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河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河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评价;
2.“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展示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并进行简单讲解。
教师在课程引入环节也可视具体需要使用资源“【课程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感受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和范围
教师使用动画资源【地理地图】动画类: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通过动画的演示,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位置: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
教师:长江三角洲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河流、湖泊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多媒体展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图”。
教师: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教师补充: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被誉为“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的气候
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年降水量800mm以上。
4.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示意图”。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东海和黄海等。
学生:对照地图找出相应位置。
教师:对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学生:长江三角洲处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带的中间位置,北有京津唐地区,南有珠江三角洲。
教师补充: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长江好比一支“箭”,东部沿海地区就像一把 “弓”,而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教师:从江海联运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有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教师可使用资源【知识解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资料卡片中的图片和文字讲解总结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学生: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教师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活动: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最后共同得出:
有利影响: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湖众多风光秀丽适合发展旅游等。
不利影响: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分析一下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多媒体继续演示图片“都江堰”和“都江堰灌区”,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字资料。
资料: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 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 为“天府之国”。
根据上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回答:利的方面在于,岷江为成都平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岷江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成都平原,形成肥沃土壤,为农业提供发展空间。
弊的方面在于,岷江水量不稳定,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回答: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讨论: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沿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分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说明不同地区与其区域开发方式及其理由。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
教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学习,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设计,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展示引导学习,评价提升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出示学习目标,位置和范围,活动一:印象长三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