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班级将组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 涵养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漫步文苑,滋润心灵
1. 下面是活动的开场白,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经典诗文往往给人以启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恨,①______?”表达了“月圆人不圆”的怅恨之情;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②______”可见君心难测,世事难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③______,④______。”饱含了诗人无限辛酸和内心愤懑不平;而李白的《行路难》“⑤______,⑥______”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经典诗文往往又传达着仁人志士的人文情怀。《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⑦______”表达了欧阳修被贬之后恬然自乐的复杂感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⑧______,凫雁满回塘。”以欢乐的气氛来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⑨______,⑩______”这两句诗点题,托物言情,突出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 ①.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②. 夕贬潮州路八千 ③. 巴山楚水凄凉地 ④. 二十三年弃置身 ⑤.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⑥.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⑦.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⑧. 因思杜陵梦 ⑨. 露从今夜白 ⑩. 月是故乡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圆、贬、凄凉、渡、陵、露。
(活动二)自强不息 无畏前行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落后、扳平、绝杀!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用一场史诗般的大逆转,时隔16年后再次问鼎亚洲之巅。坚韧不bá ① 的铿锵玫瑰,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把困境写成诗篇,让汗水涌动激情,在绝望中升腾起希望。在中国足球历史上,这注定是( )的一笔。
危局中,中国姑娘们不屈不ná ② 、敢打敢拼,用最dàng ③ 气回肠的方式,把困境转为顺境,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试问,我们怎能不爱这样的中国女足?亿万网友的刷屏( ),( )着中国人对奋斗拼搏、不惧风雨精神的赞美与追求。一路走来,中国女足就是用这样的一次次“铿锵绽放”,诠释着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传递着震撼人心的中国力量。
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发扬、珍视和传承。这是中国女性的骄傲、中国体育的骄傲,更是中国精神的骄傲。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处______ ②处______ ③处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浓墨重彩 致敬 饱含B. 大肆渲染 尊重 包含
C. 浓墨重彩 尊重 包含D. 大肆渲染 致敬 饱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珍视、传承和发扬。
B. 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传承、珍视和发扬。
C. 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传承、发扬和珍视。
D. 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珍视、发扬和传承。
【答案】(1) ① 拔 ②. 挠 ③. 荡 (2)A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坚韧不拔,jiān rèn bù bá,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
荡气回肠,dàng qì huí cháng,意思是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浓墨重彩”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大肆渲染”指的是很夸张的描述,引申为夸大地形容,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结合“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注定是”“一笔”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女足的事迹是值得着力描写的,因此与“浓墨重彩”的意思相符合。
“致敬”表示恭敬,表达敬意。“尊重”意思是尊而重视。结合“我们怎能不爱这样的中国女足?”可知,此处用“致敬”更符合语境。
“饱含”即充满。“包含”即含有。结合“中国人对奋斗拼搏、不惧风雨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可知,此处用“饱含”更符合“中国人”当时激动的心情。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划线句“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发扬、珍视和传承”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应是先“珍视”,再“传承”,最后是“发扬”,故修改后的句子是: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珍视、传承和发扬。
故选A。
(活动三)走进名著 引发思考
3. 在名著阅读活动中,请你按要求参与交流。
在人生的转折点上,选择至关重要,请结合名著《简·爱》的相关情节,简要概述简·爱在人生道路上做出的一个选择以及产生的结果,并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
【答案】示例:谭波尔小姐离开后,简•爱不愿继续留在洛伍德学校教书,便刊登广告,应聘家庭教师,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这才有后面的精彩人生。
启示:人生道路漫长,但要紧的只有几步,我们要善于选择,把握精彩的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本题结合简·爱的具体情节谈谈人生道路上做出的一个选择以及产生的结果来,体现“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就可以了。
明确:该小说讲述孤女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洛伍德义塾(洛伍德学校)去。洛伍德义塾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两年后,简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伯莎·安托瓦妮特·梅森。简悲伤地离去。后来,与她离散多年的叔父约翰·爱病故,遗赠给她巨额财产。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被砸了出来,另一只眼睛发炎也看不见了。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后来,罗切斯特在伦敦医好了一只眼睛,和简·爱生下了一个男孩。
示例: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离开了他,在得知罗切斯特妻子已死、庄园被毁、罗切斯特残疾后,又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最终获得幸福。
启示:让我懂得了在成长中我们应该追求自由、平等、尊严,在各种磨难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性格的塑造和完善。
二、阅读(6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被贬南迁,途经长沙,到贾谊故居凭吊,触物伤怀。
B. “独”意为“孤独”,表现了诗人对贾谊的景仰之情和落寞之感。
C. “汉文有道恩犹薄”一句是以“汉文有道”反衬自己被贬的凄凉。
D. 结尾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对无罪遭贬的遭遇发出愤怒的质问。
5. 颔联即景生情,通过对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______的氛围。
【答案】4. C 5. ①. “秋草” ②. “寒林”/萧条、冷落、寂寥(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有误,“汉文有道恩犹薄”一句是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意思是: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秋草”是秋天的草,枯黄衰败,“寒林”指寒冷的林子,令人身心寒意阵阵,“日斜”指太阳西斜,有一天结束之伤感,这三种景物都是萧条冷落、结束之时的景物,这些景物配合着“人去”这一陈述,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再以“空见”,更进一层地把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抒写得淋漓尽致。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③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④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⑤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⑥焉!
