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岩石、沙和黏土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4
教材分析
第五课作为《岩石与土壤》单元中的过渡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充分观察了解岩石、矿物的特征之后,从本课开始对土壤的各方面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将岩石和土壤建立关联,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土壤是岩石风化而成的。教材通过岩石、沙、黏土的发现地的观察,以及对它们特征的观察、比较,知道了岩石、沙、黏土所处的环境不同,在颜色、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岩石和矿物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而且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逐步建构起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目标解读: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缕缕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沙、黏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
目标解读:通过对岩石、沙和黏土特征的观察、比较,让学生知道它们在颜色、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为接下来学习土壤的组成及三种类型土壤的特性做知识铺垫。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目标解读: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观察到的信息中可以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大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重点
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难点
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一、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沙和黏土是岩石碎裂形成的,因此找到岩石就能找到沙和黏土,而岩石分布十分广泛,在户外几乎随处可见。
播放视频《风化》
聚焦:二、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
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碎裂形成的,它们是岩石的组成部分。从外观上看,最直观的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岩石)碎块最大,其次是(砂),(黏土)的颗粒最小。
讲解:沙和黏土都是组成岩石的颗粒,它们不但大小不同,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如颜色、气味等。
讲解:沙和黏土都是组成岩石的颗粒,它们不但大小不同,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如颜色、气味等。
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探索一: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小结:岩石可以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碎裂成小颗粒、沙或黏土,那么岩石附近应该就会有沙和黏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无论是在山坡、峡谷、小溪边、海滩上,还是公园、居民小区、房前屋后、乡村小道、校园内,甚至泥土里都可能找到一些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就是岩石,它周围的细碎颗粒就是沙和黏土。
探索二: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观察材料:岩石、沙、黏土、放大镜、水、白纸等。
观察方法: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5、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事物档案馆:沙
沙(同砂)指的是岩石风化后经雨水冲刷或由岩石轧碎而成的颗粒。砂有很多种类,有河砂、海砂、金属砂,天然砂岩风化后的砂等。按照形成方式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由自然条件作用(主要是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岩石颗粒,称为天然砂。人工砂是由岩石轧碎而成,由于成本高、片状及粉状物多,一般很少使用。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
分组实验并记录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经过观察,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小结:沙和黏土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岩石是天然的,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广泛颁布;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沙是细小的石粒,是岩石经过自然界的各种作用后碎裂成的小颗粒,沙与岩石的特征类似,比较坚硬,颁布广泛,在颜色上与岩石接近,基本不吸水,黏性差;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一般的黏土是一些岩石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的,黏土比较松软,颁布广泛,颜色与岩石、沙有差异,吸水,有比较强的黏性。
研讨二: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小结: 岩石会因为地震、火山的作用发生碎裂,还会受日照、风吹、雨淋、流水侵蚀、雨水冲刷、冰冻等自然力的侵蚀风化而发生变化,但特征不发生变化;岩石中的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等作用下分裂、分解、形成了黏土,有一些特征发生了改变。
讲解:岩石是由沙、黏土等微粒构成的,所以在外力作用下会碎裂分解成沙和黏土等微粒。形成的沙和黏土等微粒又风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下重新沉积、固结形成岩石。
讨论交流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眼看、鼻闻、手触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实验中就要仔细观察,并对特征做出描述,这时描述要准确、客观。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8.岩石、 土壤和我们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6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8.岩石、 土壤和我们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研讨,合作探究,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优秀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流程图,学生记录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