在我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领先南方的,直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才最后完成。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学习。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学生倾听了解
朗读古诗导入,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培养学生透过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能力,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农业的发展
教师出示西汉-唐朝-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表格,幻灯片出示问题1、2、3
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1)粮食: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学会分析表格、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及通过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第二部分
手工业的兴盛
图片展示,出示问题
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学会从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三部分
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师简略地介绍,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少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时期、地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树立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四部分
归纳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出示地图及表格
学生读取数据,你从中能得出什么信息?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总结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历史的纵向联系的能力
第五部分
探讨思考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展示史料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根据材料和所学,师生共同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府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通过研读史料、提取课本内容,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第六部分
拓展延伸,畅谈启示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
启示: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课后小结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宋代经济的发展
(表现)
社会安定
政府重视
劳动力、技术
自然优越
(原因)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提高提取有喜爱俩是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归纳概括原因,落实史料实证的能力;
通过探讨宋代经济发展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手工业的兴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新课讲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