(节选自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曾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③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④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⑤雉堞(zhìdié):泛指城墙。⑥用(yǔ):边境。
6. 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B.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C.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D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登楼者憩息之所。
(2)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
9.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本文都写到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6. ①. 修建 ②. 规模 ③. 面对,迎着 7. A
8. (1)楼的左右两边各增加了两个房间,作为登楼的人休息的地方。
(2)楼前面雉堞也增加坚固的建筑,来巩固我的边疆!
9. 示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本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去汉中的途中烧绝了栈道,向项羽表示无意东归与之争夺天下。数月后,刘邦出兵反击。派少量军兵去修复栈道,装作准备通过栈道出兵,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实际上他却率部绕道袭击陈仓,攻敌不备,占领了关中。后来指在表面上用某一行动迷惑对方,但在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达到目的。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结合【参照成语】可知,修:修建。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命令把茶厘作为修葺岳阳楼的资金。
(2)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结合【课内迁移】可知,制:规模。皆视旧制有加:都是借鉴原来的规模有所增加。
(3)前临洞庭:前面对着洞庭湖。结合【语境推断】可知,临:面对,迎着。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经费没有募集好,张德荣因为考绩北上了。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主语是“中丞邵公”,“经费未集”主语是“经费”,“而容以考绩北上”主语是“容”,三个主语分别引领三个分句,故分别断开。
故断句: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增:增加。施:修建。二楹:两个房间。为:作为。憩息:休息。所:地方。
(2)雉堞:泛指城墙。加:增加。坚筑:坚固的建筑。以:来。固:巩固。圉:边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1)本文首先介绍了修缮岳阳楼的原因“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接下来叙述了修缮的资金来源,“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绅富足之”,用茶厘作为资金,不足的部分请富豪乡绅补足,“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在最后介绍了修缮完毕的岳阳楼的架构和结果。
(2)《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做铺垫。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点睛】参考译文:光绪己卯年,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经费没有募集好,张德荣因为考绩北上了。不久回到岳阳,德化李公来到湘中,命令把茶厘作为修葺岳阳楼的资金,其中还不够,就劝说四邑的乡绅富豪补足。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楼,左边是仙梅亭,右边则是三醉楼,都是借鉴原来的规模有所增加。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楼的左右两边各增加了两个房间,作为登楼的人休息的地方,楼前面城墙也增加坚固的建筑,来巩固我的边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军毯
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眼睛总看向一边,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黄河,冷啊,黄河,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
②父亲是个老革命。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后来他对孙瑞斌说:“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好,还能有啥困难?跟旧社会比,日子都好到天上去了。”
③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
④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
⑤八十八岁的父亲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⑥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⑦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⑧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只是这些年,父亲长期卧床,混混沌沌,孙瑞斌忙于照顾,竟然忘了有这么一档子事。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走时,那个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⑨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⑩那天,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⑪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孙瑞斌的视角叙述了父亲的军毯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这条军毯的来龙去脉。
B. 文章巧设悬念,如父亲病重时要不断重复相同的话语等,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
C. 为获取更多线索以尽早完成父亲遗愿,孙瑞斌只好在红色博物馆动情讲述父亲的故事。
D. 结尾处军毯的讲解,人们恍然走进了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令人如临其境。
11. 文章回顾了父亲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
(1)赏析划线句子:______
(2)赏析加点词语:______
13. 孙瑞斌把军毯送进红色博物馆,为什么他认为这是军毯“最好的归宿”?请简要概括。
14. 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鲁迅《故乡》①中年闰土见到我时,文中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本文②父亲十来天“眼睛总看向一边”“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①②两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C 11. ①和平时期,父亲坚持原则拒绝为学历低的儿子招干;②战争年代,父亲舍生忘死帮助部队渡河,因军毯重生。
