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展开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尝试)
(2)发展: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推广)
4、特点: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各户农家使用(39页相关史事)
5、意义:(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9-40页)
1、背景:(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1984年10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开始时间、标志)
2、主要内容:
(1)改革所有制结构: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改革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0页第二段第一行)
4、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40页第二段第四行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感悟.归纳】
理解、牢记:(归纳到38页上面)
改革的前提:坚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归纳到38页上面)
(1)调整内容: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
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调整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
(3)认识/启示(调整遵循的原则):①中共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②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将三农问题放在重要地位;③党要适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④调整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4)对农村建设的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3916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社会生活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a href="/ls/tb_c13916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学案设计</a>,共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3915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a>,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