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论基础和课标依据,教材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容来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一、理论基础和课标依据
本节课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自主探究、主题活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初步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合理维护权利,树立法治观念,增强维权意识。立足培养“法治观念”与“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要求,本课教学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地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依法行使权利》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行使权利的界限及合理维权的方式,学会依法维权,树立法治观念,增强维权意识。它一共包含两目,一是“行使权利有界限”,主要讲述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二是“维护权利守程序”,主要讲述依法维护权利的要求与意义及四种维权方式。本节课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链接生活实际,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以“法治在线”节目串联两个环节、设置两个活动:一是行使权利有界限,对应的活动是“自由谈--以案说法”;二是维护权利守程序,对应的活动是“帮帮团--出谋划策”。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力图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引导学生依法行使与维护权利,成长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本框题围绕“权利”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承接《公民基本权利》,在了解宪法赋予公民众多权利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权利的行使和维护方法,树立法治观念,增强维权意识。
三、核心素养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与“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法治观念——通过“自由谈--以案说法”,能熟练说出行使权利的界限,初步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合法权利,树立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通过“帮帮团--出谋划策”,能归纳出维护权利的方式,初步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维权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案件追踪”,提升分析能力,增强政治认同,树立法治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八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使权利的界限,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掌握维护权利的具体途径,学会结合实际依法维权。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及合理维护权利的方法,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新知,学会依法行使与维护自身权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法治节目导入,问题链接
法治在线:“噪音噩梦”。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遇到过或身边存在类似的事情吗?请简单谈谈你的经历和体会。
导入语:这节课我们以共看一档法治节目的形式来学习,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法治在线吧。今天节目的主题是噪音噩梦,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你遇到过或身边存在类似的事情吗?请简单谈谈你的经历和体会。看来很多人深受噪音的影响,和张女士产生了共鸣。面对如此现象,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处理,维护自身权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依法行使权利》。
(设计意图:案例导入串联整节课,以“解决邻里噪音纠纷”这一案例为小切口,通过追踪案例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以共同观看法治栏目剧为导入,形式新颖,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心开始新课学习。)
【讲解新知】
行使权利有界限
案件追踪第一幕
楼上邻居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张女士一家的正常生活。张女士忍无可忍,决定找邻居谈谈播放邻居蛮横无理态度的视频。
活动一:自由谈--以案说法
话题:
1.楼上邻居能在家里自由活动和说话吗?为什么?
2.你如何评价楼上邻居的言行?
要求:1.观点明确,言简意赅
2.鼓励分论点、多角度
提示:可围绕“楼上邻居与张女士权利的角度”思考
权利界限我知道(画廊活动)
言论自由、遛狗请你举例。宪法中的限制性规定。
案件启示一: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任何权利都有范围,不能超越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谈--以案说法”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结合案件追踪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得出行使权利要明确界限。通过畅言画廊活动明确生活中行使权利的某些限制性规定,能够举例说明,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案件追踪第二幕:
初步沟通无果后,张女士很气愤。朋友推荐张女士买一个震楼器进行反击,并说亲测有效。张女士有些纠结
思考:你认同张女士朋友的说法吗?为什么?
案件启示二: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与要求
①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原因)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要求)③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按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要求)
活动二:帮帮团--出谋划策
小组活动:请根据法律要求,结合教材P44-46为张女士寻找有效的维权途径,并说明理由。
要求:①做好记录,每组拍照上传一份方案
②代表发言时,声音洪亮,观点清晰
③讨论时间:5分钟
和解:参与方:当事人;依据:法律;过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适用范围:消费纠纷、劳动争议、轻微交通事故等;特点:快速便捷。
调解:参与方:当事人、调解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社会公德;过程:疏导、劝说,使双方相互谅解,协商达成协议;适用范围:广泛适用;特点:主动、便捷、经济;方式:人民/行政/司法调解。
仲裁:参与方:当事人、仲裁机构;依据:仲裁协议、法律法规;过程: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受仲裁裁判约束;适用范围: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特点:灵活性、快捷性、保密性、国际性。
诉讼:参与方:当事人及代理人、人民法院;依据:法律;过程: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争议--民事诉讼;某些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刑事诉讼;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侵犯权益--行政诉讼;特点: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耗时长、严格。
案件启示三:灵活运用维权方式
思考:你还知道其他的维权方式吗?
求助热线:通过政府提供的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如12345市民服务热线。
信访:以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问题。
从单位、社会团体获得帮助,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帮帮团--出谋划策”活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知道维护权利要守程序,并能结合教材及资料,针对具体事例,选取合适的维权方法,锻炼学生思考分析能力,促使其学会辨别四种维权方式,引导其灵活运用各种维权方法。)
案件追踪大结局:
播放视频,最终张女士和邻居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依法行使权利,合理合法维权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大结局,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促使学生选择恰当方法维权,引导其认同宪法和法律,树立法治意识)
【课堂小结】
小结:总结归纳,情感升华
1.结合今天的“法治在线”节目,用一句话谈谈你对依法行使权利的认识。
2.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设计意图:课程结束学生分享收获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认同;当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解答疑惑。)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选择题:
1.邻居冯某养的宠物狗常在夜间吠叫,扰得四邻不安。小闽与其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的。小闽据理力争的理由可以是(B)
A.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 B.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C.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D.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利益
2.下列对消费者维权方式判断不正确的是(C)
A.消费者张某网购的一双运动鞋存在质量问题,在与网店联系后退了货。--商家协商和解
B.李某在超市发现假货,打电话12315进行举报。--向行政部门投诉
C.程某从商店购买的冰箱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提交请仲裁机构仲裁
D.刘某因购买的商品房被延期交付,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违约金。--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上高压电线杆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了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被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A)
A.维护权利要守程序 B.公民的生命权受法律保护
C遭遇欠薪直接起诉 D.仲裁是最有效的维权方式
4.下列行为属于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是(B)
A.小明在网络上发布同学的私人信息B.小东在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上评议C.小海把故意损坏的球鞋退还给商家 D.小军放弃义务教育去外地打工挣钱
拓展作业:想一想,查一查
3·15晚会历年都会成为焦点,曝光很多不良企业。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请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及所学知识为消费者正确维权献计献策。
(设计意图:四道精选的选择题考察了依法行使权利、四种维权方法、合理维护权利的内容,通过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一道拓展题目,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层次题目锻炼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权利”这一话题,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主要包含两个环节,涵盖两个活动,第一环节“行使权利有界限”对应的活动是自由谈--以案说法;第二环节“维护权利守程序”对应的活动是帮帮团--出谋划策。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可以结合案件情况熟练说出依法行使权利的界限,初步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合法权利,树立法治观念;通过第二个环节,学生能归纳出维护权利的方式,初步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维权意识。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对很多事情缺乏辨析能力,对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理解不深刻,不能理性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链接现实生活,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学会依法用权、依法维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议学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