12. ①. 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毯子比作一块破损的薄土坯,形象写出毯子的又旧又薄又破又硬,表现这条毯子的不一般。 ②. 意思是眼里的光亮出现的速度快,突出父亲对军毯记忆深刻、情感特殊。
13. ①来历非同寻常;②凝聚父亲对军队的深情厚谊;③见证了军民鱼水情;④能教育后代,不忘历史。
14. ①这里采用了神情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闰土善良诚恳、麻木迟钝,受封建等级制度毒害之深。②父亲十来天“眼睛总看向一边”“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只是惦记着红漆柜子里的老旧毯子,表现父亲的感恩之心和质朴品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 .“为获取线索以尽早完成父亲遗愿”有误,结合第⑩段“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可知孙瑞斌捐献毯子是为了给它最好的归宿,而非为了获取线索;
故选 C 。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②段“父亲是个老革命。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可概括第一件事为:和平时期,父亲坚持原则拒绝为学历低的儿子招干;
结合第⑥段“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第⑦段“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可概括第二件事为: 战争年代,父亲舍生忘死帮助部队渡河,因军毯重生。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结合第③段“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可知,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把毯子比成破损的薄土坯,土坯是硬的,故这个喻体写出了毯子的硬、破旧、薄的特点,结合第⑦段“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可知这条毯子的不一般。
(2)“闪”是动词,有“突然出现”的意思,意思是眼里的光亮出现的速度快,这里用来表现父亲眼神的变化,准确生动,表现出父亲在看到毯子之后情绪变得十分激动,暗示毯子对父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第⑧段“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可知父亲对军毯记忆深刻、情感特殊。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⑦段“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可知,父亲的毯子和这些物件一样,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都是来历非同寻常的物件,放在一起展出是最合适的;
结合第⑧段“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可知,这毯子是父亲的救命恩人给的,是一位军人给的,这个毯子凝聚父亲对军队的深情厚谊;
结合第⑦段“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见证了军民鱼水情,这个毯子身上凝聚了不同寻常的情感,放在这里和其他凝聚不同情感的物件一起展示非常合适;
结合第⑪段“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可知,这个毯子放在这里能够让更多人、更多孩子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军民鱼水情,能教育后代,不忘历史。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
①结合《故乡》“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细节的描写非常生动,它展示了闰土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矛盾。首先,他的脸上出现了欢喜的神情,这表明他对见到鲁迅这位儿时的朋友感到高兴和兴奋。但同时,他的脸上也显现出凄凉的神情,这可能意味着他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和压力,对此感到痛苦和无奈;“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这可能是因为他对鲁迅的尊敬和对两人之间社会地位差异的认识;闰土叫鲁迅为“老爷”,这是对闰土的语言描写,这个称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观念,也表明了他对鲁迅身份的尊重。这个细节描写充分展示了闰土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这里采用了神情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闰土善良诚恳、麻木迟钝,受封建等级制度毒害之深。
②结合本文第①段“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眼睛总看向一边”父亲十来天“眼睛总看向一边”,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第③段“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是对父亲的神态的细节描写,可知父亲内心一直想着那条毯子,结合第⑧段“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看出父亲在弥留之际,心中依然对于那条毯子有所牵挂,对军民鱼水情念念不忘,表现父亲的感恩之心和质朴品质。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于发现沿途的风景
孟繁哲
①走在街道上,打开手机翻看导航界面,确认目的地;来到陌生的地方,点开导航原地探索,希望借此找到东西南北……如今,导航软件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在优化交通运行、节省通勤时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②客观来看,导航软件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找路是人们面临的一个实际需求。古人要想不迷路,或是依靠做好的标记,或是展开简单的地图,或是向陌生人问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生动刻画了问路的场景。现实中,无论是标记还是问路,在准确性、便捷性和体验感受上,都难与手机导航相媲美。
③时至今日,借助导航软件,找路不再是个难题。202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太空中,北斗导航卫星日夜不停运转,向无数终端提供位置信息服务。地面上,无论是开车、骑行还是步行,人们打开手机导航软件,按照提示到达目的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导航技术的普及,帮助人们更快速、有效地抵达想要去的地方,也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
④然而,也有科学研究显示,过度依赖导航软件,可能导致大脑减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不仅如此,导航在为我们提供位置信息的同时,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线路选择,塑造着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例如,目的地搜索功能,让我们不用在地图上寻找特定位置,选项就能自动弹出;路线推荐功能,使我们不再需要依据经验选择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航软件可能让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
⑤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如何更丰富地感知环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路上”的一个课题。曾经,谢亮老人为他人义务指路16年,让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暖意;曾经,在认路时,城市的建筑物、街道以及花草树木都能深深嵌入我们的记忆。某种程度上,只关注导航软件中的连线和数字,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忽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从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
⑥今天,导航软件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备。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技术更好融入我们的生活。导航软件能让我们快起来,但我们也可以在“慢生活”中发现精彩;导航软件能让我们去往远方,但我们不应放弃对附近环境的感受力。保持一颗发现的心,或许你会发现,导航软件的便利与城市的美好一直都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风景”既是自然景观,又指人文景观,作者提倡要葆有发现的心。
B. 从古时的问路找路,到今天普及导航技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自豪感。
C.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D. 导航软件能让我们去往远方,让生活快起来,让人体验“在旅途”的乐趣。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17. 班委会准备组织班级同学步行到县图书馆参观体验,可大部分同学不清楚图书馆的具体方位,对如何前往目的地意见不统一。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话。
小明:从学校到图书馆那还不简单?我借一部手机导航,分分钟就搞定。
我:带手机到学校不就违反纪律了吗?______。
【答案】15. D 16. 先肯定导航软件在优化交通运行、节省通勤时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阐释导航软件的局限;最后得出结论,应辩证地看待、使用导航软件,发现美好。
17. 示例一:才三公里,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在地图上确定方位,寻找途中可以提升空间认知,感知路上环境,更好地体验生活。示例二:我认为问路就可以找到图书馆了。问路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人世烟火气、人情味;还能了解沿途建筑物的历史、文化元素。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根据⑤段“某种程度上,只关注导航软件中的连线和数字,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忽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从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可知,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
通读全文,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根据第①段可知,首先提出“导航软件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在优化交通运行、节省通勤时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的总观点;中间由“客观来看,导航软件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时至今日,借助导航软件,找路不再是个难题”“然而,也有科学研究显示,过度依赖导航软件,可能导致大脑减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如何更丰富地感知环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路上’的一个课题”可知,这里通过举例论证以及提出过度依赖导航软件会出现的问题等;最后由⑥段得出“保持一颗发现的心,或许你会发现导航软件的便利与城市的美好一直都在”的结论。
据此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全对话。根据阅读材料信息可知,需要劝说该同学不要使用手机,可以结合“保持一颗发现的心,或许你会发现导航软件的便利与城市的美好一直都在”进行回答。
示例:我们今天的目的是参观体验,目的性可以不用那么明显。我们可以通过问路的方式,欣赏沿途的魅力风光,感受建筑物的历史文化气息。
据此回答即可。
(五)(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教育部4月21日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图是新课标(2022年版)关于劳动课程内容的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①我国中小学就有劳动教育,不过一直存在被边缘化、弱化等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小学生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帮忙洗衣服……这样的报道频频引发社会热议。
②劳动的价值是一种深层次的幸福体验,不是在浅尝辄止的劳动体验中得到表层的快乐,而是通过动手实践,经受磨炼后,体会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因此,学生参加的劳动,应是持续的、动态的、实实在在的真劳动。某中学八年级学生“体验一次种植活动”的实践学习,就是为期一年的真劳动,该校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老师要求学生从整土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全程参与,让各学科知识得到拓展与整合,活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劳动中学生增长了智慧,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③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实现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纠偏,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评价学生是否上好劳动课,应关注学生参加劳动的表现,进行写实性、过程性评价,将其纳入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同时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推进全社会形成新的劳动教育观和成才观,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材料三】
漫画《鞋带不系,何以“真劳动”?》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秋季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多种劳动技能纳入课程。
B. 新课标的劳动课程共设置了覆盖三类劳动、分学段进阶安排的十个任务。
C. 依据新课标,四年级学生可选择烹饪与应用、工业生产劳动的课程内容。
D. 我国中小学存在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19.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劳动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的价值。
20. 为什么说漫画中的行为不是“真”劳动?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如何让学生做到“真”劳动。
【答案】18. C 19. 劳动的价值是一种深层次的幸福体验,体会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在劳动中增长智慧,提高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思对即可。)
20. 示例:①漫画中孩子只把植树劳动当作劳动,却连系鞋带这一简单的生活劳动都不愿做。这仅片面理解了劳动,不是真劳动。
个人:重视日常生活劳动,提高劳动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纠偏,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评价改革。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C. “四年级学生可选择……工业生产劳动的课程内容”错,根据材料一图表内容可知,工业生产劳动是从五年级开始的。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劳动的价值是一种深层次的幸福体验,不是在浅尝辄止的劳动体验中得到表层的快乐,而是通过动手实践,经受磨炼后,体会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可以概括出,劳动是一种深层次的幸福体验,能够让学生体会苦尽甘来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成长;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在劳动中学生增长了智慧,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可以概括出,劳动可以增长智慧,提高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可以概括出,劳动可以让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劳动品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漫画寓意,并写感悟启示的能力。
根据漫画内容,画面左侧是一棵树,根部写着“劳动”;右侧大部分画面是一个孩子拿着铁锹,鞋带没有系好;中间部分是孩子的语言“妈妈帮我系一下鞋带,我要去参加劳动!”由此可知,画面中的孩子连鞋带都得需要家长帮忙去系,还喊着去参加劳动,就连系鞋带这样的小事都不能独自完成,更何况是参加其他劳动呢?画面中的孩子只是把像植树这样的事当作劳动,而忽略了日常的小劳动。所以,画面中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劳动。
如何让学生做到真劳动,根据材料一“教育部4月21日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可以概括出,国家层面要重视劳动课,进行劳动课程改革;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我国中小学就有劳动教育,不过一直存在被边缘化、弱化等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可以概括出,中小学生应加强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学生参加的劳动,应是持续的、动态的、实实在在的真劳动”“全程参与,让各学科知识得到拓展与整合,活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概括出,学校应让学生全程参与劳动,进行动态的、实实在在的真劳动;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实现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纠偏,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可以概括出,应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要纠偏,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评价改革;
根据材料三漫画内容,可以得出要让学生重视日常劳动。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从个人、家长、社会、学校、国家各层面进行分类概括。
三、写作(6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航天人,好样的!
——2021感动中国人物之中国航天追梦人事迹
材料二:
梦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触摸到。
——航天员王亚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感悟与联想?请以“我的梦想我做主”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体裁不限(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例文:
我的梦想我做主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一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作家,像《红高粱》的作者一样,去为中国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阅读。一旦我捧起书来,那一排排的文字如同磁铁似的把我给吸在书里,不看个半小时我誓不罢休。
每当看着那些奖项后面作者的名字,我就禁不住想要成为一个作家。我想着一本本书从我的笔下出版,想着我将要一句句地写出书,我就欣喜若狂,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为了成为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作家,我要努力地往自己的脑子学库里积放各种各样的好词、好句、好段。而它们从哪里来呢?它们都被存放在了书里。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从古至今,许多千古留名、经验丰富的文学家、作家都将自己的积累写进了书里,传播给许许多多的后代子孙,让他们的精神、文化与学识有新的接班人。我们看到的这些黑乎乎、密密麻麻的文字,是文士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凝结成的。而有些人们却把这书当作任务一目十行地看下来,读懂了那些故事,却读不懂藏在其中的道理;看到了梅花的颜色,却看不到梅花蕴含的伟大品质。
对我来说:“一日无书,如同十日无水。”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打开书,让书的内容如同钉子一样钉在我的文库中,让它们在我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哪一天不让我看书,我就会如同干枯了的花草一样,没有了生命力。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有了梦想,就要去努力实现它。不管有多少风风雨雨,不管有什么困难阻挡,都无法将我的梦想破灭。即使离梦想的距离很遥远,路很坎坷,也不能使我放弃。我们要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我的梦想我做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我的梦想我做主”,“我”是第一人称,所以这篇文章要写关于“我”的内容,“梦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照亮灵魂的明灯,是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比如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构思,想在学习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我做主”也就是由“我”来决定。可以考虑“我”为什么要为自己的梦想做主?怎样为自己的青春做主?体现出“我”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一面。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可以写在现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总是被要求按照家长、老师的安排和意愿来生活、学习,很少有自己做主的机会,而当“我”在身体与心智日渐成熟的情况下,提出了“我的梦想我做主”以示抗议,发出呼吁“我的梦想我做主”。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填文字)
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
【参照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修:______
皆视旧制有加
【课内迁移】增其旧制
(2)制:______
前临洞庭
【语境推断】结合上下文推断
(3)临:______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